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果然存了心思!(二更)
純禧臉上的漠然終於泛起絲絲波動,浪子回頭金不換七個字,潘家銘簡直詮釋得淋漓盡致。從發現白鵝嶺金礦開始,潘家銘立了多少個大功了?如今誰不知道銘世子已然成了皇上最看重的重臣之一。
未來的英國公身份,加上皇后唯一嫡親侄兒的皇親國戚背景,還有鷹衛在手,再加上接二連三可以加官進爵的赫赫之功,早已經讓潘家銘成為整個大郢最搶手的黃金夫婿人選,連文武雙進士的建南候世子都被甩後幾條街。
有人說建南候世子重情重義,馬上就有人反駁說怎麼不看看銘世子身邊至今沒有一個妾室通房,甚至在廢物紈絝時期也沒有沾花惹草之事傳出。
可惜,有皇后娘娘的話在先,還真沒有什麼人家敢隨便覬覦、甚至算計銘世子。不過大家想著銘世子年紀也到了,皇后娘娘估計也早已經開始暗中挑選,家有適齡姑娘的人家都悄悄叮囑自家夫人務必留意閨女的言行和名聲,最好適當地宣揚一下性情、才華、才幹什麼的,說不定就進了皇后的耳、入了皇后的眼。
比如,純禧還沒有嫁入祁家呢,祁貴妃和祁家大夫人就屢屢在她面前暗示她幫助祁裕的嫡親妹妹祁瀾能得皇后和潘家銘的青眼。
祁瀾確實很優秀,十二三歲就被稱作京城第一美女,如今同凌侍郎府上的凌想兒並稱為京城雙茱。祁裕祁瀾是祁家這一代最優秀也是重點培養的嫡子嫡女,當然,祁瀾的眼光也是很高的,又深得家中長輩的疼愛,所以祁貴妃之前從沒有過將祁瀾說給潘家銘的想法。那時候的廢物紈絝可入不了祁瀾的眼,而且祁瀾下個月才及笄,也比潘家銘小了好幾歲。
但誰也沒有想到,不過兩三年,眾人就不得不對潘家銘刮目相看了,曾經稱他為廢物紈絝的人如今都只能懷疑自己的眼神,這其中自然也包括祁家,更不要說祁貴妃和祁家本來就渴望拉攏皇后和英國公府。
讓她幫助祁瀾嫁給潘家銘?純禧冷哼了一聲,臉上滿滿的譏諷,也不知道是對祁瀾的鄙視,還是對自己的自嘲。祁家的心太大了,得了自己這個嫡長公主做兒媳還不夠,還要加上一個潘家銘?讓她以後日日看到潘家銘和祁瀾在她眼前晃?
「之前的功勞換了靈雅郡主的份位,」挽月繼續道,「這次也不知道會賞什麼,嘖嘖嘖,皇后娘娘為嫡親侄兒侄女也是考慮周全,銘世子賞無可賞了,就賞靈雅郡主,再來幾次,封為公主都有可能,果然還是要血親才……,呃,奴婢不是那個意思,奴……」
「行了,」純禧轉過頭,「他們本來就是母后的嫡親侄兒侄女,不是本宮這個養女能比的。」有潘家銘兄妹擋在前面,有沒有她這個養女,皇后自然不需要在意,她之前就是沒有想通這個道理,才自以為是地認為皇后必然會處處為她考慮周詳,結果連個公主府都沒有比福韻長公主的那個公主府大多少,多了個嫡字的意義何在?
純禧的眼眸轉了轉,突然道:「給本宮更衣,本宮今日還沒有去給母后請安呢。」
坤和宮中,皇上有些忐忑地看著皇后:「馨兒,你對尹大姑娘怎麼看?」
皇后一愣:「若丫頭?很好啊,很對我的脾氣。」尹家姐弟幾個前幾日出孝了,皇上莫不是改了主意,真的想順從那些個大臣的意見,讓那丫頭進宮?若是之前,她不會反對,她也知道現在邊疆局勢不穩,凝聚軍心極其重要,加上尹家兩兄弟也都是可用之才。可是中秋宮宴見過那丫頭之後,現在她會覺得進宮委屈了若丫頭,且那孩子的性情也不適合進宮。
最重要的是,雖然她還沒想定,但是按母親的說法,侄兒已經認定若丫頭了,也難怪那個時候突然冒出什么爹娘託夢、有緣的姑娘,又提出什麼晚兩年再議親,是早就在等若丫頭出孝吧?倒是母親真的夢見他因為不能娶若丫頭一蹶不振,變成了真正混混度日的痞子紈絝,真的會那樣嗎?別說母親害怕,她也害怕,不但害怕,還心疼。
母親有一句話她不得不認同,那就是,從去洛城到現在的兩三年,是銘子從他爹娘去世後至今最有精氣神、最爭氣、也最有出息的時期,不管是若丫頭影響的,還是說若丫頭就是銘子的福星,都說明這倆孩子有緣。
可是,讓她糾結的就是若丫頭拜過堂、和離過的現實,她心裡摒除不去這個芥蒂。而且皇上也有意給若丫頭和蕭峰賜婚,蕭峰有才有貌、無父無母,又是個正直有擔當的孩子,正好幫若丫頭一起擔起尹家,直到明澤兩兄弟成家立業。
她擔心,若是這時候提出銘子對若丫頭有意,皇上會不會誤會她和英國公府?畢竟祁貴妃和德妃都曾算計若丫頭的親事。雖然他們夫妻的感情在歷代帝後中算是難得堅定的,但皇帝畢竟是皇帝,沒有疑心不重的皇帝!
她這些天還在猶豫著要如何探一下皇上的口風呢,不想皇上今日就問起她對若丫頭的看法,還一副心神不寧的模樣。他們早就談論過若丫頭了,還不止一次,哪裡還需要再如此認真地詢問她的看法?不是另有心思是什麼?
「是嘛?」皇上聽到皇后的回答,心裡略略安了一些,同時小心翼翼地整理著措辭:「朕也覺得那丫頭的性情同你挺像的,也對脾氣。」
果然存了心思!皇后的心不由地提起來了,「……皇上,您有沒有想過,若是尹詔和芊昕還在的話,……」他們一定不會讓那丫頭進宮,無論如何,皇上的年紀都可以做若丫頭的爹了。確實,即使皇上到了六十歲,仍然會有很多人巴望著將女兒送進宮,但那些人不包括尹詔和芊昕。
皇上哪裡會想到皇后想歪了?所以他不明白皇后現在提到尹詔夫妻倆的原因,楞了楞才道:「他們若是在的話,肯定也會贊同,他們從來就不是拘於小結的人。何況岳父說的很對啊,太祖皇帝的皇后在嫁給太祖皇帝之前還是望門寡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