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一口吃不成胖子

  第950章 一口吃不成胖子

  在場大臣皆都沉默。

  皇帝已算是暴怒的狀態,但在暴怒下似乎也保持了一定理智,那就是只同意孫交和汪俊請辭,而沒有把這股逼退大臣的勢頭往別人身上蔓延,不然就一個蔣冕致仕可解決不了問題,或許朝中閣老、尚書之類的頂級文臣,有一大半要退下去。

  朱四道:「朕以南京兵部侍郎席書為禮部尚書,諸位卿家有何意見?」

  難題再次拋回給了在場大臣。

  如果大臣們不同意皇帝的提議,那在大禮議問題上,君臣馬上就要陷入僵持,皇帝可能會強行把「繼統不繼嗣」的觀點付諸實施,朱祐杬為皇考,那時大臣只能接連請辭,朝堂徹底陷入混亂。

  但如果同意議禮派的席書來當禮部尚書,就給出了幾個月時間來進行調整。

  雖然席書註定是站在皇帝一邊的,支持「繼統不繼嗣」,但等席書從南京到京城來上任,再以禮部商定好議禮事項,怎麼也要拖到年後,也就是嘉靖三年了。

  是就地撕破臉,還是給君臣間兩三個月的緩衝期,這個問題擺在了眾大臣面前。

  朱四見沒人出來表態,問道:「你們還有旁的人選嗎?」

  既然是廷推,由黃瓚提出席書為新任禮部尚書人選,接下來別人有意見,那就應該提出新人選來做甄選,可問題是皇帝先前已經擺明態度跟蔣冕說了,如果再推薦一個傳統反對議禮的大臣出來當禮部尚書,君臣還是會陷入到你來我往的僵局中。

  如果皇帝非要以一名議禮派大臣來當這個禮部尚書,那是誰來當其實差別沒那麼大。

  反而是席書這樣遠離京城官場的外地官員,有時候往往容易控制一些,因為其在京城沒有根基,限制起來相對容易一些,大不了等席書到京城為禮部尚書後,眾傳統派大臣對其施壓,席書勢單力孤又沒當過禮部差事的情況下,說不定就被壓制住了。

  孫交出列道:「老臣附議。」

  眾大臣用怪異的目光望過去。

  你孫老頭不都已經致仕了嗎?

  就算是加個吏部尚書退下去的,可你現在也算孑然一身,你附議與否,對席書是否當禮部尚書,有什麼直接聯繫嗎?

  朱四道:「如果沒人反對,那事情便如此定了,至於戶部尚書人選,這兩日朝議上再行定奪,便如此吧!」

  ……

  ……

  一場僵持了一上午的朝議,就這樣結束。

  眾大臣雖然心有餘悸,但從結果看,好像又可以讓每個人輕鬆一點。

  君臣間雖然繼續劍拔弩張,可又一次沒鬧到需要死諫的地步,汪俊退出朝堂看起來問題很嚴重,但汪俊本身在京師的影響力就相當有限,而他又是在羅欽順不就任禮部尚書的情況下臨時拉上來充數的,再加上汪俊當禮部尚書時,被皇帝接連在大禮議方面取得進展。

  如此一來,汪俊退下去,也沒多少人覺得可惜。

  而且作為交換,此次還把跟皇帝走得很近的孫交給幹了下去,如此一來倒像是傳統文官派系占了便宜。

  只是席書繼任禮部尚書……讓傳統派核心文官感覺到一陣頭疼,但對於普通文官來說,誰當禮部尚書都一樣,反正大禮議還是會繼續,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堅定的衛道士。

  朝議結束後,孫交算是正式退出朝堂。

  很多人過去跟孫交說一些挽尊的話,孫交心情似乎很不錯,一點都沒有因為退出朝堂而沮喪,跟眾人說話時臉上湧現自然而然的開朗笑容。

  蔣冕等核心官員沒有一個過去跟他敘話,看得出這次大禮議中,文臣已形成了比較鮮明的派系糾葛,而因為孫交本身不堅定地站在傳統文官一邊,使得他早早就被文官主流所疏離。

  黃瓚在朝議後,被皇帝單獨叫到乾清宮敘話。

  這種待遇接連出現在黃瓚身上,讓很多人心生妒忌。

  乾清宮內。

  朱四隻留下張佐陪伴一旁會見黃瓚,開場朱四便心情愉悅道:「黃學士,有些意想不到吧?朕只把戶部和禮部兩位尚書給換了,而沒有動其他人。」

  黃瓚低著頭,不知該如何應答。

  他的確沒想到,因為從他提前獲悉的消息看,皇帝要一次性對朝堂完成大清洗,也會因此讓他入閣,成為內閣「第三人」,僅次於費宏和劉春。

  而現在皇帝沒有把蔣冕和毛紀趕出朝堂,那意味著他黃瓚還是沒機會得到擢升,因為蔣冕和毛紀都堅定反對他入閣。

  「朕要一步一步來。」

  朱四叫黃瓚來,更多是為了安撫,「在議禮的關鍵議題上,朕讓戶部和禮部兩位尚書同時致仕,算是一種表態,那就是朕必須要在禮法上更進一步,但也不能操之過急。」

  黃瓚心說,這還不叫操之過急?

