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卷室的門被輕輕合上,羅趾他們在抄錄完畢之後,這幫人就陷入了與這些竹簡漫長的拉鋸戰之中,龍素被他們請走,因為羅趾,彭鶩他們都認為,龍素現在等於是全村...等於是全監考老師的希望,她必須要單獨解題,以免遭到干擾。
這也是龍素之前想過的,一幫人一起解題確實是快,所謂人多力量大,但是在數字推衍這方面,大部分人都有著一種固定思維,難以從那個約束中走出去,這不是十二天內可以扭轉過來的,必須要長久的潛移默化才能得到改善。
龍素看過《大夏》與《殷》,這兩卷《易》是更改失敗的,但是同樣有很多特殊的排列方法,那是後來所更改的《周》所不具備的,而理卷室內的人,有很多人連《乾坤》都沒有讀過,雖然這也是常態,畢竟《乾坤》在世上流傳的樣本也很少,在這個知識比重極大的時代,可沒有電腦讓人上網隨隨便便複製一份.....
這時候就體現出後世資訊時代的便捷性了。
所以,不提後世變遷,至少在這個古老的歲月想要獲得知識,尤其是一些珍惜的,那都要付出代價的。
如果家族之中沒有傳承的抄錄本,那麼也就只能在三宮這裡才能找到《乾坤》。
龍素輕輕揉了揉眉頭,她半依著樑柱,抬頭仰望天空,在這時候才稍稍放鬆下來。
太學今年的手段確實是非凡。
她豎起胳膊,伸了個懶腰,很快又意識到這不符合禮儀,於是迅速的放下雙臂,這才想起來,自己好像已經在理卷室內呆了有五天多了。
不僅僅是自己,其餘的監考也是一樣,大家都在為整理卷宗以及考題做準備。
「數字...數字......十二天是不夠的,真的要交給聖人麼?」
這對於稷下學宮的知識水準是一次很嚴峻的考驗,龍素此時很想見一見那個出題的人,不知道對方究竟是誰,居然能做出這種近似於「失傳」的題目來。
這必然是易,其實龍素心裡也有一個想法,但是卻不敢胡言亂語。
易經並不是只有一篇,周易相對來說最能讓世人接受,也分《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較為古老的歸藏,它也有許多個篇章,譬如《初經》、《鄭母》、《齊母》、《本蓍》等,各個小篇章皆以氣為講述,歸藏是講述「氣」與「化」的易,以坤為起手。
所以有的時候,知一管而窺全豹,這種事情真的做不了。
如果不是周,不是乾坤,不是殷,不是大夏,甚至....不是歸藏。
那最後剩下的答案還有兩個。
「《先天》或是《連山》。」
龍素不知道這齣自於哪一個,因為這兩篇她同樣都沒有見過,據說這兩卷世間都只有孤本,沒有抄錄冊,存放在天子的卷宗室之中,那裡面案牘繁多,不明白具體擺放位置的人,進去了也是找不到的。
《先天易》又稱《大易》,其實說是易,倒不如說是對於天地間萬象更迭的一種總結歸納,所以有自己的一套計算方式,和後面的幾種易都不太相同,有一說法,《先天易》是《歸藏》的前身,但事實上,兩者之間可能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難道是《連山》嗎......」
龍素犯難,不論是先天還是連山,世上見過的人都是寥寥無幾的,包括儒門聖人。
當年據說孔子問道於窮天道尊,那時候窮天道尊化身為周室的卷宗主官,見了大成至聖一面,而大成至聖那時候還未曾得證聖位,僅僅是十七歲的青蔥少年。
同樣,他也沒有得到大成至聖的頭銜,而這個頭銜,曾經也並非是儒門的。
那時候,大成至聖請向道尊,借閱連山,遭拒,並且告訴他,年紀太輕,見不得《連山》之變,有沉溺佚亡之險。
十七歲的至聖詢問道尊,什麼時候才能看到這本古老的易,道尊告訴他,等到他可以看的時候,自然就能夠看到了。
不一定是在這裡,不一定是在周宮。
道尊化身在周室記載歷史,是因為天數輪轉,六道尊輪到他顯化於人間,代表世間運轉,當年幽王的時候,六道尊中,是地劫顯化,導致人間運數衰落,後來有聖人叛變,導致幽王戰死,都符合了當時的運勢。
從那之後,大成至聖便再也沒有提過這件事情,直至他後來又三次見到了窮天道尊,後者也沒有說他能夠去看《連山》。
直至道尊的化身在人間消失,大成至聖也沒有再踏入洛陽哪怕一次,故而也就一世未曾見過《連山》。
這是他心中的一處遺憾。
「可即使是至聖也沒有看過《連山》,如果真的是《連山》......」
她深吸口氣,把那捲竹簡緊緊握住,隨後向著理卷院的外面走去。
稷下學宮對於各聖門派來的監考,自然有自己的安排,住處什麼的當然要負責好,環境那更是不必多言,是一等一的優越。
而負責這些的,則是一位姜氏的學子。
姜氏,這一支是姜氏,特別注意,並不是齊國原本的那支王室那支,那一支是呂姜氏,或者叫齊姜,而如今在稷下學宮的這一支,追根溯源是太公沒有封在齊國前的那一支族人後裔,出於岐山,祖先是后稷之母「姜嫄」,更是齊國這一支的祖脈。
齊國這一支是呂尚的後代,而學宮這一支則是呂尚同族的其他人的後代。
若說是宗族關係,自然都是極近的,但是若說繼承王權,那麼這一支是沒有資格的。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田氏代齊之後,把齊康王放逐濱海,使得齊國這一支絕了嗣,而田氏因為竊國心懼,所以想要把這支祖姜氏也給滅掉,但是被塗山氏阻攔,後來直接拉來天齊神,而田氏並非正統,竊國之後必須要保證人神和諧,故而便也妥協,讓這支姜氏繼續待在學宮,並且不剝奪任何權利,只是有一點,岐山祖姜氏,永遠不得入齊為官,且學宮這一批,不允許再回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