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知節有些茫然地看著崔興宗,問道:「王爺怎麼不找韓王幫忙說合?」
那個崔義玄,某很不喜歡,不想打交道。【記住本站域名】不如崔義直……崔家人都陰險狡詐不講仁義!
「盧國公,我只是傳話而已。」崔興宗抬起手撓了撓後腦勺,有些尷尬地說道。
【推薦下,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大家都姓崔,知道崔家骨子裡的傲然,當孺人還有可能,當媵妾……王爺是存心讓崔義玄難堪嗎?崔真珠不但是嫡女,還是嫡次女,不但是嫡次女,還是嫡長女早夭的嫡次女,崔義玄若是同意,那才是見了鬼呢!
程知節眉頭緊鎖,滕王到底想做什麼?變相打壓世家,也不至於挑崔義玄來敲打,博陵崔氏強於安平崔氏,安平崔氏強於南祖崔氏,而南祖崔氏最厲害的是夫人所在的烏水房。猶豫片刻,說道:「你回去告訴王爺,我夫人會去問他們的意見,能不能成不好說。」
「王爺說請你轉告夫人,他見過小女郎,崔家不要想著桃代李僵,姐妹易嫁。」崔興宗一頭霧水,王爺什麼時候見過崔真珠,身為舍人,某真的不知道。「還說……」
長長嘆了口,才輕聲說道:「聽說交州有好稻米,想必崔長史會很喜歡。」
程知節木然地點了下頭,就知道滕王不可能沒有別的話,崖州的房仁裕,雷州的崔義直,會讓崔義玄的頭腦清醒很多。不要想著韓王會同滕王說什麼,當年韓王生母宇文昭儀,受先帝寵愛。先帝即位後,想立她為皇后,宇文昭儀固辭不受,實在是少有的聰慧女子。
而韓王本身雅好學問,藏書萬卷,搜集古代碑文,最喜解析古文字異同……聽說有的字曾研究出來十二種寫法,與房玄齡的閨女,琴瑟和鳴,鶼鰈情深,對孺人和媵妾都不大待見。
「王爺可有定下進府的日子?」
「崔長史可自行斟酌。」崔興宗叉手一禮,說道。「盧國公,某先回王府應值了。」
程知節抬起右手捂著臉,揮了揮左手,沒有再說什麼,無話可說。
與此同時,滕王府藏劍堂內,李世民皺著眉頭看著李元嬰,問道:「你什麼時候見過崔家小女郎?」
「我沒見過。」李元嬰朝李世民調皮地眨了下左眼,看向袁天罡,戲謔地笑道。「李太史見過,而且不止她一個。」
人物速寫,對於李淳風這種有想法的技術宅來說,沒有練好他是絕不會罷手滴。
袁天罡:「……」
難怪最近星圖畫的數量那麼少,只是……他不覺得自己是在助紂為虐嗎?滕王不會無緣無故要那些貴女的畫像!
「沒有那麼容易。」張果依然牙齒漏風地說道。「他們會寧願自家閨女一輩子不嫁人,也不入滕王府。」
世家之所以能這麼多年不倒,風骨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交州刺史,對於他們來說,不是威脅,而是樹立傲然不屈的清譽的絕佳機會。」
李元嬰端起茶盞來,輕品一口,自己動手炒的茶,味道真心不錯。憊懶地笑道:「張公,樹大有分支,謝家寶樹,偶有黃葉;青驄俊騎,小疵難免。世家幾百年甚至千年不倒的原因,絕不是清骨,至少那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袁天罡、公孫白、班謙、劉布和蕭若元都被李元嬰的話驚到,一起看向他,等著他說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李元嬰卻慢悠悠地喝著綠茶,沒有繼續說下去的意思。
「別賣關子了。」李世民伸過手,拿走李元嬰手裡的茶杯……「咦,你這是什麼茶?茶香別有清雅之韻。」
茶湯沒有鹽巴或者別的香料的味道,更沒有奶香味……品嘗一口,清香中似乎帶有栗子香,以前沒喝過。「到底是什麼茶?」
「讓韋三郞幫忙採摘的太陽初升之時嫩茶葉,張公在己初之前帶回來,我用銅鍋炒制的。」李元嬰打開春桃遞過來的木匣,讓李世民看外形緊卷多毫,嫩綠色潤的茶葉。
李世民接過來茶葉,驚詫地說道:「不是茶餅?」
「很顯然不是。」李元嬰攤著雙手,打趣道。炒茶源於明代,追求茶原有的特質香氣和滋味。他們認為唐宋間研膏、蠟面、京鋌、龍團,或至把握纖微,直錢數十萬,亦珍重哉、而碾造愈工,茶性愈失,矧雜以香物乎?曾不若今人止精於炒焙,不損本真。故桑、茶經第可想其風致,奉為開山,其春、碾、羅、則諸法,殊不足彷。
明代茶錄、茶疏、茶解中都有較詳細的炒青工藝記載,炒茶成為主流,茶園面積越來越大,茶不再直錢數十萬,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也有人說最早始於中唐時代,因為那位和玄都觀桃花槓上的劉郞寫過西山蘭若試茶歌,山僧後檐茶數叢……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碗花徘回。但也有人說,炎帝雖嘗未解煎,桐君有策那知味,其實還是煎茶法,而不是沖泡法。
其實,就算有,也是很少的一部人,煎茶和茶膏之法,才是唐宋的主流。
李世民橫了李元嬰一眼,說道:「茶葉沒收了,將步驟告訴阿難,不許藏私。」
張果:「……」
某隻是個莫得感情滴搬運工,某沒資格品新茶。
「那個……」公孫白猶豫片刻,還是開口問道。「滕王,世家幾百年不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太想知道原因了,那些世家……某看不慣久矣!若不是他們與那群禿馬戶沆瀣一氣,某又怎麼會被算計?
李世民將木匣交給張阿難,也看向李元嬰說道:「別賣關子,到底是什麼原因?」
李元嬰又倒了一杯茶,才開口問道:「天下典籍誰家最多?天下識字之人又有多少?」
李世民剛想說自己手裡典籍最多,看到李元嬰端起茶盞喝茶,才反應過來,典籍最多的是世家,識字之人不是世家就是寒門子弟,普通人想要識字,買不起書更請不起先生。而手抄本大部分在世家中流轉,少部分在沒落的寒門之中。輕聲說道:「科舉制雖然給了寒門子弟機會,只是每次被錄取之人,依然世家子弟居多。」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