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秦的未來,一片光明!

  第135章 大秦的未來,一片光明!

  漢武城,秦府庭院內。

  嬴子修身旁站著張良與諸葛亮。

  此時,三人望著身前手書上所寫的嬴政意思,齊齊陷入了沉默之中。

  嬴子修沉默中帶著感慨。

  咋說呢?

  政哥,還是那個政哥。

  萬里長城這想法,起初就是歷史上的政哥想的。

  如今在這九州,政哥為了抵抗北原,依舊想出了這一想法。

  而其實,他不過是在抄襲歷史上嬴政的創意罷了。

  嬴子修心中自嘲一笑。

  只是。

  在其身旁的張良、諸葛亮二人卻不這樣認為。

  三日前,他們聽到嬴子修說要修建萬里長城的想法時,就已經極為震撼於嬴子修的魄力。

  壓根沒想到,嬴子修居然會有這等魄力。

  然而現在。

  看著嬴政與嬴子修的想法不謀而合。

  張良與諸葛亮所感受到的只有,恐懼!

  對,就是恐懼!

  恐懼於嬴政嬴子修父子的默契,恐懼於嬴政嬴子修父子的滔天魄力。

  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六國。

  而如今,他正值壯年,即便武道並不高深,卻也能活個一百多年。

  也就是說,他在位的時間,可能還要再延續個四五十年。

  四五十年,嬴政所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而嬴政之後,還有嬴子修接掌皇位。

  這兩位極為又魄力的君主,能帶給大秦什麼?

  張良和諸葛亮,簡直不敢想像那樣的場景。

  而今九州,哪一皇朝算是有不錯的繼承人?

  大唐嗎?

  太子李承乾?

  算了吧。

  李承乾才能雖然有,但有些事情上過於冒進。

  他若是接掌大唐,李元霸若在還好。

  李元霸一死,大唐必定極短時間跌落第一皇朝寶座。

  甚至,李承乾守江山都不一定守得住。

  而大唐除了太子李承乾外的其他人。

  如魏王李泰、李治等人。

  這些人雖然身為大唐皇子,也都有一定才能。

  但說他們能坐好那個位置,能比肩李世民,可就誇張了些。

  大唐立足於九州第一皇朝之本。

  一直都是李世民這個人。

  以及,大唐戰神李元霸。

  李世民在其中的重要性,甚至還要超過李元霸。

  所以,大唐能再出個李世民嗎?

  不可能的。

  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說完大唐,大宋呢?

  趙匡胤雖然是二品天人境強者,卻也有壽元到盡頭的哪一天。

  而他的一眾兒子之中,沒有出彩的。

  反而是其弟弟大宋晉王趙光義有大宋繼承人之稱。

  此人才能不錯,但是和趙匡胤是一個性子。

  二人,都是那種安於現狀,只能做守城之君的人。

  讓他們爭霸?

  算了吧。

  北原,成吉思汗的幾個兒子之中,卻是有不錯的長子朮赤。

  而後,還有北原太孫忽必烈。

  這都是能者。

  只是北原地處遼闊。

  在那片大平原上,一直都只有一個王,就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死,有誰能確保自己一定能壓得住所有人,登臨北原王位?

