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初有成效

  第556章 初有成效

  自劉備下詔諸州檢索隱戶以來,諸州刺史嚴持斷法,督促諸郡核查大族戶籍。期間騷亂雖有十餘起,但皆被郡兵鎮壓下來。

  在七月之時,揚州刺史步騭率先上報,揚州析出男女六萬八千三百一十二口。

  同月,荊州刺史顧雍上報,荊州諸郡析出男女五萬九千六百八十一口。

  八月,梁州刺史諸葛瑾、江州刺史徐庶分別上報,梁州析出男女兩萬六千三百五十六口;江州析出男女四萬五千五百七十一口。

  經尚書令孫邵核算,除徐淮六郡、南中四郡、交嶺七郡外,漢六州共析出男女三十二萬六千七百一十九口,與諸葛亮早些日的判斷一致。

  在這三十三萬左右的隱匿人口中,其來源成分複雜,或奴隸,或門客,或佃戶。他們或因販賣,或因貧窮,或因戰亂,逃入大族門下。大族為了自己的利益,或主動,或被動,將他們隱匿在戶下。

  早些年想查出這些隱匿人口不易,但隨著劉備威望達到巔峰,以及有諸葛亮的治理,欲析出隱匿人口不難。

  為了不觸及大族的根本利益,這些被析出的人口,官府不改其戶籍性質,之前是奴隸或佃戶,今後依舊是奴隸或佃戶。僅是之後,大族要根據名下人口數量,如實上繳賦稅,依法服徭役。

  在溫和的政策下,大部分士族、豪強選擇接受上報隱匿人口,花錢消災。

  當然不是沒有大族為了些許錢財,選擇舉眾反叛。但在劉備、諸葛亮的雷霆手段下,這些大族無不家破人亡。甚至不用大漢兵馬出動,不少族人就提前出手,將危機消除於內部。

  「此番地方檢索隱戶,歷時長達一年有餘,當是辛苦丞相與孫令君了。」

  劉備將奏疏放下,望著階下眾卿,笑道。

  諸葛亮持扇拱手,謙遜說道:「非亮與長緒一人之功,今尚有敬侯與尚書諸君,及州郡縣長官吏曹之辛勞。」

  敬侯非是他人,正是前段時間去世的劉巴,在諸葛亮、廖立等人請奏下,劉備追諡劉巴為敬侯。

  劉備似乎聽懂了諸葛亮言語之意,大方說道:「孔明所言極是,此番檢索隱口,今時廣檢隱戶,如擴一州之民,其功當不遜北伐之大捷。內外諸卿多有功勞,朕以為可增發官吏今歲俸祿,以勞諸官。」

  「如有政績優渥者,除提拔調職外,再加賜蜀錦、鹽糖以為賞賜。此事當有勞長緒,上呈有功官吏姓名。」

  「諾!」

  今時不論漢魏,官吏到手的俸祿與名義上的俸祿有出入,平均下來大體要打五折,故而廉潔的文官家無餘財屬於常態。

  當下經兩年的休養生息,南漢府庫錢糧漸多了。此番檢索人口,地方官吏幹得出色,劉備也願多發些年終獎。當官雖與打工有些許不同,但不代表官吏們不喜歡錢財,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劉備捋著鬍鬚,笑道:「朕自前歲以來,輕徭薄賦,勸課農桑,軍吏修養,是為一時之安樂。今廣檢隱戶,山民歸附,百姓析出,當可謂南土大治矣!」

  說著,劉備隱約有些得意,問道:「而那逆魏去歲冀州蝗災,百姓大飢。今歲伊、洛溢流,殺人民,壞廬宅,毀田野。兩者之下,此消彼長,諸君以為漢與逆魏孰強?」

  相比大漢的風調雨順,國內勵精圖治,百姓人口增加,百姓安居樂業。

  曹魏國內一直遭受或自然,或人為的災害。如去年冀州發生蝗災,曹丕南遷害民;今年夏天,因下雨長達百餘日,曹魏國內發生水災,河洛發大水,司隸百姓被河水淹死,兩岸田野、房屋被破壞。

  張昭神色嚴肅下來,拱手說道:「中國戶籍倍與南土,曹操之世,州郡列置田官,歲有數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陛下自前歲大治南土以來,不過二歲之久,安敢言強於逆魏乎?」

  劉備心中不悅,冷聲說道:「朕與賊大戰數次,多勝而寡敗。賊喪兵失土,內有災禍,何言漢不比賊強?」

  張昭作揖而拜,說道:「昔前漢中興,宣帝末時,其常詔諸卿問政,問天下已是承平,關東為何有流民?民生為何甚艱?」

  「天下大安,世祖寬仁,常憂九州蕭條,黎民安堵,遂罷刀劍,以豐府庫。」

  「陛下治南土,略有大功,尚不及世祖之業,則就有好功之向,昭實為陛下而憂。今天下尚未平,望陛下秉持初心,勤儉治國,以興漢室。如陛下季興,老臣願擊鼓吹笙,以為陛下賀!」

