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後記·崇弘中衰
「今承大位,改元崇禎……」
天啟三十二年,皇太子朱慈煊即大位,改元明年元為崇禎,是為崇禎皇帝。
朱慈煊出生於隆慶元年,即位時五十五歲,由於性格羸弱,所以朱由校一直不喜歡他,直到天啟三十年才將他冊立為太子。
即位後,朱慈煊翻看了內廷的無名書,這才了解自家父親為什麼不選擇自己。
當下的大明,無疑已經開始陷入困境,而性格不夠強硬的自己,顯然無法帶大明走出這點困境。
雖然知道了這點,但朱慈煊卻無力改變。
如今的大明,已經不是皇帝的一言堂了,從仁宗下放權力開始,皇帝就陷入了需要倚重臣子來改革的局面。
再往後的改革,每改革一次,皇帝的權力都會在無形中被下放一次,大明傳到朱慈煊手中的時候,皇帝雖然在中樞還有絕對的話語權,可在地方上卻並沒有那麼大的話語權了。
地方上的資本與官吏和武官勾結,哪怕士兵知道自己效忠的是誰,皇帝卻無法直接指揮士兵。
就連朱慈煊的爺爺、父親所能做的,都是指揮上直的部分兵馬,例如燕山、吉林、天策、龍驤四衛,便是如今天家所能不經兵部和六軍都督府直接調動的軍隊。
其餘的上直十二衛,要麼武官中立,要麼就是早早被人拉攏。
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
這些曾經皇帝的耳目,也早早腐朽,不堪重用。
正因如此,朱慈煊即位後的第一件事,便是裁撤廠衛,僅保留錦衣衛一個諜報組織。
對於百姓們來說,廠衛的裁撤或許是茶餘飯後的話題。
可對於朝廷內部的人來說,大部分人都知道,所謂的廠衛只剩下了一個空架子,它存不存在都改變不了當下的情況。
改革沒有所謂「完成時」,只有「進行時」,但凡斷了一次,後面的人不管再怎麼努力,機會始終都已經消失了,所有的努力都不過是在延續死亡罷了。
認清了現實,朱慈煊只能延續天啟年間的政策,提拔一批還算清廉的官員來不斷進行京察。
只可惜所謂的京察,也不過是打打小魚小蝦,無法連根拔起罷了。
崇禎二年,英國下水萬噸級別驅逐艦,同年的法國、西班牙等國都在陸續下水萬噸驅逐艦。
此外,他們開始著手研發殲擊機和轟炸機,一輪屬於西洲的軍備競賽由此展開。
為了預防有可能發生的戰事,朱慈煊秘密令六軍都督府製造航母,改良各類軍械,並對上直陸軍和東洋、東海、大明洋、南洋、南海等滿剌加海峽以東艦隊展開換裝。
崇禎三年,大明軍費從原本每年三千八百萬兩,提升至四千五百萬兩,占比同年財政收入的13.8%……
同年,西洲各國軍費最高的為法國四百六十萬兩,其餘大多在二百萬到四百萬之間,軍費占比財政收入基本在30%-40%之間。
這一年,奧斯曼的軍費是六百萬兩,占比財政收入為48%……
對於殖民地的爭搶,主要是崑崙洲北部地區。
崇禎四年,奧斯曼國準備在埃及地區修建一條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運河,遭到大明譴責而終止。
儘管這條運河的修建對大明也有一定好處,但這卻觸及到了崑崙宣慰司的利益,而崑崙宣慰司的利益也就是六軍都督府的利益。
針對這一點,六軍都督府與六部的扯皮由這一年展開。
對於六部和資本而言,運河的修通無疑能縮短西洲代工的時間,而時間就是成本。
對於六軍都督府而言,運河一旦修通,那就代表崑崙角的重要性下降,可直接獲得的利益也將下降。
雙方的扯皮並沒有持續太久,畢竟軍中不少資本也希望縮短前往西洲貿易時間,更何況大明承平五十餘年,沒有新晉武勛擔當中流砥柱,大部分勛臣武官早就轉向文治了。
大部分國公府都是軍政一把抓,運河能否修通,他們都可以獲利,所以他們的態度並不堅定。
