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席捲齊東
霍峻深知即便孫權率兵南下,但想讓孫權主動率兵出戰依舊是困難之事。出於如此考慮,霍峻將目標放在齊東,欲從齊東打開戰場,從而影響到齊南戰事。
之前令霍范向西撤軍,與大軍一同包圍諸城,實際僅是霍峻的障眼法。率大軍西歸者為唐咨,霍范早已率精銳將士兩千北上不其。
霍范此番北上不其,其任務非是據城郭抵禦夏侯霸,而是率精兵擊破夏侯霸,幫助大漢在齊東打開局面,從腹部瓦解曹魏的統治,逼孫權出兵與霍峻決戰。
今有了霍峻在諸城的牽制,霍范率兩千兵馬趕至不其,與諸葛誕會合,二軍合兵七千人。
在孫權與霍峻對峙期間,夏侯霸率萬人步騎東進,目標直指不其。
在得知夏侯霸蹤跡之後,霍范率兵行至沽水旁的介亭(今膠州)迎戰。
期間,諸葛誕建議率兵固守不其,消磨魏軍士氣,而後出兵勝之。
霍范拒絕諸葛誕請求,表示賊居主地迎戰,卒必無死戰之心。我軍居客地,唯有死戰方能求生。今不能速勝,何以威服青齊諸郡。
為了防止諸葛誕有求生之念,霍范燒毀港灣里的舟舸,以示一往無前的決心。
見舟舸被燒,諸葛誕無奈順從霍范,二者率兵至介亭下營。
夏侯霸見漢軍出動出擊大喜,自以為漢軍無糧不得不戰,遂率大軍與霍范交戰。
六月,兩軍在介亭展開大戰。
霍范為擊敗夏侯霸,令諸葛誕率先出兵。夏侯霸作戰驍勇擊敗諸葛誕,漢軍兵敗而走,夏侯霸引兵追之。
追擊途中,霍范令兩側伏兵殺出,諸葛誕引兵回擊,魏軍大敗而走。漢軍追殺三十餘里,斬敵兩千餘人,俘敵三千餘眾。
夏侯霸喝止不住潰兵,加之漢軍攻勢兇猛,夏侯霸率部曲數百人敗逃至夷安。
得虜三千降兵,諸葛誕欲收降兵以漲大軍聲勢,又被霍范所拒絕。
霍范表示,魏卒兵馬皆為齊人,居青齊諸郡縣,收之雖可漲軍威,但如遭敗績,降人必然潰走。今為平青齊而來,不如放俘虜歸鄉,既安齊人之心,又可令諸城知勢而降。
諸葛誕扭不過霍范,唯有同意釋放俘虜。
數千俘虜歸鄉,令周圍城邑盡知漢軍聲勢。如霍范所言相同,膠水以東的縣邑盡數歸降大漢。
霍范乘勝追擊,目標直指膠水旁的夷安。夏侯霸自料不敵,棄守夷安城,轉逃濰水旁的高密。
霍范豈會放過夏侯霸,繼續率兵深追至濰水流域。
幸夏侯霸逃至高密時,得到其弟夏侯惠前來支援的兵馬五千,夏侯霸得以有兵拒守高密城。
七月,霍峻不動聲色與孫權隔濰水對峙。而霍范見夏侯霸據守高密城,因見帳下士卒疲憊,其遂命諸葛誕率兵兩千北至斟城,封鎖濰水下游城邑,襲擾濰西諸縣。
霍范率兵撤至夷安,以都督東萊、城陽、北海三郡之名,招撫膠東、即墨、壯武、長廣、觀陽、下密、盧鄉等二十縣。
見魏軍盡顯疲態,在霍范的招安下,齊東二十縣中有十五縣降漢。余者諸縣即便未降,但也在態度上保持中立。
隨著霍范在齊東打開局面,已是影響到齊南的戰場形勢。
濰水,漢軍營寨。
大帳內,霍峻正瀏覽來自各地的戰報,心情頗是愉悅。
且先不談齊東戰事,在江漢戰場。得益於潦口戰場的順利,司馬懿、張郃被諸葛亮趕淯水北面,漢軍將戰線推到宛城。今淯南除宛城未降外,余者諸縣盡數歸降大漢。
因司馬懿、張郃所擁兵馬不少,無法突破,又堅守不出。諸葛亮唯有耐心下來,讓人在周圍田野間耕作,決意與曹魏打持久戰。
相較江漢戰場的順利,漢軍在關西地區處於劣勢。陸遜、黃權二將被曹真堵在陳倉,既不敢撤,又無法進軍,格外的難受。
且郭淮在夏季出兵,發兵襲擾隴右。魏延、姜維二將駐紮在瓦亭,在得知郭淮動靜之後,率兵前去抵禦。不知魏延與郭淮勝負如何,過月余或許才能見分曉。
至於霍峻的側翼,即向汝南用兵的龐統所部,其與滿寵接觸較量一番。因下蔡城堅固,龐統見占不到便宜,便率兵撤至汝口,以為牽制滿寵之用。
今整體而言,北伐的趨勢偏向積極,且值得為戰果而欣喜。
「都督,少將軍來信!」
在霍峻瀏覽書信之時,蔣濟將霍范書信奉上。
「嗯?」
