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第306章 老牌外戚

  第306章 老牌外戚

  海礁並不知道周唐兩家聯姻的烏龍,感到頗為吃驚。

  他不明白唐家為什麼要鬧這麼一出。他家有兩個女兒,若真有意與鎮國公府及承恩侯府結親,大不了兩個女兒各嫁一家便是,為何要搞一女兩嫁的鬧劇?就算鎮國公夫人並沒有明確答應婚事,唐家也沒必要這麼快就要跟承恩侯世子夫人提親吧?後者又不是馬上就要離開長安了,就不能多花點時間,慢慢談嗎?起碼也要知會鎮國公夫人一聲呀?都是嫁進鎮國公府的唐家女,周二夫人也不能太不把婆婆放在眼裡吧?!

  如今承恩侯世子夫人也生氣得很,絕不會覺得唐家有誠意。而就算事情沒有被周文君與周怡君姐妹揭開,周二夫人也保密不了幾天的。承恩侯世子夫人明顯對兒女親事十分慎重,不可能當天就為嫡長子定下婚約。一旦她事後聽說唐蕙本該要嫁進鎮國公府的消息,定會記恨周二夫人害自己陷入了尷尬境地,又怎麼可能答應婚事呢?

  就算沒有金善那回事,唐蕙的婚事被長輩們這般一操作,日後名聲也難免要受到影響。她在長安城裡還能嫁得什麼好人家?周二夫人看起來對娘家侄女很是疼愛重視,怎麼就敢做出這種坑人一輩子的事情來?!

  海礁對此感嘆幾聲,也就沒有再關注了。他在意的是周家在長安的權勢地位,至於周、唐、彭、金幾家小兒女之間的感情糾紛,於他來說不過是個樂子而已。偶爾聽聽,還能放鬆一下心神,也是件好事。

  海棠對唐家的事則更重視些。她覺得這件事明顯透著古怪,沒辦法理解周二夫人的想法:「她對鎮國公府的幾個小公子有什麼不滿嗎?為什麼又忽然打起了承恩侯府嫡長孫的主意?他是不是比其他堂兄弟都要出色?」

  海礁今日曾跟著周奕君去校場轉了一圈,又認識了好幾個長安將門的年輕子弟,也見過承恩侯府的周衡君。在他看來,周衡君沒比鎮國公府的堂兄弟們強多少,都一樣是長相端正、文武雙全的精神少年,論武力值他可能還要差一點。大概是因為京城不如長安尚武,他還要分一部分精力去讀書的關係,給人的感覺也更加斯文。

  而海礁新結交的好友周奕君,在鎮國公府的同輩堂兄弟裡頭,可以稱得上是佼佼者,只是年紀還小,不夠高壯,也沒有守邊征戰的經驗罷了。但若是單論兵法與騎射方面的水平,他比周大將軍、周二將軍與周三將軍家的兒子都要優秀。很多人都認為,他日後必定會有大出息。

  周五將軍的兒子年紀都還小,除去他們以外,鎮國公府其他孫少爺都是少年俊才,每一個都比周衡君出色,頂多就是讀書成績略差一點兒,性格沒那麼穩重。

  在海礁看來,長安本地有家族成員在邊軍中任職的高門大戶,若是要為自家女兒選擇未來的夫婿,怎麼看都不可能放棄鎮國公府的幾位孫少爺,反而看上承恩侯府的嫡長孫。若說唐家是為了進京,想借兒女親事做跳板,他家也還有一個次女唐若在,為什麼不考慮讓唐若去跟承恩侯府聯姻呢?

  鎮國公夫人想要唐若做孫媳婦,唐家堅持不肯,非要推薦唐蕙不可。可等到鎮國公夫人有意接受唐蕙了,唐家又忽然要把唐蕙另嫁承恩侯府。他們怎麼就可著一個唐蕙禍害呢?唐若是用來做什麼的?周唐兩家是兩代姻親,鬧這麼一出真的很難看了。

  海礁只可惜一件事:「上輩子我到長安時,只關注到周家的消息,並沒有怎麼留意其他世家名門,也不知道那時唐家是如何處理此事的。」

  海棠想了想:「上輩子杜伯欽成功隱瞞了自己的秘密,平步青雲,估計當時杜祺並沒能回到長安向鎮國公府報信。承恩侯世子夫人應該沒有送杜祺回來,但有沒有送吳家人過來,就說不準了。不過……上輩子這個時候,周三將軍剛出事不久,杜伯欽又預備著在城中暗害各家將門的年輕子弟,估計長安並不太平,鎮國公府或唐家都未必有閒心在這時候議親吧?等到事情平息下去,太后那邊就差不多到時間了,而後又是潁川侯世子出事,牽連周大將軍……」

  海礁想了想:「我隱約記得聽人說過……西北邊軍的將領中,好象有人把女兒嫁進了京城的外戚人家,應該是張家吧?那是鎮國公去世前的事了,這家人好象還曾經跟鎮國公爭奪帥印來著,只是沒成事,他家女兒也沒活幾年就去世了,給張家留下了一個病蔫蔫的兒子。如果那是唐家女,那不管是唐蕙還是唐若,都沒得個好結果,唐家的算計終究落了空。而孫永祿執掌西北邊軍大權之後,西北幾位有名的實權大將中,並沒有姓唐的,可見他家並沒有得償所願,很可能還日漸衰敗下去了。」

  可惜海礁對這些事已經記不清楚了,甚至不記得那將領姓什麼,如今掌握的這點情報壓根兒派不上什麼用場。就算唐家存有異心,眼下孫家在長安的布置都落了空,周家依然緊握邊軍大權,唐家即使再想進京,也不會輕率行事,與周家生隙的。

  眼下,唐家光是解決唐蕙與金善的緋聞,再處理好與鎮國公府、承恩侯府的關係,就已經夠費力氣的了,又還能剩下多少心力去打歪主意?

  海棠有些好奇:「張家是什麼人家?他家也是外戚?」

  海礁點頭:「張家可是老牌外戚人家了,永昌帝的皇后便是張家的,等到先帝時,他家又出了個張德妃,生下了安王,與紀王是奪嫡呼聲最高的受寵皇子,只是最終敗於德光皇帝之手。他家估計不甘心,又再送了一個女兒進宮,就是張恭妃。可惜張恭妃只生了兩位公主,很早就失寵了,在宮裡只能看孫貴妃的臉色。」

  上輩子德光皇帝晚年的後宮中,孫貴妃與許賢妃斗得激烈,中間還夾著紀王世子的生母盧昭容暗地裡攪和,但沒有張恭妃什麼事。她平平淡淡地在宮中活到老死,比德光皇帝還多活了幾年。她生的兩位公主,一位嫁回了張家,一位嫁給了老牌勛貴子弟,同樣是平平淡淡地。

  張家曾經風光無限,接連出了幾代后妃,都生有皇家血脈,卻始終沒有真正成為頂級權貴,一直只是權貴圈邊緣的外戚人家,可見裙帶關係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助家族崛起。他家從不用心培養兒子,反倒是教出了不少出色的女兒,四處聯姻,註定會根基不穩。

  海礁對他家記憶深刻,是因為他家的家主將兄弟家的孤女嫁給了金家二房的大孫子金梧,變相與許太后、新君做了姻親。然而這個姑娘雖然很出色,卻沒能攔住金家二房作死,最終也只能與夫婿一道被趕出京城。

  有傳聞說她很想帶著兒子和離,卻被金家二房視作救命繩索緊纏著不放,又得不到張家支持,只能含恨離開。

  唐家女兒若是嫁進這樣的人家,在娘家敗落後的際遇可想而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