  不是張昭掃劉備的興,而是劉備近日有飄的跡象,張昭不得不出面勸諫,畢竟歷代皇帝初賢后昏者,不在少數。像那漢宣帝文治武功鼎盛,但在後期也開始貪圖享樂,閉塞賢臣忠言。

  聞言,劉備大笑起身下階,扶起張昭,謂眾人笑道:「朕無意誇耀己功,今下之問,實因有北伐之念。」

  「陛下文治初有雛形,今中國無亂,輕易出兵,勞而無功。今時之政,恐將前功盡棄,陛下宜當再忍幾年。」

  張昭拱手道:「待深遠山民歸附,南中歸朝大治,國力昌盛,甲兵精銳,糧草盈倉,再圖中國不遲!」

  「孔明以為呢?」

  「陛下,臣以為張公所言極是!」

  諸葛亮從席上而起,拱手說道:「曹丕雖無曹操之大略,但其善能得賊人心。賊歲有數千萬石之糧,民眾於漢。兵力喪亡,可復征之。且陛下連年征伐,精兵銳士喪者不少。臣以為今無良機,不宜妄動!」

  「嗯?」

  劉備皺眉踱步,問道:「孔明所言良機何在?」

  「稟陛下,馬超者,狼子野心,豈願安之?其不出數歲必反。」

  諸葛亮勸道:「時中國兵亂,盡出南土之地,舉國之力北伐,令強者持執戟,羸者轉運。陛下身率六軍,出襄樊,大駕入洛陽。西命陸遜發蜀漢之卒,軍於隴右,授霍峻、龐統大眾,直指征壽春。」

  「歷來青、徐。宛城、壽春,困於受敵,長安以西,務御馬超、陸遜,許洛之眾,勢必分離。陛下掎角並進,民必內應。」

  「將帥對向,霍峻橫強無敵,賊有失便,一軍敗績,則三軍離心。陛下驅車而進,陵蹈城邑,乘勝逐北,則定華夏,季興漢室。」

  「今文政初成,百姓略安,不宜舉發寡兵,受挫於城郭,易於屢退,民疲威消,前功盡棄,非上策也!」

  劉備踱著步,露出憂思之色。

  他之所以有北伐之念,並非以為北伐有可趁之機,而是感覺他的年歲已大,那些隱疾在折磨著他,若不奮力一搏,怕今後再也沒機會。

  但諸葛亮、張昭的說法沒錯,當下正處在他治理國家初有成效的時候,不宜輕易動兵。

  北伐成功尚有的說,北伐若是失敗,不僅國力受損,他花多年所積攢下來的兵威也會隨之消散。

  劉備捋著鬍鬚,沉聲說道:「二君所言有理,今當齊治南土為主,厲兵秣馬,以待中國生變。彼時北伐,當盡出南土強者,與賊人決分勝負。」

  「諸卿可還有奏乎?」

  秦宓出列求奏,說道:「稟陛下,今月太白少陰,實有異象,臣有疏奏。」

  「講!」

  「諾!」

  秦宓將奏疏奉上,說道:「太白少陰,主星暗淡,不得轉行,故以己未為界,不得經天而行。經天則奏見,其占為兵喪,為不臣之兆,為更君位;主者弱,仆者強。」

  「何意?」

  「莫非有人慾叛?」

  劉備聽著一堆專業術語,幾乎是一句話都沒聽進去。

  秦宓輕聲咳嗽下,說道:「回陛下,主星者,謂國焉,是為中國。今主星暗淡,當是中國漸衰。其下星有蓋主之勢,謂臣者,則國內不安;於國者,則南土昌盛,我漢室漸強。」

  秦宓,字子敕,廣漢郡人。其才學過人,善曉天象。

  劉備下益州時,廣漢太守徵辟為官,後被王粲調到內廷任職,負責大漢天象預兆之事。

  「善!」

  劉備露出笑容,說道:「卿占卜天象有功,當賜錢糧。」

  即將退堂時,劉備想起什麼,問道:「仲邈近日如何?」

  「稟陛下,徐淮漸安,百姓樂業耕作,軍士操練有序。近日以來,霍督垂釣江湖,策馬行獵。」王粲答道。

  「如此安樂,看來徐淮無事!」

  劉備笑了笑,說道:「下詔招霍督歸京,讓士元、子通代行其事。」

  「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