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
天幕之上,簡單的做了一段背景介紹!
北方的突厥一直蠢蠢欲動,圖謀恢復祖先的霸業和榮光。
突厥被打下去後,又冒出回紇來補刀。
東北方有契丹在謀求地域霸權。
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正值鼎盛時期,他們走下雪山,積極探索四川、新疆的新世界。
為了守護疆土,大唐必須維持龐大的常備軍。
崩潰的府兵早已不能為國爭光,甚至連保衛長安都做不到,
於是,延續200年的府兵制被徹底拋棄,大唐實行募兵制。
這其中有一個問題。
府兵制下,裝備需要士兵自己準備,國家是不管的。
但是募兵制就不同了,國家需要準備好刀槍、馬匹、糧食來武裝士兵。
唐朝可憐的財政收入,根本不足以維持龐大的常備軍。
不過不要緊,不給錢可以給政策嘛。
在開元、天寶年間,李隆基先後設立十個節度使。
每一個節度使都相當於軍區司令,其實也沒什麼稀罕的。
可是朝廷沒有多餘軍費,只能允許節度使在轄區內收稅。
為了保障軍隊管理權和財政權,朝廷又把地方監察權賦予節度使。
軍權、財權、監察權集於一身,節度使已經是土皇帝。
舊秩序已經崩潰,李隆基又沒有能力建立新秩序,只能對破損的舊秩序修修補補,節度使就是一塊大補丁。
大唐內部的補丁也很多。
要想讓長安擺脫飢餓,就必須重新疏通水利,才能讓江南的糧食運到關中,這個無底洞需要無數錢。
皇帝親軍、中原駐軍雖然打仗不行,但也是一群吞金獸。
李隆基和楊玉環長年累月的撒狗糧,不要錢?
再加上奢靡的宮廷、腐敗的朝堂、迷醉的社會,繁花似錦的盛世中總是飄蕩著一股霉味。
而維持這一切的,只有日漸縮小的稅基。
為什麼李林甫能專權19年、楊國忠可以爬到宰相高位,絕不僅僅是搞鬥爭和裙帶關係換來的,只有一個原因:
他們能在老百姓身上壓榨到錢。
和其他將軍不同,安祿山的情商也很高。
他不僅作戰勇猛,還特別會來事。
搜刮的軍費、戰利品經常被送入朝中,上至皇帝宰相,下至中層官員,基本都收過安祿山的好處。
有能力、高情商、又有政策紅利,安祿山成為風口上的豬。
直到755年,安祿山已經是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全方位負責大唐東北方的戰爭。
而大唐也只有十個節度使。
也就是說,安祿山麾下有大唐三分之一的兵馬。
歷史到這裡已經很明朗了:
國有土地制度崩潰,導致國家財政體系永遠不健康,和兵役制度的渙散。
為了應付複雜的邊境戰爭,李隆基不得不把軍事、財政、監察權力賦予節度使,培養了一堆土皇帝。
朝廷為了挽救財政危機,不得不讓李林甫、楊國忠獨掌相權,才能集中力量撈錢。
李隆基的本意是玩蹺蹺板,讓宰相和節度使相互制衡,自己高高在上充當裁判。
可這樣的模式,玩崩盤是遲早的事。
人一旦嘗到權力的甜味,就很難放下。
李林甫死的早,算是得了善終,楊國忠就不一樣了。
他僅僅做了三年宰相,迫切需要建立功勞來證明自己,安祿山就是最大的肥肉。
安祿山坐擁東北,早已培養了嫡系小弟。
李林甫手腕高超、資歷深厚,足以讓他感動恐懼,可楊國忠算什麼東西?想拿我當墊腳石,看我不先乾死你。
該來的,終於來了。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把大唐腰斬為兩段。
那個讓人只敢談復興、而不敢說超越的大唐盛世,永遠留在歷史的刻痕中,越來越夢幻。
唐玄宗李隆基之前的大唐才配稱之為大唐,李隆基之後的大唐,空有國名而無國基。
靠著太宗李世民的名聲苟延殘喘了一百多年,最後被掃進了歷史的塵埃里,悄無聲息。
……
天幕上雄渾的聲音傳來!
