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舅舅當宰相!

  政事堂,值房中。

  李綱、楊時、徐處仁和吳敏都很忙,各自都有事情做。

  春耕忙完了,還有朝廷各地的梳理。尤其是陳東代表著趙桓去巡視地方,發現了諸多的問題。

  一有問題,消息傳回趙桓的手中,趙桓就轉交給政事堂,李綱等人就要商討罷官、選官等事情。

  一切非常忙。

  除此外,人事的調動,賦稅的減免,徭役的減輕,商業的振興,還有各種各樣的雜事,千頭萬緒都在政事堂。

  恰是如此,幾人非常忙碌。

  再加上大戰在即,糧草、器械和甲冑等各方面,也壓得幾人喘不過氣。

  楊時的年紀最大,伸了個懶腰後,嘆息道:「首輔,咱們政事堂才四個人,實在是少了點,可否向官家建議,增添一兩個人呢?多一個人,多一點分擔,現在這樣,我們的壓力太大了。」

  徐處仁也不是戀棧權位的人,頷首道:「楊公的提議,在下也同意。咱們的人太少了,國家大事都在咱們的肩膀上,太重了。」

  「咱們這位官家,英明神武,剛毅果斷,做事情一向認真,單單是靠我們負責,根本就無法應對了。」

  「多一個宰相,也就多一個分擔。」

  吳敏笑著道:「我沒什麼異議,全看首輔大人的。」

  李綱心中思索著,點頭道:「楊公的提議也不錯,我沒有意見,咱們見到了官家後,就把這件事解決了。」

  恰在此時,一名侍從急匆匆進入,行禮道:「諸位相公,宮中傳旨,官家召見。」

  李綱臉上多了笑容,說道:「來得正好,咱們走。」

  他帶著楊時、吳敏和徐處仁一起離開政事堂,往宮中去了。

  一行人入宮,來到了大殿中,齊齊向趙桓行禮。

  趙桓吩咐人賜座,笑著道:「這段時間事情多,政事堂也忙得腳不沾地。朕聽下面的人說,李公有好幾天晚上,都在政事堂歇息了,還是要注意身體啊。」

  李綱謙虛道:「官家器重,臣豈能辜負官家厚望呢?」

  楊時、吳敏和徐處仁也微笑著點頭,一個個都說這是本分職責。

  趙桓和幾人談了些家常的事情,話鋒一轉道:「今天召你們入宮來議事,是還有一件事要談一談。」

  李綱說道:「請官家示下。」

  趙桓開口道:「目前王宗濋擔任殿前都指揮使,朕考慮讓他卸任,重新提拔一人擔任殿前都指揮使,你們可有人選?」

  李綱眉頭一挑,更是仔仔細細的看了看趙桓。

  皇帝什麼意思?

  一直以來,皇帝都在抬舉武將,打壓文官,現在卻要調走王宗濋,讓其他的人來擔任殿前都指揮使。

  尤其武將的提拔,竟然和他們商議了。

  李綱和楊時等人目光一碰觸,各自都有了想法,如果能安排一個文官去擔任殿前都指揮使,對他們文管系統也是有幫助的。

  李綱試探道:「官家,王指揮使要卸任,接任的人是武將出身,還是文官出身呢?」

  趙桓說道:「不論出身!」

  李綱眉頭一挑,心中瞬間激動了起來,開口道:「官家不論文武,實在是英明。說起來,臣倒是有一個合適的人選,能勝任殿前都指揮使。」

  趙桓問道:「誰?」

  李綱回答道:「目前的開封府尹劉韐,他主政開封府期間,吏治清明,開封府運轉良好,非常的不錯。」

  楊時附和道:「官家,臣附議。」

  吳敏和徐處仁也齊齊表態,都大肆的誇讚劉韐,說劉韐履歷是絕對足夠的。

  如今的岳飛,都還曾是劉韐的部下。

  之前,劉韐還去真定府抵禦金人,屬於是知兵善戰的人。

  一個個很是激動。

  自從皇帝提拔武人的地位後,文官就管不到武人的事情了,他們之前都認了,懶得去管皇帝怎麼搞,反正皇帝知兵。

  如今,卻有了機會。

  趙桓對於劉韐的印象也非常好,實際上大宋文官中,也的確有許多有能力的人。

  畢竟,文官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不可能都是投降派。

  關鍵是劉韐也忠心。

  宋徽宗趙佶當皇帝倒行逆施,使得民不聊生,劉韐看不慣趙佶,乾脆掛印辭官,直接遊學去了。

  等到地方上,又遇到事情,需要他做事,最後又轉入朝廷做官,歷史上更是在徽欽二宗被擄後自殺殉國。

  這是趙桓親手提拔起來的人,不可能去支持其他人。

  這樣的人趙桓放心。

  讓劉韐擔任殿前都指揮使,趙桓也不擔心有什麼影響。

  趙桓點頭道:「劉韐接任殿前都指揮使,執掌殿前司,朕自然是沒意見的。只是王宗濋年紀還不算大,也不能直接卸任,需要安置一下才行。」

  李綱開口道:「官家,這就很簡單了,殿前都指揮使調任樞密院去,擔任樞密副使,也是合情合理的。」

  趙桓搖頭道:「不合適!」

  李綱見趙桓否定,擺明了皇帝是心有想法,問道:「官家是怎麼想的呢?」

  楊時、吳敏和徐處仁也齊齊看過來。

  一個個眼神中,竟然多了一絲的緊張,因為皇帝肯定還有手段,絕對是有事情的。

  趙桓笑眯眯道:「要安置王宗濋,就給他一個比較好的身份待遇,既堵了人的口舌,不會讓人說朕涼薄,又讓他能安享晚年。」

  李綱只覺得左右眼皮跳動起來,問道:「官家要安排王宗濋,擔任什麼官職呢?」

  趙桓笑道:「就讓王宗濋在政事堂拜相,以少宰兼門下侍郎,位列政事堂第五。他也不需要負責具體的政務。」

  李綱徹底瞪大了眼睛。

  明白了!

  這才是皇帝的意圖,要往政事堂摻水,要進一步加強對政事堂的掌控嗎?可是王宗濋來了,也有了劉韐去殿前司任職,擔任殿前都指揮使,這也是文官的勝利。

  如果否定王宗濋的調任,劉韐也無法去殿前司。

  一時間,李綱沉默了。

  楊時、吳敏和徐處仁一聽,也都明白了皇帝的用途,也都明白了交換的利益改變,各自都在思考著。

  趙桓見幾人遲疑,再加一把火道:「王宗濋入政事堂,實際上也有諸多的好處。第一,他不負責具體的政務,不管朝廷政務的運行。」

  「第二,他只負責和樞密院溝通,加強樞密院和政事堂的聯絡。如此一來,豈不是兩全其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