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馬兒起兵

  第611章 馬兒起兵

  與鮮卑聯盟滅魏一事,僅暫是諸葛亮一時之想法,欲要正式與軻比能合作,還要向遠在壽春的霍峻徵求意見。

  不過針對出兵牽制曹魏一事,諸葛亮與中樞眾臣之間已達成共識。

  諸葛亮率無當飛軍萬人,及督趙雲、文聘、廖化等江漢兵馬,共計三萬人,兵向新野,為霍峻牽制司馬懿。

  尚書鄧芝因有出眾之識,奉諸葛亮之命,出使隴右,說服馬超出兵攻打曹魏。

  夏五月,鄧芝隨諸葛亮北行襄陽,臨別分手之際,諸葛亮召鄧芝密談,叮囑出使隴右要點。

  榻上,諸葛亮請鄧芝入座,並讓左右奉茶,說道:「伯苗,昔先帝在世之時,姜冏攜其子姜維出使武漢時,因心慕大漢威德,遂許先帝奔馳效力。伯苗此行出使隴右,需代陛下、大司馬招恩撫姜冏父子,萬不可寒其忠心。」

  姜冏父子歸順劉備時,雖是在宴會之上。但能參與宴會之人,幾乎全是大漢高層。深知機密的高層們,在劉備的警告下,則是閉口不談姜冏父子歸漢一事。

  鄧芝之前在益州任太守,因動亂期間表現出眾,被諸葛亮提拔入尚書台。對姜維父子歸漢之事,一概不知,今算是初從諸葛亮口中得知此事。

  鄧芝甚是驚訝,說道:「可是涼征西將軍姜冏?」

  「然也!」

  諸葛亮輕撫羽扇,親自為鄧芝倒了盞茶,笑道:「姜冏有勇力,子姜維有膽略。二人以為曹丕、馬超非明主,特在南使武漢時,歸順先帝。」

  「昔日之時,先帝與姜冏相約取隴,但因不幸中道而崩。取隴之事,因曹丕南征,擱置不談。」

  「今出使隴右,需代陛下、大司馬招恩撫姜冏父子,暗許官職表封。而後有姜冏父子相助,伯苗以利益說馬超,馬超必欣然出兵。」

  鄧芝此行出使隴右,除了勸馬超出兵之外,還要安撫姜冏父子。

  姜冏父子二人在歸涼之後,因幫助涼國贏得糧草贊助合同,馬超甚是器重姜囧。在僅有官職中,馬超封姜冏為征西將軍,遙領金城太守。

  為了避免父子二人變心,讓鄧芝安撫二人則是非常有必要!

  聞言,鄧芝心中瞭然,說道:「姜氏既能舍涼、魏而歸漢,可見其心之誠。今我鍾離大捷,漢室大興有望,姜氏豈會背漢而降涼。望請葛相安心,芝必修合姜氏,勸馬超出兵攻魏。」

  「善!」

  諸葛亮面露笑意,說道:「得聞伯苗今時之語,亮心則安矣!」

  「諾!」

  鄧芝向諸葛亮拱手,笑道:「願葛相北伐,望大司馬早克壽春城!」

  說著,鄧芝想起什麼事,說道:「葛相,芝將行涼,卻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諸葛亮輕抿茶盞,說道:「伯苗,但說無妨!」

