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零章 奇特的星系

  許星辰找個安穩的地方固定下身體,然後打開信息查看裡面的詳細內容,

  一支科研探索艦隊,在母星系一千多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星系,星系編號為1280。記住本站域名

  兩顆質量都在6太陽左右的K型恆星,在相距四千萬公里的距離上互相繞轉,兩顆恆星分別被編號為1080A和1080B。

  這種兩顆低質量K型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理論是非常理想的生命繁衍環境。

  它們不但有近似於F型恆星的寬闊宜居帶,同時擁有K型恆星長達三百到四百億年的穩定主序期,還有比M型紅矮星更加穩定的恆星活動和磁場。

  而且K型恆星和雙恆星星系,在宇宙中都是比較常見的情況,甚至比太陽系這種模式都要常見。

  但是比較少見的是,這兩顆K型恆星周圍的軌道上,除了四顆岩石行星和兩顆氣態行星之外,還有兩顆褐矮星圍繞著它們運轉。

  褐矮星被稱為失敗的恆星,是介於巨行星與恆星之間的天體,質量大約在木星13倍到80倍之間,或者是太陽的1%到8%之間。

  它們的尺寸與巨行星基本相當,甚至光譜都可能非常近似,但是質量要比巨行星大得多,他們的質量下限就是巨行星的上限。

  不過它們的質量仍然不足以點燃氫(氕)聚變,只能點燃氘聚變或者鋰聚變,而且通常都只能維持1到2億年。

  放在宇宙尺度上,兩億年的時間可以算是非常短暫了,與K型恆星三百億年的壽命相比同樣非常的短暫。

  內部的聚變完全熄滅之後,這些褐矮星們與其說是恆星,就不如說是超級巨行星了。

  作為恆星,它們的壽命只有不到2億年,但是作為行星的話,卻可能維持到宇宙的終結。

  1280星系的兩顆K型恆星,年齡已經超過三十億年,所以圍繞他們運行的兩顆褐矮星,也都已經熄滅了三十億年了。

  這兩顆超級巨行星質量,分別是木星的32倍和64倍左右,分別被編號為1280AB-05和1280AB-06,在距離雙恆星質點16億公里和5億公里的軌道上運行。

  它們的軌道外側的兩顆氣態行星,一顆是類似於土星,一顆類似於海王星,分別被編號為1280AB-07、1280AB-08。

  他們的軌道內部的四顆岩石行星,分別被編號為1280AB-01、1280AB-02、1280AB-03、1280AB-04的行星編號,分別在距離雙恆星質點25億、64億、0億、6億公里的軌道上運行。

  其中3號和4號岩石行星,都在1280星系宜居帶內的相對理想得位置上,2號行星也在宜居帶的內側邊沿上。

  但是,這個星系內發現的「備份文明」,卻不是在3號和4號岩石行星上,而是在6號褐矮星的一顆大型岩石衛星上。

  行星的規模越大,擁有的天然衛星規模也會越大,數量也會越多。

  這個星系的兩顆褐矮星,作為行星看待的話都是真正的超級巨行星,周圍都環繞著大量的天然衛星。

  直徑超過一百公里的衛星有上百個,直徑超過一千公里的有十幾個,規模接近甚至超過地球的都有八個。

  這個備份文明所在的衛星,是6號褐矮星從內往外數第4顆衛星,它的尺寸比地球略大一些,與804精靈行星基本相當。

  星球半徑是9000公里,體積和質量都是地球的82倍,表面積差不多正好是地球的兩倍,表面重力與地球基本相當。

  運行軌道距離褐矮星1800萬公里,公轉周期大約是64地球日,已經被巨行星的潮汐鎖定,始終只有一面朝向巨行星。

  看著這些恆星系的基本信息,許星辰的興趣就越來越高漲了。

  這個生命星球的背景和環境,在地球人看來真的是非常奇特。

  位於雙恆星星系,意味著這顆星球上的人類,能夠看到兩顆太陽。

  恆星距離比地球的太陽遠了三倍,所以不會像地球的太陽那麼明亮,應該更像是成兩顆格外明亮的星星。

  生活在巨行星的衛星上,這意味著它們的天空之中,會有一顆非常巨大的星球,可能會占據三分之一的天空。

  由於被巨行星潮汐鎖定,所以衛星正面的人,無論晝夜都能看到這顆巨大的星球,另一面的人卻永遠看不到。

  與此同時,衛星環繞巨行星運行一周,才能形成完整的一晝夜,而這一晝夜的長度,相當於地球兩個月。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這個星球的人類文明的曆法,會與地球截然不同。

