第2846章

  第2846章

  如果從傳統的軍事角度來看待蓋州的位置,這裡既是交通樞紐,又是要隘關卡,其重要性甚至不亞於遼東半島南端的金州地峽。

  但問題在於滿清很早就丟失了制海權,所以進出遼東半島的物資只能通過陸路運輸, 而蓋州就成為了必經之路。海漢也正是抓住了滿清的這個弱點,以兩棲登陸戰的方式直接對蓋州衛城發動攻勢,通過占領這個重要節點來逼迫蓋州以南的清軍主動撤離遼東半島。

  儘管滿清在丟失蓋州之後也曾嘗試過反撲,甚至留下了小股部隊在遼東半島繼續打游擊,但這些手段都未起到清廷所期望的效果。

  攻占蓋州衛城的海漢軍沒有冒進,很快就轉攻為守, 進入到堡壘防禦模式, 這使得從其他地方趕來反撲的清軍只能止步於城外。在金州地峽十餘年的交戰經驗,讓清軍根本不敢輕易再對守衛堅固工事的海漢陣地發動攻勢了。

  而蓋州衛城西邊臨海的特殊地理環境,讓海漢軍可以通過海運,源源不斷從外界獲得物資和人員的補充,清軍即便採取長期圍城的戰略也沒有太大的意義,根本無法實現圍點打援的目的。

  至於留在半島南部打游擊的小股部隊,其處境也非常艱難。由於海漢軍持續多年的襲擾戰,半島南部只保留了一些駐軍營地,幾乎沒有什麼村鎮了,這就導致清軍小股部隊難以持續獲得穩定的補給。

  而海漢軍的物資運輸幾乎都從海上走,清軍想要對補給線實施襲擾戰的打算也基本落了空。被海漢軍以運糧隊為餌,設計伏擊了幾次之後,清軍這些游擊部隊也死傷慘重,又無法及時從後方獲得援助,剩下的人不得不放棄繼續作戰,自行撤回了北方。

  當然了,此時聽陳一鑫說來似乎很輕鬆,但整個戰鬥過程卻並非如此。清軍對蓋州衛城展開的反撲持續了好幾個月,雖然中間只有兩次大的戰役,但其實大小戰鬥共計有二十餘次, 海漢軍在守城期間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傷亡。

  眾人聽得心神澎湃,陳一鑫所談及的這些作戰過程,雖然當時國內的報紙上也有相關報導,但可能就只是寥寥數語而已,哪能有他講得這麼詳細。

  白樂童道:「我尤記得,那時候報上宣傳『蓋州大捷』,三亞一片歡騰,學校還特地放假一天,讓我們能去參加勝利廣場的慶祝活動。只是那時候年紀太小,根本不知道蓋州是什麼地方。」

  寧子敬也應道:「家父在慶祝活動那晚帶我去勝利港看煙花,我問他蓋州在哪裡,他說在三亞以北好幾千里的地方,乘船要走一個多月。我那時候想,國家可真大,我大概一輩子都去不到那麼遠的地方……沒想到今時今日,我居然就真來了蓋州!」

  但真實的蓋州衛城看起來也只是普通縣城的規模而已,算不上什麼大城。城廓基本得以保留, 只是當年被海漢軍爆破的南邊瓮城已經被徹底拆除, 唯有城頭上的殘破垛口和彈坑還在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激烈戰鬥。

  繞城而過的大清河河岸邊停靠著不少漁船,據隨行的劉尚介紹,這也是目前蓋州最主要的產業之一。

  海漢占領這裡的時候,城中幾乎沒有多少漢人了,目前居住在這裡的民眾基本上都是戰後從南方遷來,主要以農業和漁業為生。

  「蓋州衛城地處海陸交通要道,為何看著不怎麼發達?滿清不善經營也就罷了,難道我們也拿這地方沒什麼辦法?」寧子敬下船之後看到本地景象,不禁提出了疑問。

  劉尚解釋道:「寧公子有所不知,如今大宗貨物運輸都是走海上,不像明清統治時期需途經蓋州衛,所以往來客流不多。加上遼東這邊人口本來就比較少,很多人更願意去收入較高的大城或者礦區定居,蓋州這邊又沒什麼特別的產業,所以也談不上發達了。」

  寧子敬微微點頭,算是認可了他的這個說法。

  縱觀北方大區治下區域,凡是比較繁榮的地方,大多都有優勢產業,如福山銅礦、招遠金礦、龍口煤礦等等,又或是有先天良港,如芝罘港、大連港、青島港等地。這類地方就業機會多,更易吸引民眾定居。

  但蓋州沒有高產出的特色產業,位置濱海卻無良港,如今更是失去了陸上交道樞紐的作用,發展狀況自然也就好不到哪裡去了。好在這蓋州衛城周邊地區水利條件不錯,適合屯田種糧,在這裡定居的移民都能按戶頭分上三十畝良田,就靠務農也能養活一大家子。

  只是遼東這邊缺乏農技人員,所以蓋州暫時也沒推廣種植經濟作物,民眾種糧溫飽有餘,但想致富卻還差了一些。

  眾人進入城內,發現城中的房屋倒有大部分最近幾年新蓋的。陳平遼解釋說這是攻打衛城期間,守軍在城破之後放火焚城掩護撤退,燒了不少房子。直到後來遷入移民,才逐步清理了城中廢墟,另行修建新房。

  與其他經歷過大戰的地方一樣,城中也建有一處英烈祠,用以祭奠「蓋州大捷」中在這裡戰死的海漢軍人。眾人入城之後,便先到英烈祠上香。

  「蓋州一戰,我軍陣亡二百八十三人,其中還包括一位上尉副營長。雖然取得了大捷,但我軍將士為此役所付出的犧牲,也不可被遺忘!」

  陳一鑫一臉肅容,向眾人介紹了蓋州戰役的損失情況。眾人此時方知,原來攻打蓋州衛城的戰鬥可不是先前陳一鑫講得那麼輕鬆,清軍也並非一擊即潰的軟蛋,儘管丟了城池,也還是給海漢軍造成了不小的人員損失。

  只是當時國內的宣傳都偏向於此役所取得的戰果,並沒有專門報導海漢軍的詳細戰損。若不是親身來到這裡,他們大概也永遠不會知道,為了奪取這座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小城,竟有數以百計的海漢將士戰死在了這裡。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