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4章 姬松的新職位!
一場偶然的鬧劇有人歡喜有人愁,不過最後大家也都有所收穫,也算是不虛此行。玩鬧結束,眾人開始談起了正事,也不進大殿,就在這大殿之前,高台之上,分君臣落座。
李世民輕撫將軍肚,環顧一周,笑道:「此番姬松回京,不但為大唐解決了巨大隱患,還帶回了巨量財富,一場風波卻無形中消散,其功莫大焉!」
「說吧,你想要什麼賞賜?只要朕能做到的絕不推辭!」
眾人都羨艷地看向姬松,恨不得以身替之,但人家是實打實的功勞,就算他們想,也沒門啊!
姬松肅然起身,躬身道:「陛下讚譽了,本本山野小兒,能有今天成就都是陛下信任而是,臣不敢鞠躬,就如方才臣文章中所言,沒有陛下這位伯樂,臣也只能泯人眾人,何以高居朝堂,高官厚祿?」
「並且這些都是臣應該做的,身為臣子,為君分憂,此非常事?」
李世民:「.」
眾人:「.」
「.」
眾人心中暗道:你清高,你是忠臣,我們都是小人?
「郕國公此言差矣!」
李承乾無奈,只能說道:「功就是功,臣子建功,上位賞之,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不然外人就要說朕和父皇吝嗇了!」
姬松聞言心中苦笑,看來今日這賞賜不要也不行了!
「多謝陛下,如此那不如將那三艘戰船賜予臣,如何?」
眾人一愣,李世民和李承乾也愣住,心道那不是你自己建造的嗎?怎麼還要朕來賜予?
李承乾眼珠子一轉,頓時明白過來,有些哭笑不得地在父皇耳邊小聲說了幾句,李世民這才反應過來,指著姬松苦笑道:「你啊,還是那麼謹慎,好吧,從此以後那就是你的,這下你滿意了?」
姬松卻聞言大喜道:「多謝陛下!」
「如此,臣也就不用每次出海還要掖著藏著了,可以光明正大的使用了!」
沒錯,那三艘大船是他私自建造的,並且沒有任何備案,這事在別人看來是茫顧朝廷的大事,但在他這個位置來說說大也大,說小其實也不算什麼事,但總歸是個隱患,現在名正言順成為自己的,也算是了了自己一樁心事。
「行了,除此之外,武英閣的擔子.」
「陛下!」
不待李世民說完,姬松就出聲打斷,肅然道:「陛下,恕臣直言,此時的武英閣正當其時,諸位將軍也都做的很好,並且武英閣作為大唐軍事最高機構,權利不宜過於集中,最好由皇帝親自主持武英閣。」
「請陛下明見!」
眾人都愣住了,這還沒聽說誰嫌棄自己權利大了的。太上皇的意思再明顯不過,就是要讓姬松繼續擔任武英閣閣首的職位,繼續統領軍方,但他卻拒絕了?
「這」李世民也一時間啞口無言,他當然知道這樣最好,這是他為何要拆分武英閣的原因。
但姬松卻是不同的,因為信任,他從來都沒想過姬松會在那個位置上成為什麼威脅,只是認為有他坐鎮武英閣,天下武將都必然不敢胡作非為。
「父皇,既然郕國公如此說了,那就另外安排吧!」李承乾適時出來說道。
「也好.」
但姬松明顯沒有就此打住,也是說道:「臣現已辭官,陛下已經批覆,並且微臣已無心繼續身處朝堂,還請陛下成全。」
這下輪到李承乾意外了,之前不過是放他出去一段時間,等回來了繼續重用,但現在這傢伙明顯是要撂挑子了,這怎麼能行?
「不可!」
李承乾搖頭道:「你也就比朕大了一兩歲,正當年富力強之時,之前你因為你的腿朕和太上皇不忍心你勞累,但現在你已痊癒,再說辭官的話就有些不妥當了。」
李承乾和李世民父子兩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眼眼中的堅定:決不能放過姬松!如此治世能臣,豈能束之高閣,這豈不是最大的浪費?
