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4章
遠道而來的海漢艦隊成為了人潮湧動的景點,這樣的吸引力在陶弘方等人看來毫不奇怪。就算是他們自己在舟山定海港看到這支艦隊的時候,也免不了心潮澎湃,想要好好看一看這些代表著海漢最先進造船和兵工技術的成果。而對於朝鮮人來說,這樣的一支艦隊無異於天兵下凡,除了敬畏之外,自然也想近距離參觀一下這些巨大的戰船。
陶弘方等人站在遠處觀看,沒有上前去湊這個熱鬧。對他們來說,觀察本地民眾的反應才是此行的重點,至於這些大大小小的戰艦,他們在來時途中就已里里外外看了個遍,還有專人擔任解說,倒是沒什麼新鮮感了。
「如果沒有在戰船上服役或者船廠做工的經歷,這樣走馬觀花的參觀,大概也看不出什麼名堂吧?」白樂童對於本地人的積極態度並不看好,認為這樣的靜態展示無法讓他們真正認識到海漢海軍的厲害之處。
陶弘方笑道:「樂童此言差矣!就算不是專家,應該也不難看出我國艦隊與朝鮮水軍之間的差距吧?」
寧子敬道:「你們想了解外行人的看法,那為什麼不問問子安呢?」
哈建義這幾天都要與石成武、王安國一起參加聯合軍演的準備會,所以並未與他們幾人同行。倒是在使團中擔任文書的朱子安,因為不通軍務,石成武也就沒安排他參與會議,於是朱子安便與陶弘方等人一同來了江邊。
他們四人當中有三個都是在三亞長大,對海漢海軍艦船最為外行的,當然非朱子安這個外來戶莫屬。他接觸到海漢海軍的時間最短,其觀點的確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朱子安見幾人的眼光都轉到自己身上,只好苦笑著應道:「在下第一次見到海漢海軍艦隊,是在遼東金州旅順港,至於當時的感受嘛……雖然完全看不懂,但仍大受震撼。在下以為,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便是海漢軍力乃至國力的最好體現了!」
陶弘方點點頭道:「子安不妨細說。」
朱子安道:「在下對此實屬外行,若有說錯的地方,還望各位大人海涵。」
白樂童笑道:「但說無妨。」
朱子安道:「在下認為,要建成海漢海軍這等規模的武裝艦隊,需要有充足的軍費,造船和航海方面的先進技術,威力強大的艦載火炮,數以千計受過完善訓練的水兵,部署於各地海岸的專用補給港,以及只有貴國掌握的千里傳訊之術。要讓艦隊運轉良好,這些條件都缺一不可。別國傾盡一國之力,或能滿足其中一二,但不可能完全達到貴國的水平。」
「總結得挺全面啊!」白樂童讚許地點了點頭道:「你說得很在理,不過普通百姓應該不具備你這樣的眼光見識,可能也想不到你所說的這些道理。」
朱子安沉默片刻又道:「對朝鮮來說,只要是宗主國的東西,終歸都是香的。」
陶弘方撫掌笑道:「這才是根本原因!」
白樂童也笑了起來:「若是別人說這話,我還會質疑,但從你口中說出來,我便信了。」
大明是朝鮮以前的宗主國,朱子安是大明皇族子弟,他當然有資格作出這樣的評價。而且這也並非朱子安刻意貶低朝鮮,因為他們過去的兩百多年間,便一直是將宗主國奉為神祇,哪怕是二十年前跳槽到了海漢門下,這樣的習慣也仍在延續。
海漢艦隊這些艦船到底有多厲害,本地民眾或許的確看不明白,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膜拜海漢的強大武力——既然是宗主國拿出來展示的裝備,那必然是上等貨色。更何況停泊在漢江江岸的這些戰艦,大部分都是朝鮮水軍中沒有的型號,對民眾來說當然十分新奇。
安排公眾參觀日,讓民眾能夠近距離接觸到這些先進裝備,會將他們心中對海漢的敬畏感更加具象化,進而加深對海漢這個宗主國的強者印象。
朱子安雖然嘴上說得輕鬆,但心裡不免還是有點酸溜溜的味道。想當初萬曆年間,大明也曾出兵朝鮮,協助其擊退日本倭寇的入侵,當時唯一能為朝鮮提供武力庇護的就是大明,而朝鮮對大明的態度自是不必多說。孰料這才過去了五十多年,便已起了天大的變化,這些朝鮮人對海漢的崇拜和敬畏,恐怕尤甚於當初對大明的態度。
當然了,若是大明能有這等規模的武裝艦隊,恐怕朝鮮也不會轉換門庭投靠海漢。說來說去,被海漢挖了牆腳,也還是大明自身實力不濟所致。
對於大明來說,朝鮮的藩屬國形象還歷歷在目,但對江邊這些急著要湧入參觀區的民眾來說,那卻已經是上一代人的事了。海漢接替大明已經快二十年,除了少數仍然抱著老皇曆不放的頑固派之外,絕大多數人都已經接受了新宗主國的存在。
而朱子安出現在這裡的原因,便是作為海漢宣傳手段的一部分,讓朝鮮人認識到海漢取代大明的合理性。
海漢艦隊為本地民眾設立的公眾開放日為兩天,至於那些也想來看熱鬧的達官貴人,則可以通過官方渠道登記,屆時公眾開放日結束之後,還有為期一日的特殊開放日供他們參觀。
此次的開放參觀活動並不需要參觀者付出任何費用,這也使得很多本來對此興趣不大的人也來湊了熱鬧。根據現場的統計資料,公眾開放日的第一天,便有超過一萬人次進入了參觀區。
雖然因為人實在太多,進入參觀區之後會被士兵一路驅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參觀」,但這畢竟是免費的活動,民眾的抱怨倒也不會太嚴重。當然其中也不乏會有看了一遍覺得不過癮,出來又去入口處排了更多輪次的人。
而本地的各級學校、書院,則是在統一組織之下,讓師生們集體參與了參觀活動。據說這是符力親自出面向朝鮮提出的建議,以此來讓下一代的朝鮮國民早日認識到兩國間的「友好情誼」。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