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不考慮後果的一念之仁方才是大虐!扶蘇舌戰群儒!

  第1028章 不考慮後果的一念之仁方才是大虐!扶蘇舌戰群儒!

  聽著孔鮒的問話,嬴扶蘇心頭有些恍惚。

  作為始終被嬴成蟜帶在身邊的人,嬴扶蘇更清楚故齊地掀起了怎樣的腥風血雨。

  在短短八天的時間裡,故齊地八十一個氏族被一網打盡!

  四千六百八十二名百姓子弟死於衝突之中,兩萬五千七百九十一名百姓子弟被關入各地大獄,準備隨嬴成蟜一同回返咸陽城問罪。

  而在抓捕行動中,劇、昌等各族也付出了兩千一百九十一條兒郎的性命!

  這還只是百姓子弟的損失,各族僕從被抓、被殺者更是高達六萬之數!

  但,這還不是結束,隨著棠、翟等各族踴躍檢舉別族的違法亂紀之舉,接下來必會有更多的人被抓入大牢!

  孔鮒今天的問題,也正是嬴扶蘇昨日的問題。

  殺戮刑罰如此之重,不為暴虐乎?

  回想著昨天嬴成蟜的回答,嬴扶蘇不答反問:「孔子魚以為,柴青山當殺不當殺?」

  孔鮒微微皺眉道:「孔某亦見了柴青山的罪狀,確不似作偽。」

  「孔某以為,柴青山有罪,當懲之,卻不當如此重懲,更不當牽連其族。」

  「君子之善善也長,惡惡也短,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

  「柴青山實乃君子也,柴青山一人之惡,焉能禍及子孫?」

  「此乃亂政也!」

  孔鮒不只是對嬴成蟜的此次行動不滿,更是對大秦的連坐制度不滿。

  大秦的連坐制度和親屬舉報後無須被連坐的制度毫無疑問是對儒家『親親相隱』觀念的巨大挑戰!

  嬴扶蘇則是有些恍惚,昨天,他也是這麼質問嬴成蟜的。

  下意識的,嬴扶蘇再問:「若柴青山曾殺孔子魚之父母,孔子魚奈之何?」

  孔鮒毫不猶豫道:「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斗!」

  孔子早就給了這個問題以標準答案。

  面對殺父殺母之大仇,為子女者就該以草蓆為床以盾牌為枕,也別想著出仕了,而是要天天琢磨著復仇,萬一在路上見到了仇人,有什麼抄什麼,不惜一切代價的弄死仇人!

  嬴扶蘇三問:「若柴青山之子孫阻於柴青山之前,孔子魚當何如?」

  孔鮒依舊毫不猶豫的說:「皆殺之!」

  這可是弗與共天下之仇,誰攔殺誰!

  嬴扶蘇略略頷首,靈魂發問:「既然如此,叔父代被害者之子女不反兵而斗於市朝,何錯之有?」

  孔鮒倍感詫異的看向嬴扶蘇道:「公子何出此言?」

  「若是諸百姓害秦莊襄王,則長安君為父復仇實乃大義之戰。」

  「然秦莊襄王之崩與諸百姓無關,長安君殘殺諸百姓與父母之仇有何干係?」

  你這問題問的就莫名其妙嘛!

  嬴扶蘇認真的說:「齊降於秦後,齊萬民納稅賦與秦。」

  「孫伯並其子皆繳納稅賦與秦,秦受其稅賦、拿其錢財,允諾為其消災、保其安寧。」

  「柴青山殺孫伯,秦自當為孫伯報殺身之仇,為孫伯之子報父母之仇。」

  「與孫伯之子一般其父母為柴青山所害者,良多也!」

  「秦以父母之仇反斗柴青山,何錯之有?!」

  孔鮒驚呆了。

  吾與你辯論治國之道,談的都是天下。

  你瞧瞧你說的都是些什麼?父母之仇、遊俠之道!格局差的也太遠了吧!

  孔鮒連聲駁斥:「荒謬!」

  「公子所言乃是遊俠承財而消災之義,然,國朝焉能如義士遊俠一般施為!」

  嬴扶蘇反問:「朝廷便不仗義乎?朝廷亦是由人組成的。」

  「朝廷之義自然也托生於人之義。」

  「遊俠有小義,國朝有大義。」

  「遊俠尚且知取人錢財為人消災,國朝取民稅賦卻不知保民安寧?」

  「國之大義,尚不如俠之小義乎!」

  「義,乃是為人之本,亦是治世根基之一也!」

  孔鮒從未嘗試過將國家擬人化,也從未考慮過國家與黔首可以是僱傭關係而非是統治關係。

  一時間,孔鮒竟難辯駁嬴扶蘇之言,只能轉而發問:「仁與義,皆乃治世之根基。」

  「公子以為,長安君此舉可謂之為仁乎?」

  嬴扶蘇面露回憶之色道:「本公子昨日亦曾問叔父。」

  「造如此重之殺戮,此不為暴虐乎?此不仁也!」

  「叔父曰:以鬥爭方才能求和平,以殺戮方才能求仁義,倘若因叔父之仁而放過柴略,既無能令被害黎庶安息,又不足以令柴略等蠹蟲畏律法,以至於柴略等蠹蟲會繼續殘害黎庶,之於未來會被柴略所害的黎庶而言,此為仁乎?此為虐也!」

