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大唐的名將們,兵發安祿山

  李隆基充滿愧疚的看向了王忠嗣,言道,

  「當初,若是按照汝的策略,在石城堡附近另建堡壘,步步為營,吐蕃的石城堡防線不攻自破,那數萬唐軍怎會埋骨他鄉呢?」

  李隆基繼續說道:

  「若是這天下有後悔藥可吃,朕第一個必斬董延光,誰都攔不住!朕說的!」

  「朕到如今才發現被人蒙蔽了,也都怪症成了沒有眼睛和耳朵的瞎子聾子,再也聽不進忠言逆耳。♜🍪  ♗😈

  朝堂上那些人什麼也不懂,也不親自去調查、了解,他們手裡拿著一支筆,長了一張嘴,腦袋一拍,張口就來!」

  「他們當中既有狡詐如李林甫之人,也有愚蠢無恥如董延光之流!」

  最後,李隆基咬牙切齒地說道:

  「應該把他們的腦袋掛到石城堡外,祭奠那死去的兒郎!」

  王忠嗣終於再一次沉默了。

  過了一會兒,才說道:

  「陛下,事情已經發生,眼下成了定局,何必再多說。」

  「不,朕要說,因為天下會大亂。

  范陽,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會造反,回紇和吐蕃大軍會進攻我大唐!

  朕需要你們大唐,也需要你們,朕需要你們平定內亂,保住我大唐的國運。

  還請各位將軍,各位臣工,相忍為國,風雨同舟,群策群力,再助朕一臂之力。」

  王忠嗣俯身下拜,

  「敢不為陛下效死力!」

  郭子儀,張巡,顏真卿等人,

  「敢不為陛下效死力!」

  有了這些人的帶頭,大唐文武百官紛紛高聲附和。

  自武則天時代以來,唐朝的邊患有三:

  一為北方的突厥,

  二為東北的奚、契丹,

  三為西方的吐蕃,

  開元時期的戰爭因此圍繞這三個邊患展開,而開元時期的名將也多出現在這三個戰場上。

  王忠嗣的父親是王海賓,開元二年,王海賓跟隨薛訥討伐吐蕃,戰死在長城堡。

  時年九歲的王忠嗣被唐玄宗養在宮中,成了唐玄宗的義子。

  王忠嗣長大後,驍勇善戰,屢敗吐蕃,憑藉自己的軍功步步高升,在開元二十九年擔任朔方節度使。

  天寶初年,強大的後突厥汗國走向崩潰瓦解,王忠嗣趁機出師北伐突厥,多次取得勝利,加速了後突厥汗國的滅亡。

  新興的回紇汗國和唐朝交好,唐朝的北境從此再也沒有邊患,

  唐玄宗於是把對外政策由被動防禦改為積極進攻,對吐蕃發動了攻勢。

  唐玄宗對王忠嗣充滿了信任,天寶五年,唐玄宗讓王忠嗣兼任河西、隴右、河東三鎮節度使,

  王忠嗣由此成為唐玄宗時代第一位一身掌管四鎮的節度使。

  此後,王忠嗣和吐蕃頻繁交戰,在青海、積石大敗吐蕃人,又在墨離大敗吐谷渾人,威震邊陲。

  可王忠嗣位高權重,戰功卓著,不禁居功自傲起來,這便引起了唐玄宗對他的猜忌。

  天寶六年,唐玄宗解除了王忠嗣朔方、河東兩鎮節度使的職務,只保留他河西、隴右節度使的職務。

  在後面的事情就是陷入太子風波,然後被貶官,可李隆基看到天幕之後,立刻就啟用了自己這位曾經的義子。

  胡人都不可完全信,他自然要出動這位大殺器。

  王忠嗣就是因為這些污點導致的名氣不夠大。

  可他的三個小弟確實比他出名多了!

  王忠嗣有一位部將名叫李光弼。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光弼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為平定叛亂立下大功,

  曾官至天下兵馬副元帥,和郭子儀齊名,以唐朝中興功臣的身份流芳百世。

  另一個小弟就是郭子儀了!

