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影后的邀請

  第135章 影后的邀請

  以上過程,全被花絮組的攝影師捕捉錄製了。

  這是大製作慣用的手段,會有一個花絮組,多個攝影師一直拍攝劇組的現場。

  一旦有有趣的片段,他們就會迅速剪輯出來,放在網上用於宣傳。

  現在畢竟是流量的時代,電影宣傳不是在電影殺青後才開始,而是伴隨著電影的整個過程——

  從立項,到選角,再到拍攝路透,最後上映路演,種種環節都要宣傳。

  在花絮組導演看來,這一段很好的體現了丘常海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謝淑如精湛的演技,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賣點。

  於是他拍攝以後,立刻讓後期迅速剪輯出來,放在了網上。

  ——為什麼這麼急?

  ——因為要蹭《同桌的你》熱度啊!

  現在它還是熱搜榜榜首呢。

  果然一上傳花絮,就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在評論里,網友們們紛紛感慨:

  【沒想到丘大導演也聽蘇哲啊。】

  【好的歌曲不分身份地位,也不分年齡,所有人都能欣賞。比如蘇哲的歌。】

  【實不相瞞,我80歲的奶奶都聽蘇哲,都對我說這小伙子唱得巴適喲。】

  【優秀的歌曲,就擁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我聽說很多演員都會靠聽歌來進入狀態,我相信,以後在拍攝校園劇的劇組裡,永遠少不了《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和《同桌的你》這兩首歌。】

  【你高估青春劇了,除了大導外,其他都是曠課逃學打胎……不需要演技,更不需要聽歌。】

  【伱們沒注意到嗎?我差點笑死!謝淑如聽Rap的時候,丘常海差點氣死,強忍著沒有罵人,後來卻主動讓她聽《同桌的你》。】

  【哈哈,他的表情就像在說:別聽你那逼歌了,給我聽蘇哲吧。】

  【這才叫強力安利,直接把手機收走。】

  【你把這兩首歌放一塊,簡直是對蘇哲的侮辱。】

  這一段有趣的視頻,讓《同桌的你》在網上的熱度更高了。

  有記者被啟發了,去採訪圈內其他明星。

  絕大部分明星都深知「花花轎子人人抬」的道理,隨口誇讚著蘇哲。

  網友們也不管他們也會這麼誇讚其他人,樂此不疲地匯總著他們對蘇哲的誇獎——

  什麼歌把我聽哭了,讓我回憶青春,蘇哲太有才華了之類的話,也沒什麼爆點。

  直到有記者採訪到了影后,成蘭雲。

  成蘭雲出了名的心直口快,說話不作遮攔,是媒體記者最喜歡採訪的明星。

  「你聽《同桌的你》了嗎?」

  成蘭雲淡定回答:

  「聽了,蘇哲的新歌唄。」

  「你覺得怎麼樣?」

  成蘭雲想了想後,輕輕搖頭道:

  「正常水平吧,沒什麼進步。」

  記者們一聽她的評價,立刻精神起來,激動壞了,七嘴八舌地追問道:

  「你認為蘇哲的新歌不夠優秀嗎?」

  「你是否不喜歡這首歌?」

  「你覺得蘇哲是優秀的歌手嗎?」

  成蘭雲面對激動的記者們,無奈說道:

  「我沒說錯啊,和上首歌一個調調,確實沒啥突破性。」

  她雖然在影視上的成就更高,更讓人矚目,但她剛出道時賣過唱,交的男朋友甚至可以組成一支樂隊,當然對歌曲有足夠的鑑賞能力。

  記者們最喜歡聽爭論,天下和平他們就失業了,連忙興奮地追問道:

  「那你覺得哪首民謠比這首好?」

  他們想讓成蘭雲拉踩蘇哲,達到最大的節目效果。

  然而成蘭雲理所當然地回答道:

  「當然是《平凡之路》,這是近幾年我最喜歡的歌,寫的太棒了!」

  記者們愣住了:

  《平凡之路》?這不也是蘇哲的歌嗎?

  說起來,《平凡之路》這首歌在蘇哲手裡,頗有些懷才不遇。

  在它前面,是剛剛大爆的《阿刁》,由於故事、粉絲、紀錄片等多種因素的助推,創造了恐怖的銷售成績,讓《平凡之路》顯得十分普通。

  在它後面,是免費發布的《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和《同桌的你》,傳唱度和討論度天然要超過收費單曲。

  如此一來,《平凡之路》夾在中間就十分尷尬,這麼優秀的歌曲,在蘇哲的幾首歌里,竟然屬於流傳度較小的一首歌。

  成蘭雲對此有些忿忿不平:

  「我最喜歡《平凡之路》!這首歌太好了,每一段旋律都以小調開始,很好地體現了人心中低沉、迷茫的情緒,卻以大調結束,形成隱藏在平靜下的向上力量。每一段旋律都是這種結構!絕對是精心設計好的。」

  她說的太專業了,記者們沒有聽懂,只能全部記錄下來。

  也有記者上網查著大調和小調的區別,看不懂專業解釋,只看明白風格區別:

  兩者調式色彩不同,大調一般明朗、開闊,小調一般柔、暗淡。

  如果將一首歌從大調改成小調,能從昂揚的進行曲改成詭異的和風(東瀛傳統音樂就以小調為主,巨陰森)。

  雖然記者們聽不懂,但成蘭雲被激起了談興,滔滔不絕道:

  「比起歌詞,蘇哲的作曲能力被大眾低估了!在我看來,《平凡之路》的旋律比歌詞更優秀,比如在副歌的第一句和第三句上,基本旋律相同,卻通過編曲營造出完全不同的情感基調……」

  從這些話里,就能看出成蘭雲的音樂素養不比專業音樂人差。

  因為原作者朴樹雖然歌詞更出名,音樂上又並非專業出身,但他習慣先寫旋律再填詞,作曲能力在民謠界被長期低估了。

  成蘭雲長篇大論,記者們只能記錄下來,完全插不上話。

  直到她感慨道:

  「聽完這首歌,我甚至想和蘇哲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相信和他走在旅途上,一定會是一場寶貴的回憶。」

  她天性綻放,不做偽飾,並無Y邪之意,卻讓記者們激動壞了:

  他們不懂音樂!但他們懂緋聞啊!

  【成蘭雲隔空示愛!邀請蘇哲開啟蜜月之旅!】

  【老牛吃嫩草!34歲的成蘭雲被22歲的蘇哲俘獲芳心!】

  幾乎是瞬間,他們就擬好了這些標題,並提前預定了熱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