  「叔父叮囑本公子曰:不考慮後果的一念之仁方才為大虐也!」

  孔鮒眉頭緊鎖,陷入思索。

  淳于越卻是不禁開口道:「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以教化祛去心頭蒙塵,喚其本善,方才是教化之道。」

  「不考慮後果的一念之仁誠是大虐,但若不加以教化便一殺了之,更是暴虐!」

  孔子對人性究竟本善還是本惡並無明確的論斷,但孟子卻是旗幟鮮明的認為人性本善。

  所以在淳于越看來,每一個人的心裡都存著本初的善念,只要加以教化,他們就能重新成為善良的人。

  嬴扶蘇誠懇的看向淳于越發問:「弟子願為夫子上請叔父。」

  「將所有當殺之百姓囚徒盡數移交夫子教化、判罰。」

  「然,所有百姓囚徒日後再有違律之舉,則其罪皆連坐夫子。」

  「夫子可願否?」

  這一問,嬴扶蘇是認真的。

  只要淳于越應下此事,嬴扶蘇真的會去為淳于越上請嬴成蟜。

  然而迎著嬴扶蘇誠懇真摯的目光,淳于越卻沉默了。

  數息之後,淳于越方才聲音略顯艱澀的輕聲一嘆:「為師之能,無法教化如此之多的罪徒,更不敢言必定能教他們一心向善,再不作惡。」

  如果是在一年前,淳于越或許會真的應下這個差事,哪怕之後被連坐而死也毫無畏懼。

  但看著現在的嬴扶蘇,淳于越卻對他教導弟子的能力產生了嚴重的自我懷疑。

  他們多名大儒聯手教化一個嬴扶蘇,結果一個沒看住就讓嬴扶蘇長歪了,淳于越又怎敢言以一己之力教數萬罪徒向善?

  嬴扶蘇也是一嘆:「若是連夫子都無能教他們向善,我大秦又何來的人才能教他們向善?」

  「夫子所言或許是對的,但我大秦確實沒有能力和賢才去祛除他們心頭蒙塵、煥其向善之心。」

  「若是未來我大秦有此能,弟子定會第一時間上諫父王行此策。」

  「但現在,為免因仁而行不仁,弟子以為叔父此舉乃是不得已而為之之策!」

  偏殿之中,嬴成蟜隨意的坐在軟塌上,聽著一牆之隔的聲音連連點頭。

  漆雕禮見狀笑而低語:「難怪長安君膽敢讓扶蘇公子一人獨戰群儒。」

  「扶蘇公子隨長安君不過數月,卻已有幾分長安君的風範!」

  嬴成蟜隨意的說:「群儒所問,皆是扶蘇曾問過本君的問題。」

  「今扶蘇不過是將本君所答再念一遍而已,又有何難?」

  說是這麼說,但嬴成蟜的嘴角卻止不住的揚起。

  群儒所問確實沒有超出嬴扶蘇的問題範圍,嬴成蟜確實都對這些問題給出了他的解釋。

  但群儒所問的細節和角度卻與嬴扶蘇所問多有不同。

  然而嬴扶蘇卻都給出了合理的應對和未曾偏離主體思想的解釋。

  這足以說明嬴扶蘇不只是把嬴成蟜的答案聽進了耳朵,更說明嬴扶蘇把嬴扶蘇的答案聽進了心裡,甚至是進行了融會貫通,將那些思想吃透成為嬴扶蘇自己的思想。

  哪個老師會不喜歡認真聰明又能舉一反三的好學生呢?

  美滋滋的抿了一口酒,嬴成蟜樂呵呵的聽著嬴扶蘇一人舌戰群儒,其中還包括淳于越、轅守這兩位嬴扶蘇的夫子卻不落下風。

  「今長安君於分科舉士之試問考生,當以分封治秦還是當以郡縣治秦,長安君已不掩飾其欲助秦王以郡縣大治天下之心乎?古皆以分封治天下,而四海昇平,今秦卻欲以郡縣治天下,此不為亡國之舉乎!」

  聽到這個問題,嬴成蟜終於放下了手中酒爵,平靜的說:「該本君出面迎一迎群儒了。」

  這個問題,超綱了!

  嬴成蟜還沒有就這個問題對嬴扶蘇展開系統的教導,且現在也不是挑明大秦未來治國思路的良機。

  也該由嬴成蟜出面繼續舌戰群儒了!

  但嬴成蟜才剛起步,便聽到了嬴扶蘇稚嫩卻堅定的聲音:「本公子不知叔父所思,亦不知父王所願。」

  「本公子卻知,古皆以分封治天下,然夏、商、周皆亡!不見四海昇平!」

  「郡縣治天下之舉或不是良策,但卻不至於被視作亡國之舉,而只是助我大秦尋不亡之策也!」

  嬴成蟜眼中錯愕一閃而逝。

  本君沒聽錯吧?

  嬴扶蘇在本君未曾教導的情況下,雖未旗幟鮮明的支持郡縣治天下,卻已將郡縣制視作一種積極的探索了?

  這人果真是大秦公子嬴扶蘇嗎!

  殿宇正堂內更是響起一片譁然:「這是何等妄言!」

  「公子自幼飽讀詩書,焉能生出如此想法!」

  「分封治天下乃是上古之智,更是周之禮制,焉能有錯!扶蘇公子此言實昏庸之言也!」

  嬴成蟜聞言眸光一凝,猛的推開了殿門,冰寒銳利的目光環視全場,淡聲開口:

  「群儒欺稚子。」

  「諸位好興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