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異同之處
邱元雖然不是主管移民事務的官員,但他所能接觸到的信息層面較高,對於海漢在過去幾年中獲取移民的方式卻再清楚不過。海漢立國之初,就是靠著充當僱傭軍協助安南王室平亂,從而換得了大量的安南移民作為回報。而之後大明北方爆發登萊之亂,海漢也充分利用了這個機會,從當地運回了大量戰爭難民。僅是這兩次大規模的移民遷入行動,就為海漢帶來了數萬人口,而且相比日常招募移民的成本要低得多,只要有船有糧便能不斷將移民遷入,這樣的移民方案在邱元看來自然是性價比最高的辦法。
當然了,邱元不是軍方出身,對於發動一場戰爭究竟需要花費多少金錢,用多少時間來籌備,也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他認為在海外進行的戰爭可以為海漢帶來大量廉價人口,但參與其中是否對海漢國有利,執委會的決策者們可不僅僅只考慮人口方面的問題,同時必須要考慮到對國際關係的影響。否則與海南島僅一道海峽之隔的雷州半島,早就如邱元所說的那樣被海漢據為己有了。
邱元是個比較務實的人,在簡短的會談中大致介紹了海口近期的發展狀況,然後便邀請巡視組前往本地的一些重點項目進行參觀。這基本上是巡視組每到一地的例行任務,眾人對這樣的安排也都習以為常。
海口本地的基礎產業仍是以農業為主,其中又以種植業和漁業占據大頭。與海漢國內其他地方類似,海口市的轄區內也有大量的集體農場和種植園,海南島上實現了規模化種植的各種經濟作物,在這裡幾乎都能找到。南渡江流域豐富的水利資源為農田灌溉提供了極好的自然條件,江東的平原地區更是成為了海南島上的主要產糧區之一。
「去年我國入庫的糧食有大約三分之一是產自海口,相信今年新開墾了幾千畝稻田之後,這個比例還會進一步提升。」邱元不無驕傲地向參觀者們介紹本地的糧食生產狀況:「如果你們可以在本地多待幾天,我準備帶你們去江東地區看看那邊的農場,入眼全是一望無際的農田,這個季節的景象還是很壯觀的。」
於小寶應道:「恐怕日程上有點吃緊,我們在儋州多待了三天,後面的日程安排都受到影響,如果在這裡再耽擱太久,就沒法按照預訂的時間趕回三亞交差了。」
劉尚聽到這話心中一松,能夠早些回三亞,他的心理壓力也能稍稍減輕一些。海口的農業開發雖然聽起來是很厲害,但劉尚認為也不過就是種植規模更大一些,本質上與島上其他地方的農業開發模式並無太大差異。
劉尚這一趟出來也的確是長了不少見識,過去只知道小農經濟模式的操作方式,在海漢各地看過之後才知道這種規模化操作的厲害之處,其開發和運營成本要遠低於傳統模式,而且更容易控制農民這個社會群體。
海漢的高層官員雖然嘴上都喊著「工業化」,但實際上這依然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國家,只是生產效率比起大明這樣的傳統農業國要高得多。而構成社會主力的群體,也依然還是占據多數的農業人口。大明目前面臨的內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失去了對農業人口的控制力,導致國內戰亂四起。而海漢在這方面就做得極好,通過土地、農業開發和國民勞動等級等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將農業人口牢牢地與國家利益綁定在一起。
劉尚對於具體的政策解讀能力有限,並不是完全理解海漢的一些施政意圖,但他在各地看過之後已經能夠明確地意識到,海漢國的基層農業人口在日常生活方面要比大明的農民穩定得多。雖然也不可能一夜暴富,但絕不會因為糧食減產或是社會動盪就導致生活沒了著落,甚至是家破人亡、離鄉背井逃難的下場。
相比近年來動盪不安的大明,海漢國民不需要擔心戰亂、瘟疫、旱澇災害、橫徵暴斂這類天災人禍,而這種安定的環境對於那些急於找到一個落腳地的難民們來說,有著無法抵擋的誘惑力。在平民階層中,很少會有來了海漢之後還遷回大明的事例。就連劉尚本人,在海漢各地享受了舒適安逸的生活和快捷方便的交通之後,也不得不承認海漢的社會制度的確是有其優越之處,並且很難進行簡單的效仿。
劉尚就不明白了,既然兩國都是農業國,怎麼社會差距就這麼大呢?堂堂大明開國二百餘年的積累,怎麼還不如這南海邊陲一個島國不過八年時間的發展成果?雖然海漢人的確精明能幹,但他這些天也見了不少正牌純血海漢人了,看起來也並不是什麼活神仙之類的人物,吃喝拉撒睡跟普通人也並無差別,為何這群海外蠻夷能做到的事情,大明朝廷這麼多拿著俸祿的高官卻始終做不好?