正因如此,這場所謂的扯皮從一開始就決定了結局,而文官那邊扯皮的,是認為這條運河應該由大明朝掌握,而非一個小小的「魯迷國」。
七月,大明禮部左侍郎祝禎與奧斯曼交流,認為這條崑崙洲運河,可以由大明出資修建,建成後由大明駐軍保護,稅收則是由大明拿八成,奧斯曼拿兩成。
形勢比人強,儘管奧斯曼憑藉大明最大代工廠的身份,擁有兩千四百萬兩財政收入和二千六百萬人口,但相比較大明朝,他們還是太過脆弱了。
八月初二,《崑崙洲運河條約》簽訂,崑崙洲運河項目開始啟動。
同時,東洲運河(巴拿馬運河)項目也隨之啟動。
兩項運河工程耗費達到五千萬兩,但這次戶部卻格外大方的調撥了錢糧。
這兩條運河,早在五十年前,大明便已經有技術可以修建,但礙於當時小冰河活躍期耗費錢糧太多而不得動工。
小冰河活躍期結束後,戶部又背負十億的國債需要償還,如此便拖了四十年,直到今日才得以動工。
五千萬兩對於西洲各國是一筆天文數字,但對於大明朝來說,即便國庫空虛,可一旦發行國債,便能很快聚斂大批財富。
五千萬兩,平攤到大明朝九億人口上,也不過每人五十幾文罷了。
崇禎五年三月,兩條運河正式修建,同年大明朝第一座黃河大橋落座在開封府。
五月,南京長江大橋提案通過,但具體考察過後,以技術不達標而取消提案。
崇禎六年,工業國家開始全面探索世界的每個角落與各個部落,同年大明成立南極科研團隊和冰島(格陵蘭)科研團隊
另一方面,演化論與民族主義使得大明逐漸產生「天朝」這種優越感,而西洲則是將世界分為白人與黑人。
他們認為西洲和大明一樣屬於「白人」,而黑人則是進化不完全的動物。
此外,民族主義的興起,使多數西洲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現代國家,並開始建立與保存本國的歷史與文化。
崇禎七年,神聖羅馬帝國與奧斯曼帝國爆發戰爭。
由於此刻崑崙洲運河正在修建,故此大明給予了奧斯曼帝國部分援助。
大明的援助,使得奧斯曼戰勝神聖羅馬帝國,奪得大片領土和工業區。
戰爭的失敗,使得神聖羅馬帝國內部開始出現分裂傾向,而這個時候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發動了「法荷戰爭」,並在崇禎九年吞併荷蘭。
崇禎十年,「法西戰爭」爆發,法國與西班牙爆發戰爭,而神聖羅馬帝國也加入了此次戰役,並於七月對法國宣戰。
同年八月,奧斯曼對神聖羅馬帝國宣戰。
九月,大明通告西洲各國,不得進攻海上商船而損害到大明朝的利益。
因為這則通電,擁有西洲強大海軍的西班牙遭到限制,而奧斯曼則是憑著「崑崙洲運河」開發的事情來肆意襲擊西班牙商船。
崇禎十二年六月,崑崙洲運河竣工,大明增設北崑崙衛及紅海艦隊來保護運河。
七月,奧斯曼進攻商船的行為遭到大明譴責,這次的西洲大戰開始逐漸倒向陸戰。
八月,普魯士公爵腓特烈支持領導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以換取普魯士國王稱號。
九月,普魯士公爵腓特烈在哥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普魯士王國成立。
崇禎十三年二月,英國宣布對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宣戰。
崇禎十三年六月,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在法國和英國、奧斯曼的聯合圍攻中戰敗,葡萄牙地區獨立,法國吞併義大利半島。
