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路上這些沒有理想的流寇是真的沒有理想,他們的目的只是填飽肚子,因此,在搶了張勇之後,他們就四散奔走,跟著流寇首領躲了起來。有這一次搶掠,他們能夠好久吃穿不愁了。
這些流寇不像魏大通、張國誠和劉國忠那樣是既有理想又有名氣的流寇,說白了他們都是些散寇,出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哪方勢力,又是從哪裡冒出來的。躲回去的時候,也不好追究。張勇只能自認倒霉,駐紮在半道上默默等待糧食。
但經過這次流寇的搶奪,張勇留了一個心眼兒,他增派巡兵,日日夜夜在軍營內外巡邏,天天期盼著那些可惡的流寇再次出現,他也好報一次搶掠之仇。可惜的是,那些流寇好像並不傻,他們在搶奪了一次之後,就知道張勇起了防範之心,並且張勇已經沒有油水了,此時再上來搶,非但搶不到東西,還只能是前來送死。
於是,張勇在半路上駐紮了五天,連一個流寇的影子都沒有發現。漸漸地,張勇開始放鬆警惕。他認為,流寇畢竟是流寇,他們的膽子很小。他篤定,那些流寇,只敢上來搶奪一次,以後的日子裡,他們絕不敢再來了。
張勇的心情暫時放鬆了,他依靠少量的存糧讓士兵們險險度過這五天。等到第六天的時候,運糧官總算回來了,他返回之後三天,正好碰到中軍龍長生的隊伍,將前面的情況跟龍長生稟報了一通。龍長生十分慷慨,二話沒說,就給了足夠前軍的糧食。
龍長生的想法很簡單,大家都是在同一個元帥手底下做事,誰還沒有個困難的時候,相互幫助是應該的。況且,這次鄭東林氣勢很盛,如果在奪取柴桑城這件事情出了問題,誰都會吃不了兜著走。不過,龍長生也不是冤大頭,在出了糧食之後,他的軍糧也不夠了,所以就直接派人到後軍墨淺那裡討要。
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柴桑一路上的大軍還沒有開戰,就紛紛接力式的要軍糧,一棒傳一棒,非常有勁兒。墨淺也不是奸詐小人,這一點在鄭東林的隊伍裡面實在是個不錯的風氣。墨淺也是二話沒說,就將糧食給了龍長生,而且,給的比龍長生之前給張勇的還多。
接下來問題出現了,墨淺沒有糧食了。他作為後軍,本來也兼任押送糧草的大任,可是,他押送的糧草卻不是足量的,他只帶了夠全軍五萬人中一部分士兵所用的糧草,正好沒有張勇丟失的那一份。
行兵十幾天,士兵們的腿馬不停蹄,但胃也是一樣。而墨淺,承擔了整個隊伍所有人的軍糧。
沒辦法,他只能派運糧官向武陵城求糧。事實證明,當初鄭東林將大量糧草轉移到武陵城,還是有點遠見的。但是,要想從武陵城運糧食,必須去崇關稟報鄭東林。
因此,墨淺的運糧官到武陵城之後,呂悅並沒有讓他帶糧食走人,而是派人前去崇關通報。這個通報的人,是武陵城一向管糧草的小將,呂悅絲毫不熟悉。此人有個要命的特點,那就是做事情拖拖拉拉,從武陵城道崇關快馬加鞭半日就能走完的路程,他偏偏走了兩天。
事情稟報到鄭東林那裡的時候,鄭東林大吃一驚:「什麼?仗還沒有開打,糧食就紛紛用盡了?」
小將將張勇被搶掠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鄭東林大怒不已:「張勇在攻打武陵城的時候,勇猛無敵,怎麼就被一群流寇給搶掠了!」
鄭東林本來想大發一通脾氣,但想想,似乎沒有必要。這裡面是有原因,因為就在前兩天,卓凌然忽然派人送來兩大車黃金,這些黃金足夠鄭東林軍營所有人不眠不休吃兩年的。並且,鄭東林十分機靈的將一半黃金都轉化成了軍糧,張勇在柴桑路上損失的那點軍糧,根本不算什麼。
鄭東林大筆一揮:「撥糧!」
武陵城的糧官小將就出發了,這一走又是兩天,他還在半道上的驛館裡吃了兩頓酒,晃晃悠悠的回到武陵城。前來運糧的墨淺部將可被急壞了,差點連糧食都不要,直接逃離武陵城。
而墨淺的隊伍,糧食幾乎快要耗盡,墨淺早在兩天前就啟動了縮減糧食的計劃,這才勉強撐了下來。因為糧食的問題,墨淺所帶領的後軍是跟不上了,只能駐紮在原地,遠遠的看著龍長生和張勇向前挺進。
這時,墨淺的隊伍開始怨聲載道:「哼,元帥就是偏心,在出戰之前,就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處罰了墨將軍。出兵了,還讓墨將軍領導後軍,他日柴桑城大捷了,功勞都是張勇和龍長生的,我們後軍,只有管糧食的份兒。」
「管糧食就管糧食,可是,自己管糧食,反而自己都吃不飽了,這實在太荒唐了!我看鄭元帥就沒有拿我們後軍當一回事兒。」
「前軍和中軍是人,難道我們後軍就不是人嗎?」
「我們的糧官也一去不復返,肯定是在武陵城遭受到非難,鄭元帥這是明擺著想要拿我們開刀。」
第一天士兵們這麼說的時候,墨淺還沒有感覺。可他們說一次不夠,還一次又一次的說,說得墨淺心裡涼颼颼的:「鄭將軍為何對我墨淺如此不公?」
第五天的時候,後軍徹底沒有糧食了,士兵們都餓的慘兮兮的,唉聲嘆氣,比流寇更加像流寇。墨淺心裡有點發虛了,他甚至產生了鄭東林是想讓他自生自滅的想法。他不知道的是,鄭東林對於打他板子那件事情,心裡一直有愧疚,這才不讓他帶頭衝鋒,目的是為了保護他。
但鄭東林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情竟然在墨淺的隊伍里積聚了極大的怨氣。在後來一次次的行軍中,對墨淺的士兵造成了很惡劣的影響。
墨淺的士兵差點爆發動亂,還好運糧官及時將糧食運了過來,這才穩住軍心。在得到糧餉之後,士兵們飽飽的吃了一頓,隨後開始晃晃蕩盪的上路。可是,經此一事,這批後軍,對鄭東林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並在心中暗暗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