對於兩國在政體和社會制度方面的異同之處,劉尚其實已經通過觀察注意到了,但以他的政治修養和學識水平,也不可能想到從生產關係的角度去解讀兩國的差別。而這也正是大明目前所面臨的窘境——已經知道自身與海漢的差距體現在何處,但就是弄不懂導致這些差距出現的根本原因。
海漢的日常宣傳都是鼓吹執委會如何如何英明,但在劉尚看來,執委會的作用其實與大明內閣的運作方式差別不大,也就是最上面少了一個最終拍板的皇帝而已。可為什麼都是通過多人議事機構來施政,海漢的效果就比大明好那麼多?難道是上頭拍板那個人的問題?劉尚可不敢往這個大逆不道的方向去細想,這種話要是在某些敏感環境說出來,那極有可能是會掉腦袋的大罪。
說話間車隊已經抵達了第一處參觀地點,海口城區以南,南渡江畔的一處集體農場。這裡所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為主,整個農場耕地面積四千餘畝,隸屬農場的農戶共三百餘口人,人均耕地差不多有十多畝。不過考慮到實際勞動力的數字其實只有人口的一半稍多,耕作效率倒也不差了。
目前海口的水稻耕種是一年兩季,第一季是清明前後插秧,六月中下旬收割,第二季則是七月插秧,大約在十月的中下旬收割。眼下這個時候,第二季的插秧早就完成了,舉目所及之處皆是一片青綠色,看著十分養眼。
負責陪同的是本地集體農場的管事,一名來自浙江的移民,姓曾,看樣貌也是有五六十歲了,邱元稱他為「老曾頭」。老曾頭說的雖然是海漢官話,但口音依然帶著明顯的吳儂軟語味道。於小寶聽他介紹了上半年的第一季水稻收穫情況,冷不防問了個不相干的問題:「老曾頭,你來海漢有多長時間了?」
老曾頭應道:「回首長的話,小人是崇禎六年……也就是前年,從浙江寧波府移民過來的,到如今已經在海南島待了兩年多了。」
崇禎六年也就是1633年,海漢在那年的四月發兵浙江,攻打舟山群島。在浙江沿海取得了落腳地之後,便開始從當地大量招募移民,其中的大部分人後來都被運到了海南島這邊安置。這麼算起來,老曾頭算是來得比較早的浙江移民了。
於小寶又問道:「在這裡的生活,比你以前在浙江如何?」
老曾頭應道:「小人嘴笨,要是說錯話首長莫怪。要說吃穿用度,國民的各種福利,自然是我海漢國條件更為優厚。只是這土地皆為國家所有,私人只能承包,不可買賣,許多新來的人對此還是頗有意見。」
於小寶點點頭,換了個話題問道:「你當初是為何要背井離鄉,不遠千里來到海漢?」
老曾頭道:「小人的老婆身患惡疾,治療所需費用甚高,小人家中沒有什麼錢財,只能是將名下的田地抵押出去,從地主手裡借了錢給她治病。後來老婆還是沒治好,人走了錢也沒了,地也沒了。小人除了種田什麼都不會,沒了田地就只能給地主打長工,後來聽招募移民的宣傳說來海漢可以分房分地,小人尋思著搏一把,便索性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上了移民船。」
「那你來了之後,得到了房子和土地了嗎?」於小寶繼續問道。
老曾頭道:「執委會的法令豈會有假,小人當然都得到了!不過房子和地也都是國家的,房可以住,地可以種,但不可買賣。」
「這些都是國家給移民的福利,當然不能讓私人拿去謀利。」於小寶頓了一下道:「如果土地可以私人買賣,那很快就會出現新的地主,不斷地進行土地兼併,像你這樣的新移民也很快就會失去名下的土地和財產。土地國有制,是國家對新移民的一種保護,也是一種福利,不然怎麼可能每批移民抵達海南島之後都能按人頭獲得三十畝耕地的耕作權?你們為國家種地,國家也會給予你們生活保障,哪怕再遇到家中急需用錢的情況,也可以直接向銀行借錢,不用你抵押什麼,利息也比私人借錢低得多。等你錢存夠了,可以自己在城區買房了,那房子你要買賣就沒人管了。你仔細想想,這國有的地產對你究竟是利大還是弊大?」
老曾頭連忙應道:「小人自然明白國家都是為了黎民著想,只是沒有首長講得這麼明白,回頭再遇到想不通的新人,小人也會把首長今日所講的道理轉述給他們。」
於小寶這才點了點頭,這老曾頭看著似乎有點笨嘴笨舌,但人倒也不傻,已經聽懂了自己這番話的意思。土地的國有化是海漢建國時期的特殊政策,海漢必須要以此來實現對海南島的全面控制,不過這種特殊政策對於新移民來說,接受度並不是特別高,所以關於土地制度的宣傳說明也一直是相關部門的重點工作內容。
海漢為什麼要執行這樣的政策,原因當然不是於小寶說的這麼簡單,可對於文化程度不高,但對土地依賴度極高的農業人口來說,這樣的解釋就已經足夠了。何況承諾分配給移民的三十畝地,其實一般都是分作幾份輪耕,每年耕種十畝地就不錯了。
劉尚自然也將這段對話聽在了耳中,對于于小寶的解釋,他可沒有那麼高的接受度。在他看來海漢的土地政策,只不過是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歸屬權名義改成了國家,這是因為海漢沒有皇室存在,所以這個名義自然不能歸結到某一個人的頭上。至於土地使用權,海漢的法令政策管得其實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嚴格,否則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外來投資商在海漢國內開發興建種植園之類的農業項目了。只要有資本,私人一樣可以承包大量土地來自行開發,只不過土地所有權在名義上依然屬於國家而已。
不得不說劉尚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還是比較本質的,而且比大多數的新移民都看得更為透徹。當然這也是跟他這段時間所接觸到的人事物層次比較高有一定的關係,如果不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那他或許對這種問題的看法也不會比老曾頭高明到哪裡去。
這處集體農場的產糧主要是供應給本地市場,四百多人的勞作成果足以養活近十倍的人口。而且他們的農田中並不是只有水稻,海漢早就在民間推廣了稻田養魚技術,養育的草魚既可自行食用也可送到市場上出售,對於農民們來說可算是一個比較實惠又簡單易操作的增產項目。
看過農田之後,老曾頭又帶著巡視組來到農場的居住區參觀,這裡的民房全是由官方統一修建,統一分配,雖然都是普通的農家院落,但這可是免費提供的居所,在移民們原本的家鄉可不會有這麼好的待遇。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