由於戰敗,神聖羅馬帝國陷入分裂,普魯士王國吞併西里西亞地區,由此崛起。
作為第二場西洲大戰,這場戰爭在西洲各國的史書中記載詳細,然而作為地球日不落帝國的大明王朝卻並不在意。
崇禎年間的承平並不是百姓們的承平,而是權貴們的承平。
他們兼併土地,控制市場,輿論,基本斷絕了除科舉、吏考以外的大部分上升渠道。
這一時期,「思君」的思想浪潮開始抬頭,黃宗羲、顧炎武等思想家、哲學家們認為「君者,國之大弊也」。
然而由於沒有足夠先進的體制,所以思想家們也無法判斷沒了帝制後,大明應該啟用什麼體制。
為了控制思想和輿論,權貴們開始用電影、小說等大量「娛樂商品」來干擾百姓。
崇禎十四年,黃宗羲等人走訪大量地區後,根據自己調查所得,發表了富裕、中產、小康、貧困家庭的標準。
家庭年收入一前兩以上為富裕,三百兩以上為中產,一百兩以上為小康,三十兩以上為普通,三十兩以下為貧困。
彼時大明朝一個普通人的年收入為三十六兩,一兩大明通寶足夠買八十斤牛肉,或者七十斤羊肉。
豬肉經過專業養殖,價格為每頭豬一兩銀子,約二百三十斤。
正常的米麥,每兩大明通寶可買五百斤。
崇禎十五年,隨著西南鐵路竣工,大明鐵路已經能將大明百姓送往大明任意一個角落。
正因如此,「出門旅行」成為中產和小康家庭在生活中的調味劑。
四月初五,戶部人口司發表文章,大明男性平均身高為五尺五寸,折算為175cm,女性為五尺整,約160cm。
其中,日本地區最矮,男性約168cm,女性為152cm。
五月初二,刑部發表新律,即男性身高超過五尺(160cm),女性身高超過四尺七寸(150cm),觸犯法律即負刑事責任。
崇禎十六年,社會矛盾日益加重,中樞與地方財政矛盾也逐漸加劇。
崇禎十七年二月十四,崇禎皇帝朱慈煊駕崩於大明宮,享年七十二歲,皇太子朱和坌(ben)即大位。
崇禎十七年三月二十日,朱慈煊下葬於天壽山順陵,廟號孝宗,諡號順明哲文紹統神武明聖成孝明皇帝。
三月二十七日,朱和坌改元明年為弘光,是為弘光皇帝。
朱和坌出生於天啟五年,受其爺爺朱由校影響較大,加之即位時不過四十五歲,銳意進取中開始制定新政。
弘光二年,朱和坌重用張伯行、施世綸、彭鵬、張策妄等官員、武官推行新政,期盼重振清廉之風,整頓軍備。
三月,朱和坌正式啟動官制改革,他首先從積弊最深的官吏制度入手,詔令撤銷只領空名的官職,原作為虛職的各官職皆實際任事。
七月,中軍都督張策妄因建議裁汰軍隊,縮減軍隊為一百萬而遭到彈劾,其中韓州伯孫巡公然在廟堂上辱罵張策妄「胡人野心,亡我漢人不死」。
張策妄祖先為瓦剌部貴族,但瓦剌歸順大明已經有近三百年歷史,張策妄更是將自己視為漢人,故此大怒與孫巡在奉天殿拳腳相交,孫巡被其打成重傷。
事後,朱和坌以擅啟「華夷之辨」將孫巡奪爵,罰張策妄三年俸祿。
僅從這件事來看,新政推行受挫已經是定局,然而朱和坌並不打算就此停止新政。
他令張伯行、張策妄等人率領燕山衛強行推行新政,並重用宦官金文來重新掌握大明報社、電台、電影等行業。
弘光三年三月,司禮監提督太監金文在班值途中遭遇車禍而斃命,朱和坌大怒,令錦衣衛指揮使俞銓拷問肇事者,肇事者被捕入詔獄,翌日暴死。
消息經過推波助瀾傳開,事情很快發酵成為錦衣衛草菅人命,北京街頭出現十餘萬抗議者,隊伍堵塞交通,許多商店遭到打砸,損失超三百萬兩。燕山衛及吉林衛上街拿人。
四月初二,鬧事者二十四名罪首被暴拿錢煽動百姓暴動,被叛凌遲。
五月,指使煽動百姓的十餘名官員被捕入獄,被判槍決。
六月,地方抗議遊行愈演愈烈,被派許多地區的宦官遭到遊行隊伍毆打致死,地方不加以阻攔甚至縱容。
