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定都之事

  第727章 定都之事

  大漢在武漢立都有二十年上下,若欲整體搬遷可沒那麼快。且考慮到長安、雒陽臨近前線,劉禪僅將尚書台、御史台搬到雒陽,暫時作為首都之用。

  為何說暫時呢?

  因為大漢目前針對首都選址,各有不少聲音,大體分為支持雒陽、長安兩派。

  支持雒陽者,為大多數官吏。他們以雒陽為中漢舊都,長安凋敝為由,希望能定都洛陽。

  支持長安者,為少數官吏。他們指出雒陽的弊端,強調西漢治長安得以興天下。

  針對定都的爭論,不僅雒陽城中有,隨行北遷的隊伍中同樣有。

  因定都事關重大,不管是諸葛亮,亦或是劉禪都未明確,而是打算到雒陽具體商量下。

  十一月,從武漢的出發的車駕,經歷了長達一個多月的跋涉,終至雒陽城。

  深冬時節,寒風蕭瑟,旌旗漫捲,禮樂喧天。

  霍峻、諸葛亮率北伐文武上百人出雒陽南門,以迎劉禪一行人的車駕。其中單有龐統、全琮、霍篤等人,更有從長安趕來的陸遜、黃權等益、雍二州高級將領。

  及劉禪車駕至,霍峻率眾人趨步上前,作揖而長拜,向遠道而來的天子劉禪行禮。

  面對老臣宿將,威望淺薄的劉禪不敢托大,親自下車向眾人問好。

  劉禪扶住霍峻的雙臂,關懷說道:「仲父率大漢將士勞師遠征,克齊魯、下韓梁、收關隴、復二都,跋涉數千里,功勳卓著,朕多有慚愧。」

  說著,劉禪朝著在場眾人拱手,沉聲說道:「朕無以言表,諸君辛苦了!」

  「不敢!」

  「為漢室效力,未敢言勞。」

  「竭盡忠心爾!」

  在劉禪的感謝下,不少人受寵若驚,向劉禪回以拜禮。

  寒暄了少許,諸葛亮站出來,說道:「陛下,亮已命人在雒陽宮中備下宴席,今陛下可至宮中歇腳。」

  「善!」

  劉禪伸手請霍峻上車,說道:「仲父遠征中原,朕甚是思量。望仲父上車,與朕同行入宮。」

  見劉禪誠懇邀請,霍峻也不推脫,遂是上車與之同行。

  馬車徐徐前行,車駕上君臣二人無言以對。

  察覺到氣氛低沉,劉禪忍受不住這份寧靜,主動說道:「仲父揮師北伐,旋下河南諸州。然今唯河北未下,且賊勾結鮮卑,不知仲父有何方略?」

  霍峻神情如常,說道:「大河非天險,如欲滅魏,兵分三路足以。令關西之軍下河東,齊魯之兵出海濱,中原之師出河內。我軍兵多而賊兵寡,我軍兵精而賊弱,沿途招降郡縣長吏,天下可安矣!」

  「那鮮卑呢?」

  霍峻不以為然,說道:「鮮卑居漠南,或能為亂,今入河北,不足為懼。」

  劉禪手搭在車欄上,挽留說道:「今河北未安,鮮卑在北,朕才疏學淺,望仲父輔我。」

  霍峻轉頭看了眼副車上的諸葛亮,說道:「治軍平天下,或孔明不如我。但理政安天下,我不及孔明。今戎馬半生,身上多有暗疾,已無精力執政朝事,今後當由孔明輔陛下。」

  劉禪坦白說道:「我從來不疑仲父,仲父何需效蕭何自污之事?」

  霍峻強納夏侯徽之事,有人傳到劉禪耳中,劉禪為此呵斥那人。事後,當劉禪明白霍峻所為之緣由,著實有些鬱悶。

  他雖有掌權想法,不代表他欲逼退功臣。畢竟以他今下威望,離開了霍峻、諸葛亮二人,國中那些老臣宿將大概率將他架空。

  霍峻神情微動,說道:「臣為俗人,酷愛財色。今下雒陽,得聞夏侯氏美貌,故而令人強納之,非效蕭何之所為。」

  劉禪將信將疑,問道:「葛相可為副,仲父為不能輔我?」

  霍峻猶豫半響,說道:「治國之事,孤不如孔明。今天下將安,孔明執政,大利天下百姓。日後如有難決之事,陛下遣人來招,臣自當出言參議,盡微薄之力。」

  見霍峻態度堅決,劉禪不再堅持。畢竟如霍峻所言那般,他將首輔位置讓與諸葛亮,對大漢的國事來說,確實是件好事。

  軍事上,霍峻這種半隱退,隱形壓制著那些軍功老將,偶爾還能提提建議。

  政治上,諸葛亮出任首輔的位置,有利於為大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律法,改革大漢當下的弊端。

