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384. 分歧
銀坑洞的洞主,孟節、孟獲和孟優的父親,孟老洞主,死了。
在這個人均壽命不到五十的年代,老洞主能活個五十多歲已經算是非常長壽了。
此時的孟節已經三十多歲了,按理來說正是壯年,繼承孟老洞主的衣缽,帶領銀坑洞繼續走下去也是常理。
可是偏偏這裡就出現了一些問題。
孟獲和孟優的母親,那位土生土長的南中女性,此時忽然向三兄弟宣布,說是孟老洞主死之前曾經告訴她,說是要傳位於孟獲,而非孟節。
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南中沒有漢人那麼多家庭規矩,但是最基礎的傳長不傳幼還是和漢人保持一致的,向來都是嫡長子繼位,沒有子女兄弟次之。
如今孟獲這位母親忽然這麼說,質疑她的人自然不在少數,孟節的仁政也確實收穫了不少支持者,因此孟節若是真的和孟獲斗一斗,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不過遺憾的是,孟節要是那麼幹了,他就不是孟節了。孟節自然知道孟獲母親這番話有「矯詔」的可疑性,但是孟節為了銀坑洞和十數萬兄弟姐妹的安寧,以及自己這個家庭的安穩,毅然決然的認可了這個「遺言」。
孟節毫不留戀地將新任洞主之位交給了孟獲,自己則作為副手,輔佐自己的弟弟。
不過孟節不知道的是,孟獲聽到孟節的決定,第一反應自然是欣喜若狂,然後第二反應就是無盡的鄙夷。孟獲覺得孟節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蠢貨,被漢人騙的一點腦子都沒有了,放著這麼個大好機會不要,居然真的相信那個全無半點可信度的「遺言」。
不過鄙視歸鄙視,此時的孟獲剛剛接手大權,面子上還是要和孟節裝一裝的,萬一自己直接翻臉,這個兄長立刻造反了怎麼辦?
不過孟節也沒想那麼多,只是繼續做沉默的實幹家,替自己弟弟將銀坑洞各類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
而孟獲也沒閒著,他利用自己和祝融氏的聯姻關係,成功地說服了火雲洞和自己的銀坑洞聯合。
兩個本來在南中都名列前茅的洞府聯合起來,其壓迫力自然不容小覷。很快孟獲就在自己老丈人的支持下實力愈發壯大,開始收復、壓迫周圍一些較小的洞府。
礙於兩洞聯合起來的實力太大,這些小洞府沒得選擇,只能被迫加入,聽從孟獲的號令。
孟節最開始對孟獲這些行為還有些反對,不過孟獲立刻告訴孟節,自己這麼做也是希望一盤散沙的南中能夠聯合起來,團結一致而不是相互攻訐,孟節也覺得有道理,加上自己的弟弟如今是洞主,所以不再言語。
而隨著孟獲的勢力宛如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孟獲索性帶著臣服自己的二十多個洞府宣布自己是南中之王,並且要求其他洞府臣服。
自然是有人反對的,其中就有老油子楊鋒。楊鋒年歲比孟節小几歲,但是比孟獲又大幾歲,因此對這個黃毛小二的話是第一個不服,加上銀治洞也是南中七十二洞中同樣排在前五的大型洞府,沒有道理聽從和自己相差仿佛的銀坑洞的道理。
但是如楊鋒這樣的洞府可不多,大部分小洞府都宣布了臣服,孟獲最後屯兵數萬在銀治洞領地之外,用武力強行壓服了楊鋒。
彼時的楊鋒可不認識什麼漢人,也沒有見識過漢軍的實力,所以沒有外援的情況下自然不可能和孟獲魚死網破,只能名義上臣服孟獲,但是私下裡對孟獲的各類指令也都是陽奉陰違。
而孟獲除了對外重拳出擊,對內也沒閒著。在他弟弟孟優的協助下,很快就搞清楚了銀坑洞中哪些人心向孟節,哪些人中立,哪些人支持自己。
孟獲很快就找了各類理由將那些支持孟節的人從各自的位置上罷免下去,然後換上了自己的支持者,將孟節的權力在看不見的地方削弱了很多。
孟節雖然看在眼裡,但是畢竟整個銀坑洞都是自己弟弟的,孟節也不願為此多說什麼,依然是勤勤懇懇,打理洞中事務。
最後,孟獲終究是成功了,南中七十二洞至少名義上都承認了孟獲是南中之王,雖然不少實力強大的洞府實際上依然是中立,既不接受孟獲的指導,也不給孟獲提供什麼支持,實質上還是獨立的,但口頭上還是將孟獲奉為南中之主的,比如木鹿大王的八納洞就是這樣的勢力。
但是既然孟獲將南中七十二洞團結到了一起,總要有下一步目標吧?很快,孟獲就知道益州發生了一些事情,那就是劉備入川之事。
公元211年,劉備入川,第二年與劉璋翻臉,從此在川中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戰鬥。
而川中亂戰,對益南的管理自然就鬆了。不光那些大將全部調去與劉備進行戰鬥,甚至兵力也在從益南往成都、巴東等前線戰場調撥。
這樣的結果就是益南極其空虛,而孟獲作為一個頗有投機取巧眼光之人,自然也看到了這個大好時機,立刻鼓動南中各洞府隨自己一同,準備好好劫掠益南一番。
畢竟安安心心種地,哪有打家劫舍來的快?
孟節自然知道了這件事,之前的那些他都可以忍耐,畢竟都算是家事、內政,但是如今要和漢人翻臉,孟節對此自然就坐不住了。
他和孟獲在洞內爭論了幾個時辰。孟節認為漢人雖然如今在內鬥,但是等到他們分出勝負後,無論哪方都不會讓自己南中這邊好過。
孟節在荊州住了十多年,深知漢人秉性。對漢人來說,他們內鬥就像是兄弟鬩牆一樣,但是這不意味著你們這些外來蠻夷就能騎到他們頭上了。
甚至極端一點,兩方放下成見先滅了他們這些蠻夷都是有可能的。南中雖然如今一統,看著算是兵力雄厚,但是孟節知道南中只是個花架子,真和漢軍打起來怎麼能討到好處?
君不見百越之地,次次反叛都被漢人收拾的服服帖帖,自己南中尚不及百越之地,如何能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