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下面群情激奮的眾人,令狐家主雙手下壓,眾人頓時安靜下來。
「既然大家都不想投降,那麼.戰吧!」
他一掃之前的頹氣,站起身來,讓人披上戰甲,拿來馬槊,其餘家主也都拿出祖傳的兵刃,他們要用祖先曾經使用過的兵器,重新為他們殺出一條血路!
「擂鼓,殺!」
「殺!」
「殺!」
「殺!」
「.」
「殺殺殺~」
當姬松聽到對面傳來的喊殺聲,緊閉眼眸微微抬起,看向殺氣沖天的叛軍大營,心中微微一嘆:何必呢!
說真的,這一仗他真的不想打。
因為不管是輸是贏最終損失的還是大唐的元氣,是華夏的底蘊。關隴崇信的文武一體,出將入相,是大唐立國的基石,也是大唐威震四海的依仗。
有他們存在,大唐的血性不失,這是他們存在的意義!
但事與願違,或許,他們真的已經到了被時代淘汰的時候了。但其勇氣令人感嘆,其血性令人尊敬,但其桀驁不馴卻也是取死之道。
「那就讓本公,用戰場上最崇高的禮儀,親自送他們一程吧!」姬松喃喃道。
「傳令!」
「嘩~」
所有人都躬身抱拳而立,靜等大將軍下令!
「本公坐鎮中軍,盧國公程咬金,英國公李績,坐鎮左右兩翼,威遠侯姬青,校尉程處嗣,你們各自帶領精銳施行斬首行動,記住,一旦成功,立即撤退。」
「本公給你們擂鼓助威!」
「諾!」
程咬金看了眼激動不已的兒子,想說什麼卻始終沒有開口。姬青沉著冷靜,只是站立一旁,對視老師明明有更好的辦法卻最終選擇如此方式,他猜到一些,雖然不清楚老師為何一改常態,選擇以最極端的方式結束這場戰爭,但他還是選擇相信。
程處嗣就簡單多了,他沒有想那麼多,他在書院城被火炮糜爛數里的場景被打擊的差點失去心中的堅持。他現在就想憑藉自己的武藝痛痛快快的大戰一場,不然今後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
其餘將士自然不會有什麼不滿,這是他們的榮耀,火炮之力雖然讓人著迷,但他們更喜歡真刀真槍的大戰一場。
姬松看著底下眾人,心中一嘆:「這或許是中原最後一場冷兵器巔峰的一戰,從此將會成為絕唱。」
「那就讓他們親手結束這個時代吧!」
咚咚咚~
姬松拿來鼓吹,沉重的鼓吹在他手中仿若無物一般,重重地砸在鼓面上,低沉而又厚重的鼓聲在整個大營上空縈繞。
龐軍營地,長安城頭,都能聽見越發厚重的鼓聲!
「父皇,子毅在親自擂鼓!」李承乾放下望遠鏡朝父皇說道。
李世民點點頭,當看強姬松排兵布陣的手法後眉頭一皺,但很快就消失了。他或許是這個世界上最了解姬松的人。
他本以為姬松會以雷霆之勢,利用新式武器快速結束這場戰爭,但他沒想到的是,他竟然選擇了最殘酷的硬碰硬的打法。
看著兩員年輕將領帶領騎兵朝叛軍中軍殺去,李世民也被姬松的大膽所嘆服!
「陛下,臣請戰!」
「陛下,臣也請戰!」
「陛下~」
「.」
或許是城下的戰爭讓人熱血沸騰,方才還猶豫的劉弘基面紅耳赤道。
除此之外,姬潤,尉遲恭,高侃,裴仁基等人也都紛紛請戰。其身後更有從西域回來的眾多小將,如劉成、蕭繼祖、陸承宗、黑齒長之、郭待封等人都上前請戰!
本來已經離去的房玄齡微微顫顫地看著眾多小將,不知為何,心中突然有種一代新人換舊人的想法。
什麼時候,大唐又重新出現了年輕一代將領?
「陛下,讓他們去吧,郕國公的想法老臣或許知道一些。這或許是我大唐冷兵器之戰的絕巔之戰,錯過了,今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也讓他們感受下也好!」
本來還有些猶豫的李世民聞言,深深地看了眼身後激動的眾人,他知道此去很有可能有人再也回不來了,但房玄齡說的對,溫室的花朵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
「去吧,朕答應了,朕希望你們都能活著回來!」
「謝陛下!」
——
吱~
厚重的城門緩緩打開,正在迎接姬松猛烈進攻的叛軍突然發現身後竟然衝出數支軍隊,在各自將領的帶領下衝出長安城。
殺~
沒有猶豫,戰爭從一開始就進入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沒有試探,沒有猶豫,就像是兩股山洪,轟地一聲,撞在一起。
本質上說,兩軍都是精銳,叛軍中很大部分都是當初十六衛中的將士,不管是兵器還是鎧甲,或者是武力都相差無幾。可以說將遇良才,棋逢對手。
姬潤身邊帶著十餘名親衛,他們都是姬氏族兵,任務就是保護大公子。姬潤武藝或許不如姬松,也不如薛禮師兄,但在大唐也算的上佼佼者。
只見一根長槍,槍出如龍,時而勢若千鈞,時而千變萬化。每次出擊,都會有數名叛軍死在他的槍下。
其餘人也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拿出自己的壓箱底本事。
陛下在上面看著,滿朝文武也都在看著,年輕氣盛的他們哪還懂得藏拙,全都拿出真本事。
戰爭在繼續,不斷有人倒下。不多時,當叛軍中軍出現一陣騷亂時,只見於家主不可思議地看著眼前小將自己在他跟前竟然沒有撐過三招?
姬青隨手將其甩開,重新沖入叛軍之中.
李世民在望遠鏡中看的清楚,不得不讚嘆道:「好意個姬青,其他的不說,但這武藝確實得了姬松真傳,就連姬潤都稍遜一籌!」
他的眼光何其毒辣,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
姬潤雖然不錯,但還是太年輕了,只知廝殺,卻無對戰場應變缺乏感知和經驗,一時間雖然殺敵不少,卻始終不得突破叛軍攔截,甚至多次差點被圍。
再看看其他人,雖然都顯得有些稚嫩,但假以時日,都是大唐的柱石,將來必成大器。
於是扭頭對太子說道:「這些人你都好好記住,家來大唐就要靠這些年輕人了。」
「父皇放心,兒臣記著呢!」李承乾應聲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