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娘楊氏遭了責備,雖心裡仍七上八下,打算要往陳家送信去告狀,明面兒里,卻不敢再怠慢陳皇后吩咐。【記住本站域名】
她小跑著來去,不多會兒工夫,就把在宮裡專司為妃嬪打造首飾的,資歷最老的銀匠帶了回來。
「老奴拜見娘娘,娘娘福壽安康。」
段銀匠是個五十多歲,眉眼裡帶著陰霾的老頭兒。
從多年前,排擠走了自己的對手,也是師兄之後,就心安理得的坐上了這皇宮過百銀匠里的,「當之無愧」的頭把交椅,後宮裡面,不是得寵到一定份兒上的娘娘和公主,都使喚不動他。
可陳皇后這掌握了他「生殺大權」的後宮之主,他依然不敢招惹。
畢竟,鐵打的皇后,流水的妃,就算當今聖上崩了,她,也還有個皇太后的身份傍著。
雖她自己不曾有過生養,但只要當今聖上沒降旨廢了她,那便是,不論哪位皇子榮登大寶,都還得乖乖的喚她一聲母後,至少在人前里,把她當長輩供著,以保將來,自己不會因為「不孝」,於青史落下罵名。
「會不會做銀針?」
陳皇后手裡掐了一本書,頭也未抬一下的,跟跪在她面前段銀匠問了一句。
現在的她,根本沒有心情讀書。
但為了表現淡定,不讓這名聲兒不怎麼好的銀匠察覺急迫,趁機敲竹槓,她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將自己的臉,埋進書本里去。
匠人坊,只考察技藝是否精湛,對人品,沒有相應的評定。
她知道這個,擠兌走了師兄,氣死了師父的段銀匠,也曾有過,將他趕出宮去的念頭,奈何,他一直未犯過足以遭驅逐的錯兒,她這後宮之主,總不可能因為個下人,讓自己違了宮規。
「奴才最精湛的,就是金銀拉絲。」
「不知娘娘,是想做什麼樣的銀針,是要繡花用,還是……」
皇宮裡的妃嬪,能用到銀針的地方,通常只有兩個。
女紅和私刑。
但私刑這種事兒,既然有個「私」字兒,那便註定了,不能搬到明面上來說,所以,「聰明」的段銀匠,自以為是的對第二種功用,用了欲言又止的提法兒。
「針灸用的。」
「你給哀家做一整套出來。」
陳皇后依舊沒有抬頭,對段銀匠的自作聰明,雖心有不屑,臉上,卻未露點滴異色。
聽段銀匠的這口氣,顯然,是做過私刑用的銀針的,此事,待她處境安穩,再慢慢跟他套取,瞧到底是哪位「姐妹」,對自己的底下人,窮凶極惡到了這般地步。
要在後宮裡活得自在,消息,一定不能少。
而那些遭自家主子刻薄的下人,往往是最容易被感化和買通的,嗯,還有八九成可能,只丟幾句憐憫過去,就成為死忠。
「這銀針,是要拿來送人的。」
「若因你做工不精,致哀家失了顏面……」
說到這裡,陳皇后停頓了一下,抬頭,睨了段銀匠一眼。
這一眼,帶了明顯的寒意,讓跪在地上聽吩咐的段銀匠,不自覺的打了個哆嗦,連說話,都不順當了起來。
「老奴定盡心竭力,絕不讓娘娘出手的物件兒,較旁人遜色!」
段銀匠堅信,他的手藝,雖不敢說獨步天下,但只在這皇宮裡,不,是燕京里,還是他稱第二,無人敢領第一的。
前些年,尚還有他師父和師兄壓他一頭,可現在,他師父早已駕鶴,他師兄離宮的時候,被他使人掰斷了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縱就醫及時,也只勉力可達尋常匠人本事,斷無可能,還有之前精湛技藝了。
既然,陳皇后要的是面子,那他只消將技藝施展到極致,讓她得著面子,便能交差,甚至,得賞了。
這,好辦!
……
寢殿的御榻上,隆慶皇帝正枕在李妃的腿上,享受著她為自己按捏頭部。
經過幾日調養,他的臉色,已較之前好了許多。
被他喚來的御醫們,除一個孫姓御醫,是全天候在外殿,每日為他請脈三次,其他人,皆被鎖在了側院的下人房裡,吃喝拉撒睡都只在屋子裡解決,半步也不得離開。
「那混小子,跟朕最像。」
「連這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德性,也如出一轍。」
隆慶皇帝一邊說著,一邊捉住李妃的手,拖到自己唇邊,印上了一個滿是蜜意柔情的輕吻。
李妃已年過四十,額角的鬢髮,已泛出絲絲銀色,眼角,也因保養不濟而長了不少細紋,跟後宮裡的其他貌美女子相比,說是一個鴻雁在雲,一個螻蟻在泥,都不為過。
但隆慶皇帝卻似全不在意。
連李妃那較尋常女子粗糙的手,都像是,他願意捧在胸口護著的珍寶。
「陛下盡愛給他臉上貼金。」
「他那臭脾氣,嘖,真是讓人只想起來,就頭疼的厲害。」
李妃像是早就習慣了隆慶皇帝的這些孩子氣的小動作。
她任由隆慶皇帝捧著自己的右手,左手,卻未停歇,提到翎鈞的時候,她頗有些無奈的嘆了口氣,本能的搖了搖頭。
「沈家的那丫頭,我瞧著不錯,聰明,識禮,待那混小子,也是真心。」
「唯出身,是美中不足,難承後宮之主大任。」
提到柳輕心,隆慶皇帝抿了下唇瓣,側過腦袋,看向了石頭人般,站在御榻旁邊的麥子公公。
「這都幾天了?」
「哱家的,就算走得再謹慎,也該進寧夏了罷?」
「埋伏在那邊兒的人,怎還沒回消息來?」
問話的時候,隆慶皇帝顯得有些焦慮。
這事兒,是他精心謀劃,自認絕不可能有疏漏的,可這發展,卻是樣樣出乎他意料。
他沒想到,哱家人會那麼窮凶極惡,將隨行之人悉數滅口。
也沒想到,翎鈞會這麼生氣,衝進御書房,跟他大吼大叫掀桌子。
更沒想到,他派去尾隨的人,會被甩掉,致如今,一早安插在寧夏境內,準備搶人的隊伍,只能守株待兔。
「尚無消息。」
聽隆慶皇帝跟自己問話,麥子公公忙上前半步,跟他稟報所知,見他眉頭緊鎖,忙又補充了一句,以做勸慰,「那條路,是進寧夏的必經之途,哱家人就是插了翅,也得從那裡飛,陛下稍安勿躁。」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