  它們的一天和一個月一樣長,相當於地球上的64天。

  而一年的長度32天或者32個月,相當於2048地球日,相當於地球上的五年半還多……

  如果同樣按照地球標準劃分四季,這顆星球的每個季節將長達512地球日,冬季和夏季將會異常的漫長。

  如果將地球的一年拉長到這個長度,溫帶地區漫長的冬季會讓溫度持續不斷的下降,夏天的溫度又會持續不斷的升高。

  同時,這顆星球距離環繞的褐矮星1800萬公里,使得它的近恆星點和遠恆星點差距超過3600萬公里,達到了地球和太陽距離的五分之一,金星和地球的半長軸差距也只有4150萬公里而已,這本來應該會形成更加明顯的冬夏溫差。

  再加上作為衛星被母星潮汐鎖定,這種星球上的冬夏溫差應該會達到非常恐怖的程度,形成非常惡劣的星球環境。

  然而實際的情況卻根本不是這樣……

  按照艦娘們發回的報告,這顆星球表面的冬夏溫差遠小於地球。

  朝向褐矮星的一面,冬季最低溫度不低於15度,夏季最高溫度不超過25度,溫差只有區區10度。

  背向褐矮星的一面,冬季最低溫度降到了0度左右,夏季最高溫度升到了30度左右,冬夏溫差也只有30度,仍然小於地球上的大部分溫帶地區。

  為什麼會這樣?

  許星辰帶著疑惑繼續看艦娘們的報告。

  調查艦隊內的數據分析艦娘們認為,6號褐矮星的軌道距離恆星5億公里,這已經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35倍了,本來已經離開了所在恆星系的宜居帶範圍。

  如果沒有那顆褐矮星,而將這顆星球或者地球直接放在褐矮星所在的軌道上,會因為整體溫度過低而完全冰封。

  應該是巨大的褐矮星星體反射的陽光,加上褐矮星巨大的磁場和潮汐作用持續加熱,配合衛星大氣適宜的溫室效應共同作用,將衛星表面加熱到了允許液態水存在的溫度。

  陽光直接照射星球提供的熱量,在星球總的熱量來源中所在的比例相對較小,造成的溫差也就相對較小了。

  而褐矮星的星體反射、磁場作用、潮汐作用,以及星球本身的溫室效應,這些額外因素共同拉起來的溫度,本來就受到季節的影響相對較小,又進一步縮小了星球的冬夏溫差。

  這些種種因素共同作用,讓衛星表面的冬夏溫差降低到了離譜的程度……

  不過作報告的艦娘調查員在報告的最後聲明,這些因素仍然只是沒有準確驗證之前的猜想,要繼續獲取更多數據,繼續分析驗證之後才能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

  同時,調查員還提出了一件事情,需要許星辰做決定。

  行星磁場,是地球人標準的宜居星球的必要條件之一,但是這個磁場其實有個前綴「適宜的」。

  地球和艦娘們搭建的星球,都有適宜的行星磁場,能夠偏轉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維持大氣層並保護星球表面的生物。

  沒有磁場的保護,行星大氣層和水會被逐漸剝離,最終完全喪失變成死寂星球。

  星球的磁場如果過於強烈,就會直接殺死周圍的生命,巨行星的衛星面對的都是這種狀態。

  褐矮星本來就是一顆失敗的恆星,它的恐怖磁場對於人類而言是致命的。

  這個備份文明的人類,或者說是整個星球上的生物圈,以地球生物圈為基礎生成的生物圈,是怎麼保存下來的?

  關於這個問題,調查員們申請,直接深入星球表面,調查那些生物的狀態。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