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41. 諸葛瑾使蜀
川中已經開始備軍的消息自然是瞞不住的。很快孫權就從手下密探那裡知道了川中已經準備東伐荊州之事。
「禍事矣!速召群臣前來議事!」
孫權看到這個密報也是著急萬分,立刻讓人請張昭等重臣過來。
「……事便是如此,眾卿有何良策?」
孫權把劉備已經開始整軍備戰的事情一說,堂下議論紛紛。
「主公,不若先讓子瑜攜帶禮物前去蜀中道歉,探探蜀中情況以及漢中王態度。同時可讓荊州的韓當、周泰等將加緊戒備,時刻準備與漢中王一戰。」
張昭出列提出這個方案,孫權一時別無他法,只能讓諸葛瑾帶齊禮物,帶齊侍衛順流而上,自江陵入蜀,直奔成都而去。
劉備得知此事,也是立刻接見諸葛瑾。一來,諸葛瑾是諸葛亮之兄,二來,也是想聽聽孫權此次有什麼話要說。
「見過漢中王。」
大殿之上,除了諸葛亮,文武百官皆在,諸葛瑾上殿後也是躬身一拜,見過禮來。
「子瑜不必如此多禮。不知子瑜今日前來,有何指教?」
雖然劉備看起來面無表情,但是話中已是帶了幾分敵意,讓諸葛瑾開始有些壓力了。
「非為其他事而來,聽聞漢中王在蜀中整軍備戰,籌措軍備,吳侯甚是掛念,特此詢問大王可需要我江東共同出兵,共討曹魏?」
諸葛瑾這番話就是純純的裝糊塗和示弱了。劉備要揍誰那不是明擺著的麼?諸葛瑾假裝不知,還詢問一下是否共討曹魏就是希望劉備再考慮一下,不行咱們和平吧。
「呵呵,子瑜說笑了。孤今番點軍非為他人,專為吳侯而去。吳侯背盟,襲擊荊州,今有何面目讓你前來故作姿態?」
劉備冷笑一聲,聲音已是如寒冬臘月一般冰冷。
諸葛瑾強打精神,尷尬一笑。
「此事乃曹賊之計,吳侯不差之下誤中奸計,此次遣我前來也是希望兩國重修於好,共討曹魏,莫要內鬥,讓曹魏坐收漁利。」
不得不說,作為後來的大都督,諸葛瑾說話還是很有見地的。這個話要是往常劉備可能就聽進去了。但是可惜,經歷過當日馮習與諸葛亮相辯之事的劉備對此已經是不屑一顧了。
「子瑜公莫非是來故意出言刺激,欺我川中無能?」
劉備雖然知道諸葛瑾在睜著眼睛說瞎話,但是劉備本身因為身份所在,不能公然怒斥他。
馮習看出劉備的心思,也是主動站了出來,準備再和諸葛亮的哥哥辯論辯論。
「閣下是何人?為何出此言?」
諸葛瑾自然不認識馮習,見到是生面孔出列問責與他,也不氣不惱。
「我乃漢中王帳下神武將軍馮習。子瑜公適才所說不是掩耳盜鈴?誤中曹賊之計,即使曹賊遣使遊說與吳侯,許以重金又或者官爵,吳侯便可因如此身外之物,背信棄義,襲擊盟友?莫非我等在吳侯眼中,尚不及那榮華富貴?」
馮習冷笑一聲,卻是字字如刀,讓諸葛瑾汗流浹背。
「將軍說笑了,自然不是如此,曹賊奸計,我才能平庸自是不知其中詳細。但吳侯定不會因一些粗俗之物而背棄吳蜀之盟。吳侯知道自己中計後也是頗為自責,夜不能寐,故遣我前來,希望兩方重修舊好,共擊國賊。」
諸葛瑾自知無法回答,乾脆直接裝傻,糊弄了過去。但是馮習可沒那麼好糊弄。
「假使子瑜先生所說為真,曹賊使了些你我不知的手段,蒙蔽了吳侯。那君侯之事又當如何解釋?君侯乃是大王結義兄弟,親如手足,天下皆知。為何江東作為昔日盟友,能夠痛下殺手?」
馮習繼續逼問,讓諸葛瑾不知該如何回答。畢竟人是孫權親自讓殺的,這賴不到曹操頭上。
「況且子瑜公口口聲聲說共擊曹魏。但以吳侯人品,如何可知待到我等北出涼州、關中之時,吳侯是否又會拜李蒙、王蒙、趙蒙之流為大都督,再來一出白衣入蜀?」
馮習這就是赤裸裸地攻擊孫權的人品了,諸葛瑾面色漲紅,這個話題他還能反駁幾句。
「將軍此言差矣,吳侯自然知曉唇亡齒寒之理,若漢中王敗於曹魏,我江東如何獨處?萬望將軍慎言!」
「如何獨處?昔日赤壁之戰張昭張子布不已經指出如何獨處了麼?屆時吳侯以荊、益、揚三地為資,拱手而降,仍不失裂土封侯之禮,做那大魏吳侯,豈不美哉?」
此時還是獻帝,所以馮習自然不敢說大魏吳王。但是大魏吳侯也相去不遠。
「將軍豈敢以此戲言相欺!我江東赤壁鏖戰亦損失慘重,怎容將軍如此詆毀!」
「江東兒郎有犧牲,莫非關將軍水淹七軍之時就不是在與曹魏相爭?!此時吳侯襲擊關將軍,不是在助曹為虐,難道還是在幫我等不成?!」
諸葛瑾吹鬍子瞪眼,馮習也跟著瞪。本來這事兒就是東吳理虧,你還敢生氣?
「漢中王,此次吳侯是希望我等能夠翻過舊事,重結同盟。不知……」
諸葛瑾索性不再搭理馮習,轉身詢問劉備。
「馮休元所言不無道理。子瑜不知如何解釋?」
作為劉備的嘴替,馮習一番詰問也是把劉備心中所想基本發泄了出來,劉備也樂得讓馮習再刁難刁難諸葛瑾一番。
「子瑜公,吳侯哪怕想重修於後,莫非誠意就這些禮物不成?」
馮習的聲音又從諸葛瑾身後響起,讓諸葛瑾覺得後背一涼。
「自然不會只有這些,這些乃是此次見禮,不知漢中王有何見教?待我回去後自可告知吳侯。」
「此事易爾。孤只有三個條件。第一,吳侯交還吞併荊州之地。第二,交出背叛降將糜芳、傅士人等人,以及當初力勸吳侯殺雲長之人。第三,按照禮節賠禮道歉。三條缺一不可。」
劉備面色肅穆提出了三個條件。諸葛瑾一聽就知道第三條還好說,第二條前半句也好說,後半句不可能,第一條更是不可能。
「這……漢中王莫要刁難於我。萬望漢中王寬容一二。」
諸葛瑾作為使臣肯定要討價還價一下的。
「吳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莫非是覺得空口白牙以及一些俗物就能打發了我等?」
一旁的馮習也是如影隨性一般出言暗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