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7章

  第2407章

  從錢天敦發回來的電文內容來看,很明確地指出了滿清對停戰一事的要求,是準備跟海漢在所有地域全面停戰,但其停戰對象卻並不包括其他國家,這就說明了滿清不打算跟大明和朝鮮這些周邊國家停戰。海漢想將大明和朝鮮也作為滿清的停戰對象一起打包到和談條件里,恐怕滿清是不會接受的。這個道理並不複雜,陶東來沒有費太多口水,便讓在座的人明白了其中緣由。

  「朝鮮才換了新國王,明眼人都知道這個新國王是由我們扶持上位,而且我國在朝鮮有很多正在建設中的大型產業項目,皇太極如果不想招惹我們,那再對朝鮮大舉出兵的可能性就已經不大了。」顏楚傑分析道:「倒是大明比較危險,正如老陶剛才的分析,滿清應該已經看出了大明與我國之間的隔閡,所以才用停戰和談這種手段來剝離我國與大明之間的關係。」

  「停戰對我國有利,對大明不利,所以實際上在兩頭角力的還是大明和滿清,而我們只是中間的蹺蹺板。」陶東來接著顏楚傑的話頭道:「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從兩頭爭取到更多利益的同時,也要設法讓局面繼續保持平衡,不能讓其中一方輕易占到上風。」

  「這碗水可不是那麼容易能端平的。」寧崎若有所思地應道:「現在北方的形勢已經跟原本的歷史有了比較明顯的出入,滿清從海外得到了更先進的兵工技術,這可能使得清軍的實力會得到很快的增長。大明……還能不能撐得住,不好說啊!」

  顏楚傑冷哼了一聲道:「人不自救,天也難佑。大明也知道只要找我們求助就有翻盤的機會,可他們就打算一條道走到黑,你能怎麼辦?」

  對於大明在這次被滿清入侵過程中的表現,海漢方面可謂是極其失望,大明既沒有組織起像樣的防禦,也沒有及時向海漢請求援助,整個抵抗過程簡直就是一團糟。即便海漢很難出兵深入內地與清軍主力在正面戰場上對抗,但如果大明早些出聲求援,海漢完全可以組織武裝艦隊從黃河入海口逆流而上,在清軍渡河地區對其實施打擊。如果時機得當,說不定就能嚇阻清軍的渡河行動,保住黃河南岸的濟南城。

  但實際上直到清軍繞過京師逼近山東,海漢才知道大明在北方部署的防禦措施已經全部告破,無法再阻止清軍的肆虐。但即便如此大明也沒有作出任何向海漢求援的表態,這從側面也反應出大明對海漢的顧忌之深,恐怕並不亞於對滿清的敵意。

  大明不開口求助,海漢自然也很難主動出兵介入。這些交戰地區距離海漢軍事基地都有數百里之遙,而且多在內陸,如果得不到大明的全力配合,海漢也絕對不會派出自家精銳去這種環境冒險。但只要這樣的大規模入侵再多來幾次,大明還是如此羸弱無力,滿清大概就會真正意識到自己取代大明統治天下的可能性。

  「問題難就難在這裡,就算我們肯向大明提供某種形式的軍事援助,但大明卻未必願意接受。」陶東來對顏楚傑的話作了進一步的說明:「我們暫時還無法確認大明的態度,但我個人也覺得不容樂觀。」

  如果大明不願妥協,那麼海漢想通過炒作停戰和談來從大明爭取到更多的利益就很難了。但大明可以破罐子破摔,而海漢出於自身發展的考量,卻又不能坐視大明在滿清鐵蹄下覆滅,還得想方設法扶助大明維持統治才行。

  陶東來接著說道:「所以我們現在要採取的措施,就是向大明施加壓力,務必要引起他們對滿清態度轉變這件事的重視,要讓他們意識到一旦我國與滿清停戰,那大明將會面臨怎樣的艱難處境!」

  會議室里沉默了一陣,才又聽到寧崎的聲音:「這可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那就算裝,也得先裝個樣子給大明看看才行,得讓大明朝堂上那些人意識到,我們是真的會跟滿清坐下來談判停戰的事。」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可能得讓王湯姆去金州主持談判的事情才行。」顧凱補充道:「由湯姆出面代表執委會,也更名正言順一些。」

  王湯姆的身份不僅是軍方大佬,同時也是執委會的現任執委中,唯一一個身在北方的人,從朝鮮趕去金州也無需太多時日。如果接下來要以執委會的名義的跟滿清展開談判,那的確是由王湯姆出面更正式一些。

  「但如果大明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後,也要跟我們展開高級別的對話,那王湯姆一個人在金州能不能應付過來?」白克思對此提出了質疑。

  當然他所質疑的並不是王湯姆的軍事素質,而是王湯姆是否有足夠的外交手腕來同時對付滿清和大明,不僅要從談判對手那裡為海漢爭取到更多的利益,而且還要讓東北亞地區繼續維持海漢所需的那種微妙平衡。

  顏楚傑立刻替自己的同僚辯解道:「各位不要忘了,當初我國與朝鮮所簽署的結盟協議,就是王湯姆親自去漢城談下來的,他可不是外交門外漢。而且對於東北亞地區的具體狀況,我想在座的人也沒有誰能比他了解得更為透徹,如果連他都不能勝任,那在座還有誰能負責這項工作?」

  當初海漢與朝鮮簽署結盟協議可並不算是一帆風順,王湯姆去的時候帶上了北方艦隊的大部分戰船,在漢城外的漢江上向朝鮮人展示了一番實力,才順順噹噹把這事談妥了。要說這裡面有多少外交手段,其實也未必,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海漢展示出來的強大武力。