  「今尚書令李正方,雖文武才顯,但腹有鱗甲,鄉黨左右不可近之,唯僕射費觀能與其言語相交。」

  鄧芝猶豫少許,說道:「尚書令者,需日理台事,持法公允,和睦眾僚,芝恐李正方難任此職。且李正方在蜀時,為崇功績,大興土木,葛相宜當慎之。」

  諸葛亮放下茶盞,思索說道:「李嚴雖腹有鱗甲,但其才甚高。李嚴平南中有大功,今下之時可先用其才,而後審視其品德。」

  「多謝伯苗相告!」

  諸葛亮舉薦李嚴出任尚書令,本是出於無奈之舉。當時寧州初設,為了給李恢騰位子,恰好孫邵去世,讓李嚴以軍功進位尚書令。

  實際上李嚴出任尚書令,霍峻略有異議。但彼時被戰事所累,加之劉備時期的老臣逐漸凋零,確實無合適人選,霍峻唯有暫時同意李嚴出任尚書令。

  今尚書令人選已定,鄧芝僅為區區尚書,自然沒能力讓諸葛亮換尚書令,此番言語當是想讓諸葛亮有所戒備。

  葛、鄧二人又聊了半響,鄧芝方起身告辭。

  且不說諸葛亮率兵逆淯水而上新野,鄧芝乘舟西進,從東三郡入漢中,而後出祁山,至隴右冀縣。

  馬超得聞漢使鄧芝至,命成公英代他出迎,當夜設宴款待鄧芝。

  在宴會上,鄧芝見到姜冏,二人互有眼神交流,但礙於宴上人多耳雜,不敢與鄧芝多聊。而馬超僅露了下面,讓成公英代他款待鄧芝。

  在飲酒作樂之際,鄧芝與姜冏互聊了下。鄧芝用言語暗暗的安撫了下姜冏,表示武漢一別,不少人懷念姜冏。為了避嫌,姜冏笑著打哈哈過去,但卻讓姜維塞紙條與鄧芝,表示今夜姜維暗訪鄧芝。

  一番痛飲之後,鄧芝與馬岱、成公英、姜冏等人興盡而歸。

  是夜,姜維在夜色的掩護下,喬裝打扮入驛觀,拜見鄧芝。

  得見姜維如期來訪,鄧芝急請姜維入座。

  「維拜見鄧使!」

  「不敢!」

  鄧芝回了下禮,說道:「姜君與少君多有委屈了!」

  「為漢室盡力而已!」

  姜維屈膝跪坐,問道:「維聞大司馬大勝曹丕,今下不知漢魏形勢何如?」

  鄧芝如實說道:「曹丕兵敗而走,大司馬進圍壽春城。為免曹丕派兵南援,葛相率兵出江漢,以為牽制荊宛之兵;而今關西兵馬,需由涼王出兵牽制!」

  姜維沉吟少許,問道:「漢使至冀縣,莫非為說涼王出兵?」

  「不僅於此!」

  鄧芝笑了笑,說道:「先帝與姜君約謀隴右,不幸中道而崩。大司馬、丞相恐姜君、少君會因此而憂之,特叮囑芝來解姜君心中憂!」

  說著,鄧芝朝武漢方向拱手,說道:「陛下有言,昔馬伏波棄隗囂歸世祖,今有姜君棄暗而投明主。舊時宴飲之言,今時未曾改之!」

  姜維神情嚴肅,說道:「維雖隴土武人,但卻深曉忠義。先帝雖崩,但太子繼位,我與父終不改初心,望請陛下、霍公、葛公放心!」

  說著,姜維吐露馬超目前狀態,說道:「涼王得聞先帝駕崩,曹丕南征江淮時,早有起兵之念,欲魏勝則吞隴南,魏敗則進取河西。今曹丕兵敗江淮,卻因去歲糧草歉收,不敢出兵遠征。」

