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流寇這個身份都是見不得光的!
什麼叫做流寇?說白了,就是一群不願意臣服朝廷的人,朝廷是天下的主人,那他們就被迫成為流落在暗處,被光明正大所排擠的勢力。這些勢力多半會躲在深山老林里,或者地勢比較險要,又不怎麼被皇朝所管轄的地方,然後幹些反對朝廷的事情。
有的流寇也不干對朝廷不利的事情,反正也不會做什麼好事兒。
一些小流寇,沒有多少兵馬,也沒有什麼資源的,最終的結局只有兩種。一種是被朝廷當成敵對勢力剿滅,另一種就是被別的更大型的流寇集團吞併,成為別人的手下。
在鴻昭皇帝統治期間,慶朝的天下間就出現了無數流寇勢力,但隨著樓千元奪權,天下更加混亂,那些所謂的流寇紛紛合併在一起,小的流寇勢力幾乎很少,而是被大型的流寇集團所取代。
從慶朝到現在的唐朝,有三股強大的流寇勢力一直存在,他們分別是東域常陵城的魏大通,西域摩梭城張國誠,南域天華山劉國忠!
魏大通原本就是慶朝的水上將軍,後來因為犯了罪,想要逃避朝廷的懲罰,就落草為寇,占領了常陵城。
魏大通這個人,擅長結交各方勢力,在他落草後不久,就將自己的根基牢牢的紮根在常陵城。對於這個流寇,鴻昭帝並沒有下特殊的命令要將他捉拿歸案,因為,慶朝時期,域王對於各自疆域的掌控程度極高,幾乎相當於土皇帝。在域王統治的疆域內發生的事情,皇朝一般都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很少直接站出來阻撓。
既然魏大通是東域的人,那自然是要交給東域王郭林去處置。
偏偏這個魏大通跟郭林是故交,郭林作為東域的王者,在自己的疆域內,沒有幾個朋友,能夠稱得上朋友或兄弟的,一隻手就能數過來,而魏大通,就屬於這一隻手裡面的。如此一來,郭林又怎麼可能不念及舊情?
於是,他就暫時放過了魏大通,不過,他給魏大通寫了一封書信。
書信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魏大通,你是我郭林的兄弟,但你在我境內造反就有點不對了,作為兄弟,我很感念咱們之間的情義,所以,暫且放你一馬,給你一年的時間,希望你能幡然悔悟,臣服朝廷。到時候本王會想辦法免去你的罪行,反正你在我東域,朝廷也不能說什麼。
一年之後,希望你能主動聯繫我,放下面子,向我臣服,我可保你,不然,就別怪兄弟動手了!
作為東域王,郭林自然還是要維護朝廷的權威,他能這麼做,已經是對魏大通絕對的仁慈。魏大通似乎很買帳,但好像也並沒有表態,只回了郭林三個字:知道了。
然後,他就安穩的駐紮在常陵城,好像沒事兒人一般。
再後來,就出現了天意弄人的一幕,魏大通剛剛成為流寇不久,樓千元就弄死了鴻昭皇帝,從而繼位。這個時候,海波尚開始瘋狂地進攻東域。郭林殊死抵抗海波尚,並向天下發出了反對樓千元的不和諧聲音。
樓千元自然是有脾氣的,你不肯臣服,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這就有了樓千元勾結海波尚,將郭林趕出東域的結果。
而讓人感到可笑的是,魏大通駐紮常陵城,依靠常陵城靠在海邊上,地勢極高的優勢,愣是頂住了海波尚和樓千元兵馬的聯合進攻。郭林被趕出去了,那一年之約也就不存在了。魏大通這個流寇,反而比郭林要強,至少,他守住了自己的地盤。
其實,想當初郭林之所以不攻打魏大通,除了念及舊情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那就是常陵城太特殊了,這座城池兩面靠山,一面臨海,正對面是陸地。這樣的格局,想要攻打,那就得做好魚死網破的準備,郭林計算了一下有可能會造成的犧牲,覺得打魏大通給自己帶來的損失,可能還不如讓魏大通在常陵好好活著。
如此,魏大通才順利地活了下來。他招兵買馬,並四下騷擾海波尚,掠奪東域範圍內的資源,不到半年的時間,他的勢力就壯大到了五六萬人,成了慶朝三大流寇之一。
另外一個大流寇是西域摩梭城的張國誠,張國誠的經歷跟魏大通有著驚人的相似,只不過,他占據摩梭城,並沒有大海。而地勢,卻是一樣的險峻,讓西域王麼多里天揚無法對其進行打擊。當然,麼多里天揚不進攻張國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被鮮族纏的太死了,自顧都不暇,哪裡還有功夫打流寇?
張國誠也挺夠意思,在鮮族肆虐的情況下,他保有一致對外的態度,雖然他不主動對付鮮族,但也沒有對麼多里天揚落井下石,有時候,鮮族到達他的領地,他還會毫不猶豫地出手打擊,這對麼多里天揚來講,不得不說是一種側面的幫助。
張國誠在摩梭城也是不停地擴大勢力,時間久了,卻是積累十萬精兵,榮登著名流寇的神位。
相比之下,劉國忠就比較慘了,他被南域王限制的有點厲害,南域王雖然並不怎麼大肆打擊他,卻把他趕到了天華山。後來斯圖合頁經過南域,將他視為敵人,還進攻過天華山,讓劉國忠備受其擾,還好後來他順利守住了天華山。
這次他從天華山出來,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他揚言要趕走外族之敵,也就是斯圖蘭。
他將關於自己出山的消息散布出去,還對謝鴻昌一頓亂損,說他作為南域王不作為,任由斯圖蘭轉戰崇關,既然他無動於衷,那自己就代替他。
唯有這個理由,才能讓百姓們覺得,這個流寇,人如其名,對國家是忠心的,也唯有如此,百姓才不會給這些流寇使絆子。
而事實上,劉國忠之所以離開天華山,深層的原因是,天華山的資源實在太有限了,他帶著幾萬人馬,想要一直在山裡存活,根本不可能。他是必須得離開,到外面覓食!
劉國忠一路走來,南域的小流寇們見百姓們挺擁戴他,就紛紛交了保護費,然後歸附。
因此,劉國忠的勢力就像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到達崇關邊界的時候,已經達到了八萬餘士兵。
然而,這個時候,劉國忠並沒有直接對斯圖蘭發起攻擊,他表面上說是為了國家,要趕走外族,實際上,並不是。他的立場,不在國家這邊,當然,也不可能在斯圖蘭那邊,而是在他自己這一邊!劉國忠想成為一個有理想的流寇,爭奪唐朝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