  而此次要跟滿清和大明在談判桌上周旋,最後能談成什麼樣,恐怕還是要著落在軍事實力上。顏楚傑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並不想讓執委會再另行派人去北方負責此事,免得搶了軍方的風頭。

  當然了,要長時間離開環境舒適的三亞,乘船去幾千里之外的遼東處理並不輕鬆的外交談判,還要為談判結果承擔責任,這種吃力的差事也的確很難有人願意主動承擔。所以顏楚傑發話之後,當下也沒有其他人再質疑負責談判的人選了。

  但確定負責談判工作的人選僅僅只是第一步,制定談判策略才是真正的難題。由於目前尚無法確定大明的態度,執委會也很難下達一些具體的指令,只能先制定一個大致的談判方向和條件框架,由負責此事的官員自行掌握尺度和時機。為了保證行事周全,且有他人監督實施過程,執委會打算讓身在北方的其他幾名高官也加入到這個計劃中來,

  目前海漢在北方的高官除了王湯姆之外,還有錢天敦、陳一鑫、郝萬清三人。除了隸屬安全部的郝萬清之外,另外三人都是經驗豐富且熟悉北方狀況的軍方高級將領,可以說這個陣容基本上就是代表了軍方的意志。但陳一鑫和錢天敦是先後接見了滿清使者,對於此事的來龍去脈比較了解,而郝萬清是情報官員,這樣的大事自然也不容缺席,所以讓另外三人加入其中倒也不會太突兀。

  但明眼人看到這個陣容,就不難聯想到海漢目前對海外殖民地的統治方式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偏向,即距離海南島較遠的海外殖民地,幾乎都是處於軍方將領的管理之下,而往往缺乏負責行政、民政、商貿、文教等事務的高官在當地主持政務。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倒並非軍方把持權力,不肯讓執委會委派文官到當地執政,而是因為穿越者的群體中願意長期到海外發展的人實在太少,也只有軍方的這些高級將領比較有衝勁和責任感,願意常年在外帶兵征戰,開疆拓土。

  絕大多數穿越者在當初參加行動的時候都是懷著各種雄心壯志,十個人裡邊至少有一半的人都想著要在這個時代成為某個地區的統治者。但當他們真正來到這個時空之後,才慢慢意識到很多目標要實現起來並不容易,往往遠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凡夫俗子也並不是換個環境就能成為名垂青史的大人物。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無論他們換到怎樣的環境中,最終也還是只能當個普通人罷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即便這部分參透命運的人不用打拼,他們也可以在這個時空享受到穿越帶來的紅利,毫不費力地擁有上等人的生活,順利地娶妻生子當個無憂無慮的富家翁。他們或許在三亞擔任一些可有可無的職務,或許在海南島某地管理著一個人口不多的城鎮,總之有一份混日子的工作,每年休假的時候可以去安南的下龍灣或是大明廣州城玩一玩。

  但要讓這些人離開海南島去外地發展,他們往往會拒絕這樣的調派,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在這個時空里生活狀態最接近二十一世紀的地方,也就只有三亞了。而在海南島之外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另外一個世界,一個與他們的生活習慣相差了幾百年的世界。雖然在海外殖民地也可以過著很優越的人上人生活,但在他們看來社會環境終究與三亞相提並論,因為很可能在長達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內都不會有和「同類」當面交流的機會。

  這並不是穿越者群體中的個別現象,甚至在執委會這樣的高層機構中,也慢慢有人出現了類似的心態。留在三亞才能生活在穿越者的群體當中,而離開這裡就意味著要在一定程度上放棄自己的過去,徹底融入這個時空的環境,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這樣的決心和意志,很多人還是希望能保留自己的生活圈子,在海南島享受衣食無憂的安穩日子。

  願意遠赴海外發展的穿越者越來越少,執委會對此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總不能強行分派駐外任務,把自己人當作罪犯來發配。而真正嘗到在海外發展甜頭的,基本上也只有以軍方將領為主的特殊群體,他們當然也不會主動要求執委會派人來分享自己的權力,於是時間一長,慢慢就變成了當下這種古怪的局面。

  所以如今處理海外的事務,執委會往往也只能倚重軍方的力量,原因無他,因為當地往往就只有軍方的高層官員,不交給軍方還能怎麼辦。像這次北方出現如此重大的局勢變化,執委會同樣只能是將差事交給軍方負責。好在還有個郝萬清留在北方,多少能在談判過程中起到一些監管的作用。

  執委會當然也不會對這種不好的趨勢聽之任之,所以當前也在想方設法,從穿越眾內部挖掘潛力,試圖多培養一些具備執政能力的人,然後送他們前往海外任職。只是截止目前,這樣的努力似乎還沒有見到有什麼明顯的成效。

  有關滿清嘗試尋求停戰和談的消息,目前仍是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的高級機密,市面上沒有絲毫的風聲。不過關於清軍過去這幾個月在大明境內的劫掠行動,卻已經登上了三亞的各種報紙,並且成為了近期民間的熱門話題。

  由於海漢的人口構成有一多半都是來自大明的移民,所以民間對大明有著天然的親近感,但也正因為如此,民間的輿論風向幾乎都是恨鐵不成鋼,認為大明的抵抗表現太令人失望,堂堂天朝上國,竟然無力抵抗清軍的入侵,要知道僅僅數年前,滿清的前身還不過只是大明下轄的小小建州衛而已,那努爾哈赤建國稱汗至今也才不過十多年而已,怎地形勢發展如此之快,竟然已經被清軍一舉打過了黃河。

  當然在指責大明的同時,輿論也普遍認為大明沒有像朝鮮國一樣及時向海漢求援,是其在清軍面前一敗塗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