「陛下.」
「行了,不要說了,既然你不想去武英閣,那你總得有個去處!」不待姬松說話就被李承乾打斷。
「許愛卿!」
正在吃瓜的許敬宗突然聽到皇帝叫他,連忙起身道:「微臣在!」
「你身為內閣閣臣,又兼任吏部尚書,說說有沒有合適郕國公的位置?」李承乾直言道。
「這」
這下輪到許敬宗傻眼了,姬松什麼地位?是隨便一個位置就能打發的?雖然也也想姬松身居高位,但他實在想不出有什麼位置適合他的啊!
去麒麟閣?笑話,自從文武分立之後,麒麟閣和武英閣就是兩條不相交的線,怎麼可能?
三省已經成為了麒麟閣的下屬機構,更不合適了。至於六部?那更不可能了,以姬松的地位和威望,到時候到底是誰聽誰的?誰敢去指揮姬松幹活?
「回陛下,臣實在不知如何安置郕國公,還請陛下聖裁!」許敬宗苦笑道。
眾人面面相覷,也對許敬宗報以同情,這事放誰身上都不好做啊。
「陛下,既然朝廷沒有合適位置,那不如.」姬松聞言笑了笑,這正是他想看到的,於是就想大小皇帝的念想。
但李承乾怎麼可能這麼放過他?不待他說完,就揮手道:「既然沒有合適位置,那朕就說一個,大家也都參詳參詳,看看合不合適!」
他看了姬松一眼,眼中藏著一絲難以捉摸的笑意,直接道:「經過朕和父皇商議,人命你為太子太傅,仍是武英閣大學士,但不再操持具體事務,只有在宣召時參議即可!」
「除此之外,朕之皇兒李厥,天性聰穎,為穩大唐國本,隨後會加封為儲君,郕國公,今後厥兒朕可就交給你教導了,萬不可讓朕失望才是!」
轟!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傻眼了,怎麼這就把儲君之位給定下了?
但此事他們也插不上嘴,皇帝就這麼兩個年長的皇子,大皇子李象已被罷輟儲君之位,已經無緣東宮,現在也只有李厥才是最合適的。
之前他們早已勸諫皇帝早立儲君以安國本,現在說出來他們也無意見,實在是沒得選啊!
但太子太傅.這就讓人眼紅了啊!
不等姬松拒絕,李承乾繼續說道:「朕知你無心朝堂,這樣,每隔十日你進宮教授皇兒三日,如何?另外隨著各國書籍不斷增多,翻譯事宜越加艱難,朕意在長安建一和太白書院一樣的藏書館,正好沒有人主事,這事你熟,就交給你了。」
「朕沒有其他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輸於書院的那座,並且此館對外有限開放,凡是有功名的學子都可進入其中,也算讓大唐學子開拓下眼界,不要局限於中原之地。」
姬松呆住了,他沒想到會是這件事,他此次回京就有了此想法,只是想憑藉姬氏財力和影響力促成此事,以完成自心中理想,他沒想到竟然和李承乾相一塊去了?
「怎麼樣?如此郕國公可還要拒絕?」李承乾笑著說道。
拒絕?笑話,怎麼可能拒絕?和這簡直說到自個心坎上了,傻子才會拒絕?
「那建造費用.」姬松希翼地看著李承乾問道。
「哈哈哈哈!你們看看,郕國公此時像不像一個錙銖必較的商賈?」李承乾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就笑的前仰後合,就連一旁的李世民和長孫都忍俊不禁!
