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微軟的潛力

  跟陳林芝差不多,比爾·蓋茨有錢之後心思也活絡起來,想要花費幾千萬美金打造一套超級豪宅,顯然就是不安分的證明之一。

  覺得資產配置遠遠沒有達到最優,同樣也是久貧乍富凸顯出來的後遺症,這點在陳林芝身上也有所表現。

  比爾·蓋茨現在是個超級富豪,跟陳林芝一樣,距離世界首富甚至是美國首富位置,中間還隔著兩個山姆·沃爾頓,才能達到曰本財閥堤義明的高度。

  於是,蓋茨希望通過理財的方式,來讓自己掌管的財富總額繼續上升,他的財富積攢過程相對而言太過於容易,可能也被去年金融危機後身價大跌一半刺激到了,報紙上可沒少說他有多慘多慘,物理攻擊幾乎不存在,但是這種消息對人心理上容易造成打擊。

  不管怎麼樣,近期蓋茨確實從華爾街邀請來一位出名的理財顧問,請對方幫自己專門打理資產。

  那位理財顧問分析完之後,覺得蓋茨的財富太過於集中在微軟公司這邊,一位合格的投資大師,絕對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畢竟科技是一個風險極高的行業,進而就有了蓋茨主動在陳林芝面前旁敲側擊,嘗試減持微軟股票的事情發生。

  由於陳林芝持股數量過多,這次占有了一個微軟董事會席位,其實蓋茨原本的想法是跟他先通個氣,免得大股東減持,影響其他股東們的利益,往後為此鬧出不愉快。

  然而沒想到陳林芝竟然願意全部接手,這倒是讓蓋茨喜出望外……

  再看陳林芝這邊。

  近期他的幾家基金公司,陸陸續續從世界各地募集到大量財富。

  管理資金總規模一直在持續增加,而且發展速度相對於同行們而言十分迅猛,整體規模已經超過了一些十九世紀就存在的老牌巨頭們。

  手裡掌管著這麼多財富,如何打理就成了陳林芝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這次意外得知蓋茨決定大量拋售手中的微軟股票,這種消息在他看來無異於天上掉餡餅,微軟公司本就是被他看好並且重倉的優先項目,拿下再多股票也不嫌多。

  區區兩三億美金,陳林芝隨手就能掏出來,因此答應得相當爽快,一時之間皆大歡喜。

  說起微軟公司,它在去年第四季度發生的金融海嘯中,總市值跌去了一半。

  如今有些上市公司股價回暖。

  例如可口可樂,跟去年十一月份相比,漲幅高達22%,沃爾瑪公司也不差,在這1988年的七月上旬,跟去年十一月份相比,漲幅高達15%左右。

  當時主動送上門的高盛集團,估值漲幅尤為驚人。

  隨著全球收購兼併活動愈發活躍,再加上理財項目回暖,成功發行上市一批公司,並且抄底了某些私募股權項目,這些利好因素綜合起來後,導致陳林芝當初以個人名義投資高盛的那筆錢,可能已經取得了40%的收益,遠遠超過美國股指的漲幅。

  而微軟公司,去年股價太過於虛高,在這市場回歸理性,投資者們更加重視價值投資的階段里,它的股價起伏波動較小,當前總市值僅為四十六億美金左右。

  去年蓋茨出乎陳林芝預料地決定進軍個人電腦終端製造市場,直到目前花費三千多萬美金,仍然沒有取得太多進展,微軟公司的個人計算機沒有上市銷售,項目還停留在實驗室里。

  反而導致這家公司,開始被部分個人計算機製造商們所不滿。

  這是正常現象,畢竟微軟先前為上百家個人計算機製造商提供圖形界面作業系統,現在自己入場攪局,從某種程度上壞了別人的生意,觸碰到合作夥伴們的利益,也難怪會引起牴觸情緒。

  在個人計算機製造領域沒有起色,消息傳遞到證券交易市場上,又進一步利空了微軟股價,兩頭不討好……

  來到西雅圖的第二天。

  陳林芝大清早趕去微軟總部,就在蓋茨的辦公室里,雙方先是請來律師,擬定出一份按照當前股價轉讓大量微軟股票的交易合同,雙方在這份合同上籤完字,交易總規模為三億美金。

  實際上,今天微軟股價下跌了3%,趕在今天交易對蓋茨不太划算

  但是他自己不在意,陳林芝當然更加不在意,對兩人來說這點波動根本不算什麼。

  等到蓋茨的理財顧問,拿著交易合同美滋滋離開,好像在為自己接下來可以大展拳腳感到高興,陳林芝用一種看二傻子的眼神看看他,心想這傢伙算是把蓋茨坑慘了。

  https://

  仔細說起來,其實這位理財顧問的想法也沒錯。

  跟陳林芝五花八門的投資項目相比較,蓋茨的財富確實太過於集中在微軟公司,從安全角度來看理應多元化發展。

  可問題是這傢伙錯估了微軟公司未來的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蓋茨本人也一樣,讓陳林芝抓住了增持微軟股票的好機會,一躍成為微軟的第三大股東。