弘光四年三月初六,中軍都督張策妄在裁軍現場遭被裁士兵槍擊斃命,享年四十一歲,槍擊者自殺。
九月初二,紫禁城乾清宮突發火災,朱和坌被錦衣衛指揮僉事背出火中。
甦醒後,朱和坌下令徹查火災,同時搬往大明宮居住辦公。
弘光五年二月初五,戶部尚書張伯行在巡視南京的時候遭刺殺,好在殺手緊張,未能將其擊斃,南京醫院將其搶救成功。
消息傳回北京,朱和坌不喜不悲,暫緩新政推行,連續幾個月輟朝。
弘光六年四月,朱和坌時隔半年返回紫禁城,遣散大量太監宮女,僅保留六百太監及三百名宮女。
同月,朱和坌開朝會於奉天殿,閉口不談新政之事。
自此之後,地方遊行隊伍日漸變少,最終消弭。
七月,朱和坌撥內帑五十萬兩修燕山行宮。
弘光八年十月,法西戰爭結束數年後的法國嘗到了戰爭的甜頭,路易十四向西班牙宣戰。
弘光九年二月,法軍占領西班牙北部薩拉戈薩重城,普魯士向法國宣戰。
八月,法軍與普魯士軍隊在滑鐵盧作戰,並在滑鐵盧擊敗普魯士軍隊,向美因茨進軍。
十月,法軍久攻美因茨不下,英國向法國宣戰,奧斯曼進攻法國的義大利地區。
弘光十年三月,法國與普魯士談和,雙方退回戰前邊界。
八月,匈牙利向奧斯曼宣戰,奧地利向奧斯曼宣戰。
九月,大明發布聲明,不會幹涉屬國行為,但不想見到其它國家入侵大明屬國的行為。
十月,奧斯曼敗於沙巴茨,匈牙利軍隊向塞拉耶佛挺進。
十二月,法國律師家庭出身的伏爾泰在父母資助下,前往大明南中大學留學。
弘光十一年四月,英軍和法軍在英吉利海峽爆發海戰,法國海軍不敵,退往波爾多海域。
六月開始,英軍不斷騷擾法國沿海。
七月,伏爾泰抵達南中大學參加學習。
相較於西洲的戰火連天,大明地區的百姓生活富足,物價低廉。
在南中大學,伏爾泰見到了大量前來留學的留學生。
再南中就讀大學期間,伏爾泰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並於弘光十三年六月得到了走出南中的許可證。
他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週遊大明中洲的南方,並將自己的經歷寫為《大中華遊記》。
弘光十五年,路易十四病逝,他的連年征戰令法國元氣大傷,因此在路易十五即位後,他開始著手與各國展開和平談判。
三年的時間裡,他先後與英國、西班牙、奧斯曼進行結盟及和解,致力發展一個和平的關係,以免再次出現衝突。
由於未能取得足夠的戰爭利益,法國社會矛盾激化,人民群眾負擔加重,資本家壓榨成性。
弘光十九年六月十一日,巴黎的人民群眾經過武裝而起義,他們希望推翻資產階級和帝制的反動統治。
消息傳出後,西洲各國的王室害怕革命傳播,紛紛支持路易十五鎮壓起義。
遠在大明的伏爾泰得知故鄉的消息後,他對專治統治發表了批評的文章,而他本人也因為攻擊官商資本主義的文章而被捕入獄。
得知他入獄的消息,喜愛他文章的朱和坌下旨將其釋放,並邀請伏爾泰前往燕山行宮。
弘光二十年八月,二十六歲的伏爾泰前往了燕山行宮,並見到了弘光皇帝朱和坌。
他將這次的經歷記載進入了自己的作品中,並在交流過後,對朱和坌的無奈感到了惋惜。
十月,大明對法國提供援助,並於次月鎮壓了巴黎大革命。
彼時大明朝民間思想多以攻擊君主專制為主,而伏爾泰新發表的作品中並未對朱和坌本人進行攻擊,反而對他以惋惜為主。
這樣的內容,使得許多思想家開始批判起了伏爾泰。
他們並不相信朱和坌無法控制廟堂,他們都認為朝廷援助法國鎮壓叛亂的政策是由朱和坌下發的旨意。
弘光二十四年,三十歲的伏爾泰在百姓的批判,權貴的威逼下,被迫返回了法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