  在君臣的聊天下,車駕已至雒陽宮。

  雒陽宮在漢末燒毀了兩次,第一次是袁紹、曹操誅殺十常侍,期間燒毀宮殿;第二次是董卓西遷長安,燒毀雒陽宮殿。

  曹操在洛陽稱帝後,花了不少功夫整修;曹丕早期上位,也有命人整修。今雖未恢復東漢鼎盛時期的宮殿,但足夠讓大漢當下使用。

  宴席設在陽安殿,劉禪坐在榻上,諸將分列殿中兩側。在諸葛亮的安排下,宴會遂是開始。

  宴上,霍峻見到患病的張飛,與兩年前相比,張飛身形削瘦,白髮花白,由兒子張紹在左右服侍。

  「咳咳!」

  張飛主動向霍峻拱手,說道:「仲邈兵略超群,今能得復舊都,皆君之功矣!」

  「翼德身體如何?」

  霍峻拱手回禮,關心問道。

  「什麼?」

  蓋是張飛耳朵不好使,張紹貼近耳朵,大聲將霍峻的話重複了一遍。

  「不行了!」

  張飛搖著頭,說道:「耳朵難聽外人言語,需大聲言語,我才能聽著清楚。且因早年飲酒太多,身體欠安,常被疾病所困,腿腳也不方便了。」

  見張飛老態如此,霍峻略有傷感,說道:「翼德當好生保養,天下不日將平,或可回歸鄉梓。」

  「好!」

  「好!」

  在張紹的重複下,張飛樂得拍著大腿,口中叫著好。

  因張飛耳背嚴重,身體不太好,聊天需要通過張紹,故霍峻未有多聊,而是讓張紹好生服侍張飛。

  除了張飛外,霍峻還與趙雲見面聊天。

  經兩年隨軍從征,趙雲飽受征戰之勞,精神狀態不及以往,氣色憔悴了許多。然幸兩都光復,趙雲心情不錯,還與霍峻聊起北伐河北之事。

  趙雲作為老臣,經歷漢末亂世,又經歷劉備起家,曹劉對峙,以及北伐大業,以其資歷來看,屬於是老臣中的老臣。

  今趙雲大漢光復舊都,天下不日一統,百姓漸得安樂,算是完成了趙雲的大心愿。隨著大心愿的基本完成,趙雲則生出了小心愿,即準備回常山老家居住,祭奠父兄的墳墓。

  以張、趙二人的身體狀態來看,趙雲完成心愿不成問題,張飛就不知道能支撐多久了。

  相比趙、張二人的老邁,四十七歲的陸遜意氣風發,與殿中武將交談,受眾人尊重。然即便這樣,陸遜見到霍峻,依舊要持樽敬酒,主動問好。

  「今漢室之所以能興,皆賴霍公威服華夏。若無公旋下河南,遜安能下關中?」陸遜尊敬地說道。

  陸遜能在兩個月內,解決關中郡縣,除了他的軍事才能外,更是靠關東戰事劇變,以及諸葛亮分兵取長安,捅曹真的菊花。否則陸遜大概率會被曹真擊退,無功而返。

  過程雖是這般艱難,但從結果上來看,陸遜確實是打下了關中諸郡,光復了長安。

  霍峻神情如常,笑道:「伯言善識兵勢,能尋機破敵,今關西能安,實君之功矣!」

  說著,霍峻問道:「今勸郭淮歸降進展如何?」

  陸遜沉吟少許,說道:「稟霍公,遜命郭淮友人魯芝出使河西,料腳程而言,若進展順利,年底之前,當會歸降大漢。」

  「善!」

  「靜候捷報!」

  「嗯?」

  陸遜遲疑少許,問道:「霍公,今河南初安,二都光復,但未下詔點明以何為都?」

  「伯言有何見解?」霍峻問道。

  「遜不敢妄言,僅欲將關中見聞告訴霍公!」

  陸遜整理了下思緒,說道:「前漢亂世,赤眉破關,西都荒毀,百姓流亡。中漢復之,為實人口,遷羌入關,與華人雜處。積數年之後,族類蕃息,奔赴而反,禍亂關隴。」

  「中漢與羌征戰,歲耗億錢,令關隴為之半白。及郭李亂關中,關中殘滅,民眾稀少,戎狄強盛。後曹操遷武都之種入關中,本欲弱我而強關中,然羌、氐聚集而居,今將為一害矣!」

  「遜觀關隴百餘萬口,漢民人少,羌胡居半。古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羌胡習俗,不與華同。如漢多而戎少,或能行以教化;今漢戎居半,安能行以教化?」

  陸遜認真說道:「恕遜斗膽而言,如若不尋法治之。更待數十年,羌胡不更舊俗,漢胡互侵,日後之禍不下羌亂,或更勝一籌,危及中原,望霍公深曉其害!」

  東漢開國早期,因關中缺乏人口,劉秀將羌人內遷。在這之後,東漢陸續遷徙匈奴、氐、烏桓等部落。如羌、氐人分布在關隴地區,匈奴人分布在陝北、河套,少部分烏桓安置在邊疆。

  這種大規模遷徙,東漢未進行妥善管理,反而因處理有誤,激起了羌亂。羌人在關中掀起叛亂,繼而影響到南匈奴,南匈奴在陝北、河套也發生幾次叛亂。

  叛亂雖被東漢陸續解決,但漢人人口減少,反而加劇了關隴地區胡化。

  「伯言之意,孤已知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