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張賓在趙郡中丘的老家——位於中丘縣城北郊三十里的張家塢。
懂的都懂,張家築塢也是整個張氏家族,為了躲避亂世賊匪和亂兵而聚居修築的。
石寒率領石方、石勒等一百多人的精銳隊伍在風雪交加中,艱難跋涉上山,總算抵達了張家塢大門前。
並以石寒茌平縣令的名義向塢內通報,要求求見張家塢家主張賓。
這個時候的張賓恰巧因為任職中丘王帳下督不得志,因病免官在家,正悠齋游齋得很。
所以石寒經過多方打探之後,直接是到他老家來拜訪。
張賓的父親張瑤是中山太守,他從小好學,閱讀了很多經史。
年輕時就雄心大志,對兄弟說:「我自認為智謀不遜色於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只是沒遇到漢高祖而已。」
不多時石寒就見到一個白衣飄飄的文士登上了塢堡城門樓,並由遠及近,來到城門樓上正前方。
他嘴角暗自抽動一下,大晉尚白麼,差不多每個有點條件的俊才,都有一套白衣飄飄的裝扮。
要想俏一身孝,白色衣服本身就是裝逼利器,我大晉還對長相如此重視,這就更加不奇怪了。
張賓在城門樓上居高臨下,仔細打量著石寒,然後對著石寒雙手一拱,算是行過禮了。
石寒見張賓衣冠楚楚,氣度不凡,隨即先開口問道:「來者可是此間張家塢家主張賓張孟孫?鄙人石寒乃是茌平縣令,久仰張先生大名久矣,只可惜始終緣鏗一面,幸今隆冬無事,特不惜自茌平縣千里奔波,突風冒雪,前來中丘求見先生當面。」
張賓見問,先是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後昂首回答道,「在下張賓,是這張家塢的家主,不知石縣令來求見在下所為何事?」
「哈哈,張先生,你不會這么小氣,連塢堡大門都不讓我進吧?好歹在這冰天雪地里,我也是驅馳了數千里地面特來拜訪你,」石寒說著,仰首眼睛盯住了張賓腰間的長劍。
「是是是……是張某怠慢了,還望石縣令見諒!」
張賓趕緊俯首告罪,又轉首左右道:「左右,趕緊大開塢門,迎接石縣令一行入城,石縣令在這寒冬臘月的趕路數千里尋來我們塢堡,實屬不容易啊,遠來是客,遠來是客嘛!」
總算石寒眾人是叩開了張家塢的大門,一百餘人眾相繼魚貫入了塢堡。
「你提著長劍,能騎馬上陣殺敵嗎?」石勒見張賓親自前頭為自己眾人引路,又看到他腰間的長劍,不由地問了起來。
等他說完,石寒麾下眾人也都跟著大笑了起來。
那張賓知道石勒諷刺他,倒也不生氣,依舊鎮定自若地說道:「我們文人自幼便熟讀聖人之學,又學習騎射六藝,這寶劍不過是用來防身的而已。」
「壯士你只知道寶劍能殺敵,卻不知我這書生的無形之劍要比普通的寶劍鋒利的多。「張賓最後大有深意,語帶雙關的補充道。
「噢?你說說什麼是無形之劍?」石勒有些疑惑。
「壯士是胡人,有沒有……」
「大膽!」張賓剛說到這裡,忽聽得一陣喝聲,在石勒身後如炸雷一般響起。
那是當初和石勒一起,被充作奴隸讓石寒給購買回來的二十多騎胡人。
「算了,沒事,漢人有句話叫做『不知者不罪』,是不是這麼說的?你繼續說你的。」原來石勒等人都是羯族出身,他們認為漢人說「胡人」是罵他們的話,因此都比較忌諱。
張賓看看那一眾胡人怒罵相向,卻也沒太在意,繼續說道:「壯士可曾聽說過替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軍師張良嗎?」
「漢初三傑,張良這樣的謀聖,我怎能沒有聽說過?」石勒直翻白眼。
他雖沒讀過書,連字都不識,卻喜歡聽人為他講讀書本上的內容。
張賓自傲地道:「這便對嘛,那張良不過一介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卻能夠運籌帷幄,屢獻奇策,最終輔佐漢高祖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
逯明馬上辯駁道:「卻不盡然,真正幫助劉邦打敗項羽的乃是兵仙韓信,你就少往張良臉上貼金了。」
「那還有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呢?足未出戶便已經為劉備劃定了三分天下之勢,之後獨身前去遊說孫吳,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真真地強過了百萬大軍,於是才有了後來的孫劉聯合抗曹的赤壁之戰。」張賓繼續侃侃而談。
「後來諸葛亮輾轉至益州,幫著劉備奇襲劉璋,奠定了蜀國的開國基業。」
「如今我看石縣令也是有非凡之志的人,在座的諸位將領,攻城略地自然是一等一的好手,可是說到深謀遠慮,安邦治國,恐怕就不是諸位壯士的強項了吧?」
眾人聽這張賓說的似乎有些玄乎了,只有石勒認真聽在心裡。
他從小就聽村子裡的漢人們說漢高祖劉邦的故事,對於兩漢之間的風雲人物甚是崇拜。
他跟隨石寒,見證了石寒的做局和算計,在茌平縣一帶招撫匪寇,然後養寇自重,無非也是想擴充實力,積蓄根基,好將來能大展宏圖。
那張良和諸葛亮等謀士他也是知道的,要成就霸業沒有軍師可是不行。
不過,眼下這人究竟是否真有實力,他心裡還是沒底。
畢竟他不像石寒是穿越者,能預先料知「後」事,對張賓的才幹非常熟知。
「你這話畢竟是口說無憑,」石勒看著張賓,知道石寒看重他,雖是心裡喜歡,卻仍舊不動聲色。
「眼下你能識得我家石縣令也是位不輸高祖劉邦一般的英雄人物嗎?你能慧眼識君,賢臣擇主而事嗎?」
「哈哈,石縣令千里迢迢前來尋我,莫非還真是特意來請我出山相助的?」張賓大笑問道。
石寒當即接話道:「鄙人深知先生大才,絕不遜色於謀聖張良,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下,是故乃懷著萬分虔誠之心前來請先生下山,還望先生能以天下千千萬萬生靈為念,助我還一個朗朗乾坤盛世,開創萬世不撥之基,安得人間太平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