  還有一個就是哥舒翰。

  哥舒翰是突騎施舒部的後裔,世居安西,其父親哥舒道元官至安西副都護。

  王忠嗣成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後,提拔哥舒翰為大斗軍副使。

  哥舒翰武藝超群,作戰勇猛,喜歡衝鋒在前,曾在苦拔海、積石大敗吐蕃人,建立殊功。

  再有就是後起之秀,高仙芝!

  高仙芝是高句麗人,長相英俊,弓馬嫻熟,在開元末期被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提拔重用,擔任安西副都護。

  <center>

  </center>

  天寶六年,唐玄宗派高仙芝率領一萬軍隊討伐歸附吐蕃的小勃律國。

  高仙芝深入敵境,先占領吐蕃的連雲堡,後攻破小勃律國,俘虜小勃律國王和吐蕃公主,取得大勝。

  其後,高仙芝憑此大功取代夫蒙靈察,成為安西節度使。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人,他三十多歲才從軍,成為安西節度使夫蒙靈察的部將。

  封常清相貌醜陋,身材瘦小,一腳殘疾,在軍中並不受待見。

  封常清為了得到高仙芝的賞識,費勁了心思,最終,封常清靠著自己的才能得到高仙芝的重用。

  李隆基掃了一眼名將們,笑道,

  「好,有諸公助我,何愁安祿山不平?即日起兵發平盧范陽,平定安祿山史思明之亂。」

  當然,李隆基自然是做了兩手準備,一手大軍壓境,另一手就是派人送去了聖旨。

  雙管齊下!

  ……

  安祿山終於是等到了朝廷的聖旨!

  天寶四年,

  九月,安祿山接到了李隆基的傳召。

  「現在怎麼辦?」

  安祿山臉色陰沉道。

  安祿山最近一段時間在范陽如坐針氈。

  因為王忠嗣被貶,他得到了不少好處。

  雖然他得到了范陽,平盧節度使的位置,

  手中可調動的兵馬更多,但是朝廷的猜忌更多,現在李隆基居然要召他回長安,還許諾他當兵部尚書。

  這不是把人當傻子玩嗎?他現在立了什麼功勞?值得皇帝陛下如此賞賜?

  安祿山是想造反,但安祿山又不是真的蠢貨。

  造反這種事豈是說能造反立刻就行動的?

  造反得有兵馬沒錯,但造反也得有名正言順的理由,要搞好輿情工作。

  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就是讓許多人相信自己說的。

  在古代造反,這一點必不可少。

  歷史上的安史之亂在爆發前期,安祿山利用襖、佛等宗教凝聚了內部,

  同時也找到了一些合適的方法,得到以儒家為基礎文化的漢族官民的支持。

  還包括星象學。

  後人根據嚴復墓志銘記載,安祿山造反前是利用了五德始終理論的,

  以五星齊聚的天象變化作為更換大唐政權的先兆。

  宣傳金土相代之說,是安祿山籠絡人心,尤其是籠絡儒家正統士大夫、世家階層的重要方式。

  有了這些官員和貴族的支持,就有了民意。

  底層老百姓並不知道安祿山是什麼樣子,但底層老百姓相信官員和貴族的說法,相信他們所說的上天的旨意。

  這些輿論工作是由嚴復為首的漢族寒門子弟來統籌,做的非常縝密。

  可是現在才天寶四載,毛都沒有,造個屁的反?

  歷史上還真有不少人相信了安祿山的一套理論,

  也得虧唐太宗留下來的底蘊比較厚,

  這才讓大唐沒有死在安祿山的手上,但是從那之後也一蹶不振了。

  所以有些人說有兵就能反,大概率是袁術之流。

  我有病……哦不,我有兵,我就稱帝了!

  「大夫,要不現在就舉兵了!」

  高尚說道。

  「萬萬不可!」嚴莊說道,

  「現在還不是舉兵的時候,我們內部還有許多人並不願意服從大夫,

  一旦我們舉兵,有心之人假意服從,待大軍動身,最弱之時,他們伺機行動,別說攻打唐軍,我們自己會先亂起來。」

  正當安祿山和他的軍師幕僚們聊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帳外傳來動靜。

  突然門外有傳令兵來!

  「報!」

  「報告大帥,南面有異動,似乎有兵馬調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