  「當下如能解涼王兵糧之困,加有我父遊說,涼王多會出兵河西。縱涼王不出兵馬遠襲河西,亦會出兵謀略河湟二郡,以壯己之爪牙!」

  當初陸、馬簽訂城下之盟時,陸遜因奪了武都、陰平二郡,為了將禍水東引,特建議馬超去攻打河湟谷地中的西平、金城二郡。

  彼時的馬超考慮自己根基不穩,需要得到漢、魏承認,故不敢出兵妄動河湟二郡。但今時馬超漸有根基,為了進一步擴大版圖,馬超必然要向曹魏進攻。

  大的目標可以是曹魏的整個涼州,次級目標可以是曹魏的河湟二郡。

  至於為何馬超不考慮打關中,主要是因為有了上次經驗,涼州魏軍若不解決,猶如懸在馬超頭上的利劍。唯有解決後顧之憂,馬超才敢放心全力東出。

  鄧芝心中有數,笑道:「多謝少君透露實情,明日將有勞姜君幫襯遊說!」

  「請鄧使放心!」

  姜維聽著屋外的打更聲,不敢久留,說道:「今天色已晚,不敢多聊。鄧使歸程時,我父當會前往送別!」

  「少君慢走!」

  鄧芝取出一封書信,說道:「此信為葛相交予姜君,勞少君代傳!」

  「諾!」

  次日,天色已亮,風清雲淡。

  冀縣王府,馬超召見鄧芝。

  堂中,鄧芝禮節性地奉上文書,說道:「陛下登基時,涼王遣使為賀,彼時因軍事之故,無暇抽身回訪涼王。今鍾離大捷,大漢得有空閒,陛下以芝為使,特來拜謁涼王。」

  「多勞陛下惦記!」

  年有五旬的馬超,鬢角雖微見白髮,但卻愈有威儀之風。看了幾眼奏疏上的場面話,馬超直問道:「漢使至隴,不知有何指教?」

  「不敢言指教!」

  鄧芝神情謙虛,說道:「稟涼王,今曹丕兵敗江淮,國內兵馬動盪,我大漢兵出二路以伐中原。今漢涼一體,為求主藩之誼,特望涼王動兵討魏。」

  馬超將奏疏擱下,說道:「昔先帝駕崩,曹丕趁危南征,孤聽聞之時,心不勝而憂愁。但因去世田畝歉收,兵糧不足為用,不得不四處籌糧,以待糧足用兵。今非孤不願從陛下之詔,而是因受形勢所迫。」

  鄧芝早有準備,說道:「稟涼王,昔陸車騎與大王盟,以河湟二郡換隴南二郡。今大王如欲用兵,我大漢願出糧六萬石,以供大王伐魏。」

  馬超盤算了下糧草,六萬石糧僅算步卒的話,夠二萬人三月之用。若加上府里的四萬石糧,夠兩萬大軍五月之用。但若加上戰馬,以及運糧的農夫,其糧根本不夠五月。

  有了計較,馬超說道:「昔先帝在世,欲以三萬石糧助涼。然先帝去世之後,漢便因西土混亂為由,不再撥予糧草。今與六萬石糧,安能夠否!」

  鄧芝沉吟少許,說道:「丞相向南中用兵多時,致使蜀中兵糧不足。今下願將庫中所剩三萬石糧一併奉上,滿九萬石之數,應足讓涼王用兵!」

  「善!」

  馬超雖有所心動,但卻故作猶豫,說道:「九萬石糧勉勉強強,今下漢使可稍作休息,容孤思慮一二。」

  「諾!」

  待鄧芝退下之後,馬超看向左右文武,問道:「九萬石之糧,出兵兩萬,足以支數月之久。不知諸卿以為何意?」

  「當出兵!」

  有了招呼的姜冏起身,說道:「河西懸於隴右之上,河西一日不為大王所有,則關中一日不可取。大王既有志關西,今豈能不趁魏虛弱之際而出兵。」

  「嗯!」

  馬超捋須而點頭,甚是滿意姜冏之語。

  思慮片刻,馬超看向成公英詢問意見,問道:「伯傑可有何高見?」

  成公英沉吟少許,說道:「大王,英聞曹丕兵敗江淮之後,霍峻趁勢兵圍壽春。今漢之所以令大王出兵,恐是為了牽制關西兵馬,以讓霍峻順勢而下壽春。大王此時出兵河西,恐會被曹真、郭淮所御!」

  「成公君,當下是為擴張疆土之良機,豈能因忌憚曹真而不用武!」姜冏說道:「今若錯失良機,日後無漢糧相助,我軍安能有所得?」

  馬超微微皺眉,說道:「伯傑之意,可是不欲出兵?」

  「非也!」

  成公英不賣關子,直接說道:「河西為隴右之上,是謂不可不除之。然涼州地廣人稀,大王遠征武威千里,途中民少,糧草不易供之。且兵馬精銳盡出,隴右恐會被曹真乘虛而入。」

  「今英之見,大王可先略河湟二郡,以為取涼之跳板。得有河湟,大王收漢羌之心,疏通河西之道。期間,若曹真取隴右,大王可率兵回御之。」

  「善!」

  馬超滿意的笑了笑,說道:「如伯傑所言,先取河湟二郡。如曹真向隴西用兵,孤當率兵親御。」

  「伯傑與漢使言,如能給糧十萬石,孤出兵河西,為大司馬牽制曹真兵馬!」

  「諾!」

  ps:還有兩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