  不急著離開,陳林芝跟蓋茨談到了微軟個人計算機項目的問題。

  他告訴蓋茨說:

  「我提個建議,這種PC端的生意如果想發展,最好通過第三方公司來進行,要不然就直接砍掉,把整個項目打包轉手賣出去。研發個人計算機作業系統微軟公司是專業的,但是涉及到具體的組裝製造領域,我們公司除了錢多以外,並沒有太多優勢,反而會引起合作方面的敵意,給作業系統行業的同行們留下趁機崛起的機會。」

  「我也考慮到了這點,但是已經投進去那麼多錢,而且如果不是宣布進軍個人計算機製造行業,單靠公司原本的業績,撐不起現有的市值規模,假如放棄這個計劃,會影響到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們。」

  蓋茨說話時候看看陳林芝。

  可能是覺得剛簽約就說這種話,有點找冤大頭接盤的意思,言外之意無疑是他覺得微軟股價虛高了。

  陳林芝聽出來了,對此卻很不以為然,搖搖頭補充道:

  「我沒說全部放棄,只是覺得應該換一種方式,公司帳戶上躺著那麼多錢,完全可以投資一些出色的個人計算機製造商,藉機還能把之前微軟投資進去的三千多萬美金,想辦法以技術換股份的方式彌補回來。這樣一來,微軟既保持著明面上的中立地位,又確實進入了個人計算機製造市場,短期內在二級市場上可能會有波動,可是從長遠來看卻很有利。」

  「假如這樣做……好像是個不錯的建議。」

  忽然想到點什麼,蓋茨轉而問陳林芝說:「我記得你投資過一家叫做戴爾電腦的未上市公司,它現在也是微軟的客戶,從作業系統組裝量來看發展速度比較快,難道你是想通過微軟來繼續投資它?」

  「沒錯。」

  陳林芝坦然回答道:

  「對雙方都有利的好事,為什麼不做?微軟應該能夠通過作業系統的銷售數據,很直觀的了解到那些PC端製造商們的現有規模和增速,這明顯是一個投資機遇,自從投資戴爾電腦以來,它為我帶來比較高的收益,而且這家公司目前缺錢,創始人已經不敢讓我繼續增持,想要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里IPO上市,如果微軟願意向他提供一筆資金以及其他的支持,我相信這樣的交易很容易促成。

  現在在保持微軟現有市場占有率的情況下,是時候考慮進一步壯大了,半導體、個人計算機製造領域、軟體業務這些,都值得讓我們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尤其是軟體方面,微軟很有名氣,也有現成的軟體工程師和開發團隊。站在投資人角度來全盤看待微軟,它分明潛力無窮,可是發展步伐卻被限制在作業系統領域,我建議將拿出去分紅的收益,先轉為用在對外投資以及自主研發上,只要股價能夠持續上漲,這並不會損害投資者們的利益,分紅一直是把雙刃劍,況且還是在發展潛力驚人的高科技領域,那些老牌傳統公司才應該重視分紅。」

  先前,蓋茨受到其他上市公司的規則影響,想法被局限住了,覺得公司上市之後既然賺錢,就應該分紅。

  這是主流的觀念,許多投資人之所以買入股票也是因為看重能夠分紅,像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那樣,直接宣布不分紅的上市公司,儼然屬於較為另類的特殊情況。

  陳林芝也從微軟拿到不少分紅,但這種錢拿到手裡,並不會讓他覺得開心,反而認為是在持續透支微軟的發展潛力。

  因此今天有機會,他就趁機跟微軟的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蓋茨,開誠布公地聊了聊自己的想法。

  其實陳林芝事先並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到達他這種高度後,再加上日常投資過程中積攢到眾多經驗,還是流暢地闡述出他自己的想法,並且認為這樣做對微軟公司最為有利。

  考慮到陳林芝藉助基金公司的財力,已經成為微軟第三大股東。

  微軟公司獲利就等於他獲利,彼此利益息息相關,因此有必要為它的深入發展,提前做點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