其他人更不用說,謝廉哭笑不得指著姬松不知道說什麼好,只能道:「此事陛下已經交代下去了,既然是朝廷建造,費用當然由朝廷出,難道你還想自個掏錢不成?」
姬松聞言大喜,才不管眾人嘲笑,連忙道:「多謝陛下,此事微臣接了,必將不會讓陛下和太上皇失望。」
「嗯,你辦事朕從來都是放心的!」
李世民感慨道:「那些翻譯過來的書籍由於朕要查詢西方建築方面的事情看了不少,其中有不少巨著都讓人大開眼界,什麼蘇格拉底,希臘七賢泰勒斯、柏拉圖、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畢達格拉斯、歐幾里得、阿基米德等人,都是在先秦時期出現的賢者,幾個和諸子百家同時出現。」
「他們的巨著和理念雖然和我華夏文明有所衝突,但正所謂殊途同歸,很多思想都讓朕茅塞頓開,一向想不明白的事情現在確實豁然開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賢人重視邏輯和追本溯源,從微小事物解釋天地,見微知著;而我東方賢人卻是從宏觀,大天地來闡述天道,一個由小及大,一個由大及小,雖然路不同,但卻最終的結果是相同的。」
「朕現在終於知道當年你派弟子出海,叮囑他們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那些文明的書籍精華才是最重要深有體會,財富雖然可貴,但卻只能富貴一時,但我們華夏只要融合了不同文明的精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那麼我們將獲取另一個文明數千上萬年的無數積累,這才是我們留給後世子孫嘴寶貴的財富。」
眾人對視一眼,眼中充滿凝重,集體躬身道:「臣等謹受教!」
「好了,人老了話就多了些,這些就不說,你們要是有時間可可以去看看,其中不少思想都極為震撼人心,並且直指本質,想必對你們今後施政也會有不少啟發!」
「臣等遵旨!」
既然太上皇都如此說了,那麼就去看看,說不定就有什麼收穫呢?
到他們這個位置,世間的很多東西都已經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華夏數千年文明璀璨,不管什麼難題都能在史書上找到解決之道。但隨著大唐日新月異,很多他們不曾見到的東西紛紛出現,這就導致他們在施政過程中猶猶豫豫,生怕出了狀況,既然如此那他們就去看看到底有沒有太上皇說的那麼神奇!
「好了,此事到此為止,再說說其他事情吧!」
李世民不想再浪費時間,繼續說道:「之前商賈滲透讀書人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不待眾人答話,李世民就陰沉道:「真真是好大的膽子,難怪自先秦以來都在打壓商人,如此看來不是沒有道理的,當年呂不韋以嬴異人為比作貨物,最終獲得千倍,萬倍的利益,如此之人能力越大危害越大,自古以來每個王朝都在打壓商人,漢朝更是達到極致!」
眾人點點頭,在前漢時期,商人就是一群最沒有地位的群體,每當有戰爭,贅婿,閒漢,商販都會成為抽調對象,地位也就比奴隸強那麼一點。
「現在因為商稅大漲,朕有感他們貢獻隨即放鬆了對他們的管制,沒想到這才幾年啊,就已經開始滲透官員和朝堂了。」
「根據百騎司調查,十餘年來,被騎資助和腐蝕的讀書人不下萬人,而這些人大多都是有些才學的,並且九成都是寒門和農家子。」
「七品以下官員就有千餘人,七品以上,五品以下百餘人,好在時間不長,不然過了百年,怕是朝堂上半數官員都是他們的代言人了。」
說起此事李世民就不寒而慄,這簡直比之世家都要可怕,世家至少還在乎名聲,並且家裡錢財不缺,很多人就算以家族利益為上,但至少不會因為貪腐而損壞名聲,很多事情都不敢擺在明面上。
而且世家都在明面上,一目了然。但商人就不同了,他們不在乎名聲,為了利益什麼都敢出賣,要是讓他們在朝堂站住了腳跟,那還得了?
想到今後有可能朝堂上的官員,為了背後之人的利益爭奪不休,不管民生疾苦和大唐利益,他就不寒而慄!
那種場面實在不敢讓人想像,那個時候,官商一體,要錢有錢,要話語權有話語權,那種危害比之世家之害還要嚴重百倍。禮樂崩壞,人心不古,凡事都以利益為險,沒了禮義廉恥,各種男盜女娼
想到這裡他看向李承乾凝重道:「皇帝,你要記住,商人可用,因為他們為大唐貢獻了大量稅收,用之可以減輕百姓負擔,不可一棒子打死。但同時也限制他們,為商者不可為官,為官者不可經商,這要寫進大唐律中,一旦發現李績罷官,三代以內不得為官!」
「此事萬萬不可大意,讓他們鑽了空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