<center>
</center>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冬,安史之亂爆發。
數月後,安祿山就攻陷東都洛陽,稱帝,國號為「大燕」。
由於大唐王朝承平日久,而安祿山早有反意,聲勢浩大,
於是一些州縣的太守、縣令早被燕軍的氣勢嚇得手足無措,望風而降。
天寶十五載,燕軍將領張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譙縣太守楊萬石投降燕軍,而真源縣正是在譙郡地內。
楊萬石降敵後,又逼張巡為長史,並令其向西接應燕軍。
張巡得知後很氣憤,率吏民大哭於真源玄元皇帝祠,然後起兵對抗燕軍,響應的有千餘人。】
這時的雍丘縣令令狐潮已經率全縣投向燕軍。
燕軍任令狐潮為軍將,率兵向東馳援襄邑。
令狐潮擊敗在襄邑的淮陽軍,俘虜了百餘官兵,並將他們囚禁在雍丘,準備殺害。
令狐潮先去見燕軍大將李庭望,淮陽兵俘虜乘機殺掉守衛,雍丘城內頓時大亂。
賈賁、張巡等得以乘亂攻入雍丘,令狐潮棄城逃跑。
最後天幕之上,播放著安史叛軍包圍雍丘的畫面。
安史叛軍如同滾滾洪流碾壓過河北大地,以泰山壓頂之勢,兵臨富饒的河南,至雍丘。
張巡守雍丘之時不過三千人,對手令狐潮有一萬五千兵馬。
午時剛過,正是叛軍犯困之時,清河城的城門打開了。
張巡親自統帥一支兵馬出城,而且是雍丘最精良的一支。
副手說道:
「賊人兵馬兩萬,我軍不過數千,敵眾我寡,難以取勝!」
張巡嗤之以鼻!
這種想法也是雍丘縣諸多官員和武將的想法。
可是張巡力排眾議。
張巡給出的結論也讓眾人震撼:
「若是叛軍沒有招募更多人,我們出城與叛軍精銳作戰,十有八九會戰敗,
但此時叛軍在短時間內裹挾無數降軍,人數增加到數萬,
突然增多的人,不但沒有讓叛軍的戰力更強,反而大大減弱。」
張巡上了,直接莽上去了!
擦,哄小孩玩呢?巡哥,您這樣做真的合適嗎?
這話狗聽了都得搖頭啊!
巡哥,你耍我們開心呢!
這個說法,所有人都反對。
但張巡力排眾議,他覺得自己的判斷是對的。
於是他堅持帶著人出城了。
要不怎麼說,知兵和不知兵天差地別呢?
軍隊的戰鬥力,是通過相互協作,才能爆發出來的。
叛軍陣營中戰鼓聲和喝呼聲起來,塵埃滾滾,聲勢浩大。
張巡的兵馬這邊,有人神色膽怯,但張巡的旗幟卻在最前面,人們見到張巡的旗幟,都鼓著勇氣站在原地。
等叛軍衝殺過來的時候,藏在大軍後面的八百騎兵突然繞道出動了。
這些騎兵是張巡手裡所有的騎兵。
叛軍哪裡料到雍丘這種地方居然還能殺出騎兵來,真是見了鬼了!
主力衝擊被騎兵從側翼沖得慘不忍睹,本來就被強行抓來的一批壯丁,很快就崩了。
叛軍一崩,就出現了人撞人的亂象。
張巡站在高處,振臂一呼:
「建功立業,就在當下,全軍隨我衝殺!」
張巡自稱河南都知兵馬使吳王李祗的先鋒使,親率精銳沖入敵陣!
鰲戰一個時辰,張巡親自帶著三百甲士直奔帥旗而去,令狐潮大驚失色帶頭逃跑,燕軍直接被擊潰。
在張巡指揮下,擊退燕軍多次衝鋒,累計殺傷近萬人,而唐兵也死傷一千餘人;
面對唐軍的抵抗,令狐潮不得已退兵。
吳王李祗聞之,舉薦張巡為委巡院經略。
【於是乎,令狐潮迎來了他的宿命之敵「張巡」】
天幕上的聲音如雷貫,張巡的彪悍卻讓人耳目一新,這位大唐的進士,讓所有觀看天幕的人為之震撼!
靠!這縣令也太兇殘了吧?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張大將軍?
巡哥,別殺了,別殺了,媽媽害怕。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