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琅隨後召見了墨淵,兩人在帳中密談。
墨淵,這位曾與趙琅並肩作戰的戰友,如今卻站在了不同的立場上。
「墨淵,蠻夷國的威脅日益臨近,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趙琅憂慮道。
墨淵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開口:「趙琅,我理解你的擔憂。但蒼龍國的命運,不應由我們來決定。」
趙琅感到了一絲不祥的預感:「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墨淵站起身來:「我宣布獨立,蒼龍國的戰爭,我不再參與。」
趙琅的眼中閃過一絲震驚,他沒想到墨淵會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決定:「墨淵,你這是背叛!」
墨淵搖了搖頭:「不,趙琅,我只是選擇了自己的道路。蠻夷國的軍隊,我會讓他們去找蒼帝。」
消息很快傳開,蠻夷國的軍隊得知墨淵的獨立宣言後,並沒有立即採取行動,而是在蒼龍國邊境附近駐紮下來,仿佛在等待著什麼。
趙琅站在城牆上,望著遠方蠻夷國軍隊的營地,他的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
他低聲對身邊的謀士說:「墨淵此舉,分明是在藉助蠻夷國之手,削弱蒼龍國的軍事力量。」
謀士點了點頭:「將軍,我們必須小心應對,這場戰爭,恐怕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夜幕降臨,蒼龍國的邊境籠罩在一片寂靜之中。
范洪身著黑色夜行衣,身影在夜色中若隱若現,他悄無聲息地穿梭在蒼龍國的密林中,向著趙雨萱的秘密會面地點前進。
他的腳步輕盈而迅速,每一步都踏在最不易發出聲響的地方。
范洪的雙眼如同夜鷹般銳利,警惕地觀察著四周的動靜,確保沒有蠻夷國的斥候跟蹤。
終於,他來到了一處隱蔽的山谷,這裡是趙雨萱與他會面的地點。
范洪輕觸一塊看似普通的岩石,岩石緩緩移開,露出了一個向下的通道。
他迅速進入,岩石又在他身後合上,一切恢復了原狀。
通道內,趙雨萱已經等候多時。
她身著一襲深色長袍,面容冷峻,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智慧。
見到范洪,她微微點頭,示意他靠近。
「范洪將軍,你來了。」趙雨萱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她的目光緊緊鎖定著范洪。
范洪微微頷首,回應道:「趙雨萱小姐,情況緊急,我們必須儘快行動。」
趙雨萱點了點頭,她從懷中取出一張羊皮紙,上面密密麻麻地標註著蠻夷國軍隊的部署和動向。
她將羊皮紙遞給范洪,說道:「這是我們目前收集到的情報,你必須小心保管,這關係到蒼龍國的未來。」
范洪接過羊皮紙,他的手指輕輕觸摸著那些複雜的標記,眼中閃過一絲凝重:「我明白,這份情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趙雨萱又遞給他一個小瓶,瓶中裝著一種特殊的液體:「這是我們研製的隱形墨水,用它書寫的字跡只有在特定光線下才能顯現。用它來記錄任何新的發現,確保信息的安全。」
范洪將小瓶收入懷中:「謝謝你,趙雨萱小姐,你的幫助對我們至關重要。」
兩人又詳細討論了偵查計劃和應對策略,確保每一步都儘可能地周密。
時間在緊張而高效的討論中飛逝,直到東方露出了魚肚白。
范洪站起身,準備離開:「我必須立刻返回,將這些情報交給趙將軍。」
趙雨萱也站了起來:「范洪將軍,蒼龍國的命運掌握在我們手中,願我們能夠共同守護這片土地。」
趙琅坐在自己的書房中,手中拿著一卷古舊的竹簡,那是三國時期的史書。他的目光在字裡行間遊走,思緒卻飄向了遠方。
自己雖然心懷天下,但在這個亂世之中,必須要有自保之策。
書房的門被輕輕敲響,范洪走了進來,他的臉上帶著風塵僕僕的痕跡,顯然剛剛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
趙琅抬起頭,看著范洪,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范洪,你回來了。」趙琅的聲音平靜,但其中蘊含著對范洪的信任和期待。
范洪點頭,他走到趙琅面前,從懷中取出了那份珍貴的情報:「將軍,這是蒼龍國的最新情報。」
趙琅接過情報,認真地翻閱著,他的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
良久,他放下情報,長嘆一聲:「墨淵的野心,我已經有所察覺。他想利用蠻族削弱蒼帝的力量,而自己則在觀望,等待時機。」
范洪沉默了片刻,然後說道:「將軍,墨淵的心思,確實難以捉摸。但您也不必過於擔憂,我們可以像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一樣,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趙琅微微一笑,他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望著外面的星空:「司馬懿,一個深謀遠慮的智者。如何在亂世中生存,如何在權力的遊戲中獲得勝利。」
「范洪,你知道司馬懿,但可能並不了解他真正的厲害之處。」趙琅開始了他的講述,「司馬懿,字仲達,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曹魏的權臣。
他的智慧和謀略,使他在亂世中穩如泰山,最終為司馬家族奠定了統一三國的基礎。」
趙琅走到書架前,取下一本關於三國的史書,翻到有關司馬懿的章節,繼續說道:「首先,司馬懿的忍耐和韜光養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曹操、曹丕時期,他並不急於顯露自己的才華,而是默默地積累力量,等待時機。」
范洪認真地聽著,趙琅則繼續闡述:「其次,司馬懿的軍事才能也是非凡的。在對抗蜀漢的諸葛亮時,他能夠準確地判斷形勢,採取堅守策略,消耗敵人的力量。
在五丈原對峙中,他堅持不出戰,最終使諸葛亮無功而返,這體現了他的軍事智慧和心理戰術。」
趙琅的目光透過窗戶,望向遠方,仿佛在回憶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再者,司馬懿的政治手腕也是極其高明的。
他在曹魏朝廷中,能夠巧妙地處理與其他權臣的關係,穩固自己的地位。在曹丕去世後,他更是通過輔佐年幼的曹叡,實際上掌握了朝政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