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的周圍已經變了樣子,從天子的租田處,李斯可以清楚眺望到那座學宮,不,現在或許已經不能稱之為學宮,而是應該叫做「城」。
灰色的牆壁,看起來無比堅固,那就是不久之前程子要求墨家中人燒制的東西。
如今已經初具規模,李斯從未有見過這樣的城牆,顏色與尋常的夯土牆並不相同,但是堅固程度卻不相上下,並且也不輸給用糯米汁沾合的特殊城牆。
受制於勞動力與糧食產出的不成正比,又因為這個世界內除去天災人禍,還有妖孽霍亂,時不時還有黃泉下面的鬼人跑出來,所以不論是在有法力的世界,還是在沒有法力的世界,百姓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就像是曾經的火屠事件,冒出個妖怪,動不動就要死上個把縣的人,那一下子千家萬戶是說沒就沒,黔首又不會法力,而一旦出現妖物,低等級的修行者,除去兵門之人,其他各家各派基本上都對付不了。
因為如果是出現在千家萬戶,這麼大規模的聚集地,出現了妖,那麼這個妖的本事必然不小,俗話說的好,淺淺的小潭裡出不了蛟龍,只有大河大江才有風雨,有風雨興則生蛟龍。
妖也是同樣的意思,作為人的對立面,本身就是人的各種不詳情緒所化,藏匿在山危界,隱匿在陰土之中,一旦被激發,來到陽世,必定造成巨大破壞,所以反而是小妖不常見,大妖滿地走。
因為人數過少的地方,積累的不詳,積累的怨氣也越少,這樣就越不可能誕生妖來。
當然,也有像是雨霖鈴那種,是自願與妖神做出交換,這是「化妖」,並不是尋常的自然妖類。
故而,即使是在有法力,興修行的春秋戰國時代,糧食的產量比起正常歷史要高,但也高不出太多,和人口依舊是不成正比,加上連年兵災,百姓們很多都逃遁到大山裡面,這也就導致山東六國糧食減產嚴重。
這也是後來長平大戰,趙國戰敗的根本原因之一。
沒有糧了。
故而李斯知道,那種用糯米汁澆築的城牆,是不輸給石城的堅固牆壁,但是所要浪費的糧食也是一個天文數字,起碼能供養十萬大軍,沒有哪個傻子國君會為了築一座城而投入這麼多糧食,如今還是縱橫家亂走的時代,像是當年張儀,懂不懂就割地換城,復又耍心眼拿回更多,築城築的這麼結實,有時候也不是好事情。
弄好的城池拱手換出去,拿到利益之後撕票,結果打的時候發現自己當時築城太賣力,結果打不下來?
這種痛擊我方隊友的行為,各國君王也不是傻子,怎麼會去做。
不過如今,李斯在試過那新的材料,結合磚石填補的城牆後,宛如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而許多稷下學子,在第三個月與第四個月的空隙之中,也發生了態度轉變。
他們不知不覺,從鄙視墨家製造的東西,到希望墨家在他們的新田裡試驗新的水利機構,希望以此來讓自己的田地增產,看著那些粟米蹭蹭蹭的向上長,學子們心中,都是升起了一種很奇怪的感覺。
非常的舒適,看著這些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有一種特別的...快感?
對,就像是錢,源源不斷的進到自己的手裡一樣。
李斯現在也養成了這種習慣,時不時就在田埂邊上站一站,想看看又有什麼新的東西被拿出來。
六月。
一晃半年轉眼而過,太學宮的那座高城也終於有了模樣。
李斯感保證,這是他見過的最陰鬱的一座城,但也是最威嚴的一座城,比起他曾經見過的那些小城來說,這座城池,甚至...如果再繼續築下去,或許可以逐漸與齊國的百萬戶雄城「高唐」比肩。
田野盡頭的那座爐窯也變得更大了,煙囪也從一個增加到了四個,火與熱浪不斷從中噴發出來,對於墨家弟子來說,他們的考核和其他人大不相同。
七月。
程子開始授課,諸學子幹了半年的農活,一個個都曬成了農家弟子,膚色黝黑不說,原本金貴的手掌也變得粗糙,而在這半年內,程子時不時會在田野中給他們授課,漸漸的,他們發現這似乎成了一種常態。
直至如今,程知遠忽然要他們前去太學聽講。
陌生的殿堂,陌生的屋子,他們已經足足數月沒有踏足這裡,從二月到七月,整整半年。
程知遠放了一個奇怪的東西在案台上,李斯保證,自己這輩子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琉璃。
通透仿如溪水,澄澈勝過淨天。
古怪的東西,但是很快,不僅是李斯,所有的人都靜默了。
他們看到那個古怪的通透琉璃器械中,出現了一股氣。
那些水被火燒的沸騰起來,隨後產生的氣擠壓著透明的輪.....這個東西開始工作了,超乎於時代的想像力,但在程子口中也是踩著巨人肩膀製作出來的。
它的原理並不複雜,通透的琉璃讓所有人都看清楚了其中的運轉,一切不過是燒水,但是從沒有人想過,燒水能夠產生如此巨大的動力!
墨家的弟子們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燒制出來,這一次跟隨來的交換生里,只有一個年長的墨者,其他的都是新晉的墨家子弟,又加上是齊墨的緣故,製作器械遠遠沒有秦墨來的好使。
但他們還是把這個東西燒制出來了,縱然要達到完整無氣泡的通透琉璃,需要的製作工藝極高,但是這個世界的墨家,憑藉著在燒制過程中,注入自己的精氣神明為方法,用了這種「作弊」的技巧,成功搗鼓出了這個玩意。
這段時間,有好幾個墨家弟子因為精氣神明耗盡,心力交瘁而暈倒。
李斯呆呆看著那個機械,他張著嘴,眼中已然只有那通透琉璃內高速運轉的蒸汽。
程知遠對諸學子道:「不是要問數學之道的成果嗎,此物便是答案之一。」
「子不語,子不語....子不語,怪、力、亂、神。」
「人借天地之力方無窮也!」
————
「力,形之所以奮也!」
(物體由靜止到運動的變化狀態,勻速運動到加速運動。)
——《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