霍峻放下書信,笑道:「近月以來,士載所報多有喜事。不知此封信中,又有何捷報!」
說著話,霍峻當著蔣濟的面拆開書信。卻見霍范在信中言,他所派出的兵馬再次劫獲運往諸城的糧草。且齊東二十縣已悉數歸降,還向漢軍提供了一批糧草。
「少將軍如何?」蔣濟好奇的問道。
霍峻將書信交予蔣濟,笑道:「士載來信言,再次劫獲魏軍糧草,且齊東二十縣皆已歸降我軍。」
聞言,蔣濟大喜說道:「二十日之內,士載三次劫糧成功,孫權所部恐已缺糧。」
霍范大勝夏侯霸之後,率兵追擊至高密。雖沒打下高密,但卻讓諸葛誕占據了斟城。
為了能截斷孫權糧道,霍范向諸葛誕補充了兩千兵馬,人數達到四千人之多。
諸葛誕有了充足的人手,除了降服濰水下游諸縣,更是不斷打擊運糧隊。為了確保糧道通暢,夏侯霸試圖率兵進攻過一次,然被霍范揚言取高密所嚇退。
孫權見夏侯霸不可用,則是被氣得不行。但因霍峻率兵在南牽制不敢動身,唯有不斷向後方求糧。
後方不缺兵糧,但就是每將兵糧送至濰水流域時,不是被諸葛誕所劫,則就被霍范所劫,導致孫權所部缺糧。
打擊孫權糧道,是為霍峻推進齊東戰略的根本目的。
齊東相較齊西貧窮,漢軍占據齊東雖能打擊魏軍的兵糧。但魏軍背靠河北,豈會因失去齊東而兵敗。
故霍峻的根本目的,非是占據齊東,而是打算以齊東為跳板,讓霍范擊敗夏侯霸,將漢軍投送至濰水流域,從而打擊魏軍的運糧通道。
至於為何能打擊魏軍的糧道,則與諸城有關。
諸城位於濰水上游,在齊地的南部。高密位於中段,如漢軍占據高密,則切斷魏軍的退路。斟城則是汶水與濰水的交匯城池,欲運往諸城的糧草,大部分要經過斟城。
當糧草從齊西運來,可以繞過斟城,但必須通過汶、濰二水的轉運。漢軍往往會探聽糧道,且會派出大量斥候。一旦有糧隊到達濰水,漢軍將會出擊劫糧,從而沉重打擊孫權的糧道。
可以這麼說,霍峻引孫權到諸城,本質是個圈套。為的就是利用諸城的獨特地形,將孫權死死困住。
昔霍峻北伐前,曾論述過攻守之論。即攻守疏通同歸,守可以轉為攻,攻可以轉為守,攻守為取勝之手段,而非用兵之目的。
今霍峻在諸城以守拖住孫權,而後及時機至,霍峻由守轉攻,將能詮釋昔日之論述。
考慮今下形勢,蔣濟問道:「都督,當下是否派斥候探查孫權營中情況?」
「不急!」
霍峻踱步而行,笑道:「孫權未有備戰之意,我軍無需急於一時。且看孫權所部能撐多久,若是孫權兵糧將匱,當有後撤之念。」
說著,霍峻露出狡黠之色,說道:「待孫權有後撤之念,我當命徐盛兵渡濰水立陣,令孫權不得不戰。」
逼敵人出戰的最好方法,不是下戰書,與其約期會戰;或是自暴不足,引敵寇來攻。而是讓敵人陷入兩難境遇,令其不得不戰。
如李世民常用防守反擊勝敵,而敵寇為何能屢屢如李世民之意呢?
其因無他,而是李世民擁有充足的軍糧,以及李世民善斷他人糧道。
李世民擁有充足軍糧,代表可以與敵人久耗。而他善斷別人糧道,則能讓別人無法堅守,到臨界值時,必須出動出擊。
典型案例,李世民北擊劉黑闥。劉黑闥雖有河北為糧草供應,但是李績、羅藝在多面夾擊河北,讓其陷入糧草短缺。劉黑闥為擺脫困局,不得不出兵作戰。
故別看李世民在守,實則李世民在攻。劉黑闥步步陷入李世民的戰場節奏中,最終被李世民所擊敗。
白起的長平之戰,韓信的井陘之戰,皆有類似之意!
別看孫權在戰前所說,霍峻僅會那幾招,即水戰用火攻,攻城用水淹,野戰靠強兵。如若固守不出,霍峻將毫無辦法。
實際不然,霍峻常用那些招數,僅是那些策略簡潔直白,最適合南方作戰。水攻不用火攻,何以大勝強敵;攻城不用水淹,何以最小傷害破城。圍城打援、夾道伏擊,僅是調動敵人的小招數而已。
如遇孫權這種堅守不出的敵寇,霍峻自會用他法對之!
兵者有五道,一道,二天,三地,四將,五法。用兵強者,自然會利用五道去獲勝!
孫權知其表而不知本,欲以守而退霍峻,蓋是荒唐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