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看著這顆金珠,紛紛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
這顆金珠浮在半空中發出淡淡的金色光芒,那柔光閃閃好似蘊含著上古的神秘。
縱使見多識廣的帝後,也不由得被此情形給震驚住。
欽天監的監正掐指一算,隨後跪在地上大聲喊著:「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我朝大吉,我朝將會降臨黃金百鎰之才!」
皇帝聞言微微一愣。
監正看著雲九晞,滿臉激動地說:「此女指出了奇石的字,既是才華的才,那就這將是我朝有文曲星即將現世的預兆!」
一旁的皇后見狀也立刻跪下,恭敬賀喜道:「祝賀陛下將得棟樑之材,為我朝效力。」
眾人見狀,紛紛跪地效仿,高聲呼喊:「祝賀陛下將得棟樑之才!祝我大周繁榮昌盛!」
溫竹青跪在人群中,她拿著眼角的餘光偷摸看著跪在皇帝身邊的雲九晞,一顆心怦怦直跳。
即便對雲九晞有十足的把握,可是當雲九晞真的解開這個謎題,她的心才真正的落了地。
紫雲在一旁激動得渾身發抖,眼睛都微濕了。
帝後走後,雲九晞成了所有人的焦點。
「小丫頭是哪裡來的?怎麼如此聰明。」
「這個丫頭不就是將軍府的大小姐嗎?前日才剛剛去公主府的春日宴上。」
「原來她就是那個真的將軍千金!」
「真金不怕火來煉。真千金就是不一樣。」
面對眾人變臉般的誇耀,雲九晞淡淡笑了笑,隨後目不斜視朝溫竹青走去。
溫竹青一把抓住雲九晞的手,激動地說:「小九,你可嚇死娘親了。」
「娘,你儘管放心,女兒我從不做沒有把握的事。」雲九晞十分自得。
紫雲在一旁激動萬分:「大小姐,你真厲害!你真的猜對這個字了!」
「這可不是猜!」雲九晞衝著她眨了眨眼,三人剛準備離去,只見一個宮廷打扮的內監走過來。
他看著她們三人,畢恭畢敬地說:「雲小姐請留步,貴人想見見你。」
溫竹青有些擔心,雲九晞給她遞了一個安心的眼神後,便隨著內監離去。
紫雲來到溫竹青身邊,安慰她說:「夫人,小姐沒事的。」
溫竹青眉頭緊鎖,卻無奈笑了笑:「到底是我的女兒……」
溫竹青曾經年輕的時候也是如這般,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有著莽撞的朝氣和蓬勃的生命力。
可是自從嫁給了雲遠山後,她常年被鎖在深宅內,身上那一抹特有的生命力好像從此以後就消失了。
要不是今日雲九晞這番行為,溫竹青差點忘了,自己曾經也是燦爛如朝陽的女子。
看著雲九晞的背影,溫竹青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她喃喃地念到:「真好……」
佛堂里。
雲九晞跟著太監總管,來到了寺廟後院專供貴人休憩的房間內。
她還沒有走進房間,便聞到了周遭一股濃烈的檀香味。
房間裡似乎有僧人在敲著木魚,淡淡地念著經。
「陛下,雲小姐到了。」
正在閉目養神的皇帝聽到太監總管的話後,猛地睜開眼睛。
雲九晞仔細地端詳著他。
皇帝沒有表情的時候看起來非常嚴肅,一張刀削復刻的臉上留下了許多歲月滄桑的痕跡。他臉上每一條深深淺淺的溝壑都在訴說著他為這個國家鞠躬盡瘁的付出。
「民女參見皇上。」雲九晞規規矩矩地行了一個禮。
「你不怕我。」皇帝看著雲九晞,用的是肯定的語氣。
「陛下英明神武,小女子也並未做任何虧心之事,看見了皇帝陛下猶如見到天人一般心中不自喜歡,怎麼會怕呢?民女不僅不怕,還很高興呢!」雲九晞十分坦然。
皇帝臉上的表情柔和了許多,他的嘴角微微勾起了一個淺淺的弧度:「你是從哪裡得知那個字是何含義?」
雲九晞面不改色地說:「民女曾經生長在鄉野,得到過仙人指引,仙人曾在夢中給我一本神秘之書,書上有許多異形字,而這些字代表的意思又能與我朝的文字一一對應上。民女是在那本神仙書上見過的那個字。」
「那你認為這個字的意思,到底是何意?」皇帝繼續追問。
雲九晞有些驚訝。
沒想到皇帝把她喊來,竟是想聽聽她的意見,不過她也能理解,畢竟她是第一個能夠識得此字的人。
【還好我腦筋反應快,博學多智,要不然這一出不得把我嚇死。不過這皇帝老兒看起來倒像是個明君,真想告訴他應該開科舉之路,為我朝廣招人才。】
【現在選拔人才的機制實在是太單一了。都是被一些世家門閥所壟斷,平民子弟根本就無法出頭,但是若我今日開了這樣的口,給其他的平民提供了向上爬的機會,損壞了貴族階層的利益。他日可能就會成為這些貴族們攻擊的對象。】
正當雲九晞猶豫著。
門口的太監輕輕喚了一聲:「玖王到——」
只見宋鶴辭急匆匆走進來,他跪在地上給皇帝行了一個禮:「兒臣來遲,還請父皇恕罪。」
「免禮,來,你聽聽這個小姑娘說的話。」皇帝一見到宋鶴辭,神色便緩和了許多。
【皇帝果然如書中那樣疼愛男主。若男主能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皇帝肯定能採納!只可惜呀……】
「父皇,兒臣對今日的奇聞天象詳細了解過一番,兒臣心中有一個想法。」宋鶴辭突然說。
皇帝大手一揮:「你且說來聽聽。」
「今日的天象在昭示著我大周即將擁有舉世之才,能延續我大周榮耀。」宋鶴辭說,「可我大周幅員遼闊,人員眾多,如何在這數萬萬的子民中找到那舉世之才,便是難題所在。」
「看樣子我兒已有了解決之法。」皇帝瞭然地看著宋鶴辭,一臉欣慰。他的眾多兒子中,最讓他滿意的,便是皇后所出的這個玖王。
宋鶴辭微微一笑,他的目光不經意地瞟了一眼雲九晞,隨後說:「兒臣認為應當廣開言路,重拾前朝科舉之事。」
宋鶴辭說完,佛堂內響起了一陣淺淺的倒吸涼氣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