  呵呵。

  成吉思汗,北原因他而成就。

  也將,因他而分崩離析。

  他一旦死,將導致北原不復以往。

  北原皇朝或許會保留下來大部分實力。

  但再想像現在這般鼎盛,九州軍事實力第一,千萬鐵騎。

  那就別做夢了。

  不論是朮赤,還是太孫忽必烈,都沒有這個能力。

  這個能力,只有成吉思汗有。

  再往後,說到大明。

  大明確實有英明繼承人,太子朱標。

  然而,朱標的身體,大家都知道。

  除了朱標,也就一個朱棣可堪醫用。

  太孫朱雄英尚且年幼,能不能成長為一代帝王尚未可知。

  所以,大明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最後的大清……

  不提也罷。

  大清經歷過康熙、雍正兩位帝皇后,算是走上了一個鼎盛時期。

  如今乾隆,治國能力也算不錯。

  但大清內部勢力太過繁雜,問題根深蒂固,貪腐、腐敗、宦官、後宮等等問題太過嚴重。

  乾隆還能勉強壓制形勢。

  可若是他兒子繼位。

  張良和諸葛亮心中只能呵呵。

  最後,大秦。

  大秦始皇嬴政,其實是個和成吉思汗一樣的人物。

  大秦的朝堂,從來不算特別強盛。

  與大唐、大明等一比,差了太多。

  不論是從文官,還是武將上,都遠遠低於九州大型皇朝水平。

  嬴政,幾乎是憑藉一己之力,磨平了大秦與其它皇朝的差距。

  這是嬴政的逆天之處。

  但也正因為他之逆天。

  讓大秦和北原的處境幾乎差不多。

  嬴政一死,無人能再挑起這個大梁。

  嬴政是一個人,卻做到了非人的事。

  大秦帝國,因他而在。

  也終將因他,而亡。

  當然,這是張良、諸葛亮從前對大秦的評價。

  現在就完全不同了。

  因為大秦除了又嬴政外,還有嬴子修。

  還有他們身前這位大秦九公子。

  嬴子修在,可接替秦皇之位。

  甚至。

  張良和諸葛亮震撼地看著嬴子修。

  這位大秦九公子之才能,不會輸給嬴政!

  大秦有兩世英明皇主,結果會是如何?

  二人預計,如若不出意外,大秦將穩坐九州第一皇朝之位。

  而屆時,大唐、北原、大明等等都有所衰落,大秦的機會豈不是就來了?

  張良和諸葛亮呼吸有些急促。

  而今大秦,也不全指著嬴政。

  還有韓非、李斯等有才能之大臣。

  武將一方,也有王家、蒙家,嬴子修一脈。

  甚至,還有嬴子修,有他們二人。

  這大秦的未來,一片光明啊!

  張良和諸葛亮齊齊震撼地看著嬴子修,滿眼的激動與複雜。

  咸陽,章台宮內。

  嬴政手中拿著手書,仔仔細細地觀看。

  看完,他將手書放下,哈哈大笑出聲。

  「哈哈哈哈哈!」

  「想不到,子修居然與朕之想法一般無二!」

  「萬里長城!」

  嬴政大笑說著,門外候立的蒙毅有些聽不懂。

  怎麼?

  陛下和九公子殿下不是關係不好嗎?

  這怎麼還提著九公子殿下大笑了起來?

  這?

  蒙毅有點看不懂了。

  嬴政重新平復下去後,便既決定。

  等韓非和大唐那邊商議歸來,大秦,就著手覆滅匈奴事宜,並且修建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一旦修建完成。