  你都快急到天上去了。

  朱四道:「至於蔣閣老、毛閣老,還有喬尚書他們,朕準備一步步來,接下來他們必然還會請辭,但凡請辭,朕就會同意,會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完成對朝中主要大臣的更迭。」

  黃瓚聽到這兒,不由暗自吸了口涼氣。

  他感覺到這步棋的高明之處。

  用非常激進的手段,讓所有大臣以為皇帝要亂來,最初皇帝讓孫交和汪俊致仕時,也是按文臣最擔心的路數走,可到了蔣冕提出乞老歸田時,皇帝突然轉變口風,要維持朝堂的穩定……

  等於說此番皇帝所追求的目的,並不是讓朝堂大換血,而只是換個議禮派的禮部尚書上來。

  皇帝最初目的明確,結果也稱心如意,大臣們感受到壓力……

  好像只有他黃瓚暗中吃癟了,因為黃瓚還等著蔣冕和毛紀致仕之後,他能進內閣補缺呢。

  朱四道:「因為席書馬上要到京城來當禮部尚書,估計十天左右時間,他就會到,接下來你們要通力配合,等議禮之事有了進展,朕便會提出讓黃學士入閣。」

  還要等!

  黃瓚有點頭疼,雖然當翰林學士,也是他自己選擇的,但他只是想以翰林學士為跳板,真實的目的是入閣當閣老。

  可入京這麼久,議禮之事上他出力不少,實權卻沒拿回來,而入閣之事又被壓著,黃瓚心中異常憋屈,說是蔣冕和毛紀再請辭就會被准允,但誰知道他們下一次幾時請辭?到時皇帝會不會又以別的託詞,再把事往後拖延一番?

  「送黃學士出宮,朕乏了,午膳都沒用,真是……好累啊。」

  朱四說完,讓張佐送黃瓚出宮,大概有什麼不方便當面說的,讓張佐單獨跟黃瓚講一下,而朱四則去吃飯了。

  ……

  ……

  黃瓚心情鬱悶,與張佐走在出宮的路上。

  張佐笑道:「黃學士可不要往心裡去,陛下一直都想幫你入閣,只是一次讓朝廷發生大動盪,怕會引來一些禍端,路還是要一步步走才穩妥。」

  「是。」

  黃瓚嘴上應著,心裡卻在想,這不是耍我嗎?

  張佐道:「黃學士有何顧慮嗎?」

  黃瓚終於忍不住問道:「此乃陛下的主意,還是……」

  他想問問,這件事到底是不是朱浩的策劃。

  如果是的話,那朱浩等於說從一開始就沒有對他說實情,而好像只是在利用他,還有他現在也不確定朱浩在新皇勢力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張佐斂去笑容,正色道:「此乃朱先生之意。」

  黃瓚道:「那朱先生既然為陛下出謀劃策,為何做翰林學士,還有入閣者,不是他呢?」

  張佐搖搖頭:「其實陛下早就想讓他入閣當閣老,但朱先生志不在此,寧可隱身暗處,至於他具體作何想法,咱家也不清楚。

  「朱先生多番提出讓黃學士入閣,但你也知曉,現在文臣中,仍舊以蔣閣老馬首是瞻,當初劉閣老入閣時便遭遇到極大的阻力……很多事,連陛下都決定不了。」

  張佐等於是在幫朱浩和朱四開脫。

  現在是皇帝說誰入閣,誰就能入閣的嗎?

  如果皇帝的話好使,何至於一件議禮之事,要鬧到如此不可收拾的地步?

  「三年議禮,到現在仍舊一言不合,眾文臣便要以請辭來威脅,若是一個個請辭,陛下並不擔心,但要是一次都走光了,朝堂會陷入極大的混亂,剩下的大臣就會協助陛下把朝堂治理好嗎?

  「陛下也難啊,朱先生能相助陛下一步步走到今天,已屬難能可貴,事在人為,還望黃學士能多加理解。」

  張佐繼續訴苦。

  黃瓚心情好受了一些,不是皇帝和朱浩在坑他,而是有時候他們也要顧忌被朝廷文臣所形成的洪流吞沒。

  這一對少年君臣,能爭取到現在這步田地,已經很好了。

  黃瓚道:「在下明白,若是蔣閣老等人一次性全部致仕,只怕外人難以維持朝中平穩,在下可以等,甚至可以……」

  「有些話,黃學士不必多說。」

  張佐笑道,「您的功勞,陛下記得,朱先生更記得……你跟興王府相識於微末,陛下怎會不記得你的好?都是自己人,互相理解,咱一起把朝堂大權拿過來,讓陛下可在朝中一言九鼎,為此目標奮鬥便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