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最後的大一統主線!
白曉文這麼做,其實也是在保護魏延。【,無錯章節閱讀】
魏延這人,就是心裡少了點B數。要是因功而大加賞賜,難免會居功自傲,到頭來難逃殺身之禍。
這件事過後,白曉文順著說道:
「如今這天下, 亂世諸侯,都已經掃平,唯有江東孫策,交州士燮,尚未歸附。如何統一天下,諸位可暢所欲言!」
從青州趕來, 剛剛參加過燕王封位大典的沮授,開口說道:「天下紛亂,而士燮坐守交趾之地, 不敢展足,可知其胸無大志。大王目前之敵,唯有江東孫策而已。江東若平,只需遣一使者,便可捆縛士燮於階前。」
田豐道:「大王連年征討,士卒疲憊。不如暫且休兵,溫養民力,鞏固雍涼、二川。江東一隅之地,又怎能和中原抗衡?每過一年,我軍勢力都更強一分,強弱差距便增大一分。不出十年,江東自會遣使請降。」
沮授、荀攸、董昭、華歆等人,紛紛贊同:「田豐之言,實乃王道。」
白曉文說道:「孤明白, 田公說得很有道理。」
隨即白曉文話鋒一轉, 說道:「不過, 孤卻認為, 征討江東, 迫在眉睫!」
「我軍連戰連勝,平定四方諸侯,士氣如虹。此時只剩江東一地,更應當鼓起餘勇,掃平窮寇。若是拖延下去,心氣一泄,統一大業就難了。豈不聞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末路之難也。
「此外,孫策剛剛占據江東不久,境內世家大族,並未傾心歸附。前段時間,聽聞廬江許氏的死士襲殺孫策,雖然事敗,但孫策與江東世家的矛盾,已經昭然若揭。」
白曉文加重語氣說道:「孫策性剛,不喜懷柔,不能安撫江東世家,短期內必然有內亂。如果給他幾年時間,掃平了世家勢力,鞏固了統治,江東變成一塊鐵板,再想拿下就難了。」
眾臣紛紛點頭,就連田豐也被說動,不再堅持自己的持重意見。
其實不論是固守疆界,還是征討江東,都有其道理,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利弊區別。
所以對於同一件事,立場不同的兩人,也許會持相反態度,這是常理。
白曉文能說服田豐和眾臣,一方面是他確實說到了點子上,另一方面,則是他平定曹操、馬超、張魯、劉璋、劉備等各路諸侯之後,建立起來的威信。
換做便宜老爹袁紹,是肯定無法說服田豐的,說不定還要被田豐死諫一波。
在燕王府文武官員,達成共識之後,白曉文正式得到了提示:
「大一統主線任務4:【統一天下】開啟。」
「【任務目標:取得荊州、揚州、交州的實際統治權,完成三國位面大一統。】」
「你獲得了30天的自由探索時間。」
在這個大一統主線觸發之後,白曉文還得到了進一步的提示,這是最後一個大一統主線任務了。
按照靈界規則,最後一個大一統主線,一定是「統一天下」,沒有難度要求。
換句話說,就算白曉文已經拿下江東,整個天下就只剩下交州士燮,他以「統一天下」為目標制定國策,同樣會觸發最後一個大一統主線任務。
最後一個大一統主線任務,等於是給大一統收尾。
當然了,江東孫策陣營,要打下來,難度也不算低。
畢竟有長江天險,而且北方士兵不習水戰;孫策驍勇,麾下又有諸多文臣猛將。
演義中曹操赤壁兵敗之後,也曾多次南征,但都被孫權在濡須口擋住,無法踏入江東半步。
孫策的武力值,要比孫權強十倍。
當然孫策也有弱點,正如白曉文所說,他不喜歡懷柔,只喜歡硬剛正面,導致和江東士族關係,並不融洽。這一點,他不如孫權。
在觸發大一統主線之後,白曉文就商議如何下江南。
沮授說道:「大王不如兵分兩路。一路在長江之南,從荊州南部的零陵郡出發,攻打廬陵;一路從江北合肥、皖城出發,進攻濡須口。孫策軍顧此失彼,必然無法抵擋我軍。」
白曉文暗贊沮授高明,他所提出的兩路,其實大有文章。
長江之南,攻打廬陵的那一路,是劉備為關羽報仇時,選擇的伐吳路線,這一路的好處,是沒有長江天險,但山地較多,地形崎嶇,後勤補給比較困難。
長江之北,攻打濡須口的那一路,則是曹操後來歷次征江南的路線。這一路,雖說要隔江而戰,但背靠淮南,西面就是荊襄,軍糧充足,不愁補給。
只看這是劉備、曹操伐吳選擇路線,就能明白天下英雄,所見略同。
田豐道:「兵分兩路固然有好處,但也難免分薄軍力。」
白曉文笑道:「二位之言都有道理。孤決定分兵兩路,但具體計劃,稍有改變。
「江南一路,乃是佯攻,只需派遣一員上將,率領兩萬益州精兵,作勢攻打廬陵,牽制孫策的精力即可。
「另一路乃是主力,我親率大軍出征。不過,我不從合肥、皖城發兵,而是走這裡。」
看到白曉文手指的位置,沮授驚咦了一聲:「江夏?」
白曉文點頭說道:「沒錯,江夏四郡,孫策剛剛奪取不久,根基還不穩固。況且這裡和我們擁有的荊州五郡接壤,反倒和江東隔著長江!我們先取江夏,可以迅速打開局面。」
沮授點頭說道:「大王選擇這裡,確實有道理。不過在奪取江夏四郡之後,與孫策相隔茫茫大江。我軍要憑藉水軍,和孫策決勝於長江;以我之短,攻彼之長,恐怕有兇險。」
董昭道:「以大王天威,親征江南,誰敢不臣服?」
白曉文笑了笑,隨即說道:「就這麼定了。江北之軍,由孤親自統領;江南佯攻之軍,誰人可堪重任?」
田豐道:「鎮東將軍張郃可以。」
沮授也推薦張郃。
白曉文點頭:「張郃以巧變著稱,廬陵地勢崎嶇,正適合他一展所長。不過智略方面,還需一名軍師輔佐,我意屬賈詡。」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