  將能保大秦塞北再無憂慮。

  嬴政心情極好,處理政務起來都變得不累了。

  大明,應天府。

  明皇宮太和殿內,老朱高居龍椅,一身皇袍強勢霸道。

  此時,他召集了自己最為信任的幾人,一同議事。

  其中,有一身明煌蟒袍的大明懿文太子朱標。

  也有兩位大明戰神,徐達、常遇春。

  老朱拿著錦衣衛遞來的情報,看了看說道。

  「咱這得到唐皇傳訊,有意聯合我大明、大宋、大秦,在春戰時掀起九州大清洗。

  「目標是大唐南部突厥,大宋南部金朝,大秦北部匈奴,以及九州西部大清。

  「咱覺得,雖然我大明邊疆並無異族,但這也是對我大明有利之事。

  「唐皇的意思,是打下大清半數國土,讓大清簽訂賠款條約給我四國。

  「其中,大唐會出動戰神李元霸,此戰打贏的概率,幾乎在九成。」

  老朱說著,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

  他不喜歡拐彎抹角。

  自己喜歡什麼,什麼想法,就會直接說出來。

  朱標、徐達、常遇春三人聞言,都是面色凝了凝。

  兩位戰神心中不由感慨。

  出動大唐戰神李元霸,再集合四國之力對大清動手,這場戰爭打贏的概率不能說是九成,而說成是九成九。

  老朱的考慮,可能是在北原這一變數下。

  北原,畢竟不會任由著看四國搞事情。

  屆時北原這一變數,大家也需要認真考慮,如何應對。

  不過此事,在三人看來確實是極好的。

  兩位武將率先表態。

  「陛下,老臣認為此戰當打。」

  「陛下,老臣也這樣認為,有戰神李元霸帶隊,我四國並不用出太過強大的力量,各方只需要一位超凡強者,一支十萬人數的軍團即可拿下大清。」

  龍椅上,老朱點了點頭。

  「不錯,這大好事,我大明自然要參與參與。」

  說著,老朱又看向了朱標。

  「標兒,你如何想?」

  朱標沉吟了下,點頭道。

  「此事確實沒什麼不妥,清掃九州異族實力,對我等而言也是義不容辭之事,此舉有利於我九州中原漢族血脈的流傳。」

  龍椅上,老朱一拍扶手。

  「好,就這樣決定了!」

  老朱說著,看向朱標與徐達。

  「與大唐商議聯合、資源分配之問題,就交給標兒親自走一趟了,你不去,咱不放心。

  「徐達,你陪標兒一起走一趟,暗中前去,快去快回。」

  朱標和徐達齊齊點頭,躬身一禮。

  「是,父皇。」

  「是,陛下!」

  ……

  大宋,開封。

  宋皇宮御書房內,宋皇趙匡胤坐在主位上,拿著李世民傳訊有些猶豫。

  在他身前,站著晉王趙光義、宰相趙晉,以及大宋兩位戰神,岳飛、楊業。

  「諸位愛卿覺得,唐皇此舉聯合,我大宋該不該參與?」

  趙匡胤話落,岳飛楊業二人率先行禮開口。

  「陛下,我大宋常年受到金朝紛擾,邊境百姓經常被其侵犯。

  「而我大宋如今,正值鼎盛之時,自然要借著這一機會滅了金朝,為後世子孫留一個太平之世。」

  「是啊,陛下,岳將軍所言不錯,老臣也如此認為。

  「覆滅金朝,我大宋不可再拖。

  「同時,此戰還能對大清動手,收到一筆賠款,老臣覺得此戰該打。」

  趙匡胤聞言,卻是有些猶豫。

  宰相趙晉出列道。

  「陛下,臣認為不妥。」

  趙匡胤目光一亮,看向趙晉道。

  「如何不妥?」

  趙晉面向老成,道。

  「陛下,我大宋與大唐、大明、大秦處境都並不相同。

  「我大宋國力並不算特別強盛,之所以穩穩立於六大皇朝之列,是因為我大宋內部武林人士眾多。

  「我大宋內部的四品大宗師強者數量是九州第一,我大宋,更是無數武林人士眼中的聖地。

  「甚至民間,連隱藏的超凡強者都有。

  「而他們,面對金朝侵略時,會感到家國之患,會團結在一起。

  「如今,金朝連年犯我大宋邊境,正是這群武林人士去抵擋,便讓我大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守為住邊疆。

  「可若是金朝滅了,我大宋內部武林,必然大亂。

  「沒了外患,大宋武林難以團結,便會多出內憂啊。」

  趙晉話落,直接收到了兩位武將的怒目而視。

  「宰相,您說什麼?

  「為了怕武林大亂,我大宋難道就要坐視金朝不理?」

  岳飛氣炸了。

  這特麼什麼賣國言論!

  楊業也是胸膛起伏。

  「宰相,你所言若是被百姓知道,百姓將如何看待我大宋朝廷?

  「他們受於金朝侵害,與水火之中。

  「可我朝廷明明又能力解決,還百姓太平盛世。

  「然而,卻因為武林,不去解決,百姓該如何看待朝廷啊!」

  兩位武將義憤填膺。

  趙晉被說的也是麵皮有些發紅。

  但是,身為趙匡胤手下大員,他深知趙匡胤的想法。

  趙匡胤,從來就不想打仗。

  他只想守住自己這一畝三分地。

  更何況金朝的存在,對大宋確實有意義。

  死的那點百姓,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趙匡胤這等皇主眼裡,不算什麼。

  他,只是說出了趙匡胤的心聲罷了。

  這時,氣氛有些僵持之際,晉王趙光義開口了。

  「陛下,兩位戰神、宰相。

  「臣有不同的看法。」

  趙匡胤挑了挑眉。

  「王弟說來聽聽。」

  他也很猶豫糾結。

  打了也不好,不打也不好。

  趙光義頓了頓,開口道。

  「陛下,臣認為,與大唐三國聯合,對大清出手不無不可。

  「但金朝,不能滅。」

  聽著這話,岳飛和楊業再次氣炸了。

  可趙光義話鋒一轉。

  「最近,我大宋各地連年受災,各地官府已經很疲累了。

  「這個時候對金朝動兵,實屬不智。

  「我大宋,完全可以跟著另外三大國一同進攻大清。

  「屆時拿到大清的賠款,我大宋內部賑災等事也已經完成。

  「再出台一系列政策,限制武林。

  「而後,方能對金朝出手。

  「此時還不是時機啊。」

  趙光義感慨地道。

  岳飛、楊業二人還欲要再說。

  然而趙匡胤卻擺了擺手。

  「就按照王弟所說吧。

  「岳飛,你陪王弟走一趟大唐,商談合作事宜。」

  皇命難違。

  最終,岳飛只得領命。

  心中同時抱著希望。

  希望在拿到大清賠款後,趙匡胤能下令對金朝出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