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于少保和孫太后(二合一,4000字)

  第101章 于少保和孫太后(二合一,4000字)

  大明,英宗朝。🐚♠ ❻9ˢнυx.ᑕ𝕠๓ ♥😂

  就在文武百官翹首以待的時候,窯工于謙,終於是被帶到了天幕之下,就在紫荊城內宮殿外!

  在錦衣衛的護送下,終於被帶到了孫太后面前。

  于謙也不自覺的把目光看向了天幕,結果發現了自己喝醉酒之後的糗事,哪怕是他也忍不住老臉一紅。

  等等……之前不是在播放霍去病?怎麼現在換成我了?

  作為天幕上的主角,于謙一出場,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有人讚許!

  有人嫉妒!

  有人羨慕!

  有人憤恨!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同,可依舊不妨礙于謙成為眾人的焦點,孫太后眼眸輕抬,淡淡的開口說道:

  「於兵部,這天上的事跟你有關係,想不到太宗,仁宗,宣宗都如此看重於你,你可有話說?」

  于謙抬頭望去,赫然是幾個熟悉的笑臉,一臉肅穆的太宗皇帝,滿臉堆笑和善的仁宗皇帝,機敏聰慧的宣宗皇帝。

  哪怕是于謙,也忍不住紅了眼眶。

  只能淡淡的開口道:

  「立於皓月之邊,不弱星光之勢,傍於巨人身側,不頹好勝之心。

  臣,于謙,拜見三位陛下!」

  眾人微微心驚,不愧是于謙,經歷此番大變,卻不能墜其志也。

  與此同時!

  年輕的皇帝下令班師回朝,此等兒戲之舉,頓時讓整個大明都陷入危機。

  在張輔的帶頭下逼迫著皇帝不准撤。

  年輕氣盛的皇帝當然不會被這些勛貴逼迫,下旨班師回朝。

  張輔等人卻知道軍中朝令夕改對部隊的士氣有很大的影響,若是貿然撤退,

  被瓦剌的騎兵咬著,恐有全軍覆滅之危險,然而年輕的皇帝一意孤行,朝令夕改。

  當下便趁著夜色帶領著二十萬軍馬出城回京,而提領護駕任務的就是三朝老將樊忠。

  當張輔等人知道的時候,皇帝早就跑的遠遠的了。

  皇帝成為了逃兵!

  猶如兒戲,奇恥大辱。

  眾將軍無奈只能一路尾隨,幾十萬大軍和民夫稀稀拉拉的散落。

  朱祁鎮在王振的帶領下,絲毫不管此時形勢緊迫,當起了旅遊皇帝,

  從原來的路線大搖大擺的撤退,中間還去了一趟王振的家鄉!

  二十萬大軍被訓得沒有半點脾氣,士氣低落萎靡。

  冒著大雨的眾人來到了土木堡,在前方三十餘里就是軍事重鎮懷來,可朱祁鎮又下令停止大軍前進。

  如此行軍也招來了瓦剌大軍。

  王振看到了蒙古人的騎兵,也是驚慌失措沒有一點章程!

  兵部尚書鄺埜有些軍事素養,臨危不亂,立即下令由騎兵部隊進行阻截,其餘部隊修築工事。

  在營帳之中,朱祁鎮已經沒了剛來時的意氣風發,

  多日的行軍早就讓他精神疲憊,現在又被蒙古人的兵馬圍困在土木堡,慌亂至極。

  「樊忠,下令撤軍。」朱祁鎮看著樊忠數道。

  剛剛修築好的工事,士兵們還沒有休息一會兒呢。

  樊忠臉色變了又變,再去看看周圍,只能領命。

  當下兵卒們都開始罵娘了!

  「這是什麼狗屁倒灶的事兒?」

  「咱們到底是來打瓦刺人的?還是來亂跑?」

  「還走?還走?哪個龜兒子想出來主意想累死老子?」

  「陛下不是要御駕親征嗎?怎麼看到瓦刺人就跑?」

  「狗屁,皇上的命可比我們的命金貴多了。」

  士氣低迷的明軍,在皇帝想要逃跑之後終於崩潰。

  不過在磅礴的大雨中,慌亂行軍的明軍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後方戰馬奔騰,彎刀出鞘。

  一名士兵看到了在雨幕中衝出的蒙古騎兵,高呼一聲:「蒙古人來了,蒙古人來了,迎敵,迎敵。」

  後隊的士兵開始抽出自己的武器列隊迎敵。

  對騎兵有較大殺傷力的火器此時卻被大雨浸濕,無法使用。

  倉皇組成的第一層防守被瓦剌騎兵輕而易舉的衝散,

  而後瓦剌騎兵如入無人之地,肆意斬殺明軍。

  明軍組織不起來一場像樣的反擊,到處都是明軍痛苦的嘶吼聲。

  自洪武朝延續六世,縱橫漠北塞外不可一世的明軍經歷了第一次大慘敗。

  亂象已生,潰敗之勢已顯。

  朱祁鎮早就六神無主,而王振也是慌亂不已,他何時見過這種陣仗,當下不斷的口呼護駕!護駕!

  樊忠立即組織反擊,可此時明軍軍心渙散,士兵只想逃跑,陣型也不復存在,將令根本就傳不出去,即便傳了出去,也無人理會了。

  樊忠心中惱怒之際,看到在朱祁鎮身邊還在咋呼的王振,胸前一口悶氣無處施展,手持鐵錘,拽著王振,口中高呼:「我為天下誅此國賊。」

  「將軍,饒命,將軍饒命,陛下救我,陛下救我。」

  王振不斷求饒,樊忠置若罔聞!

  在此次大混戰中,護衛將軍樊忠怒喝:

  「王振老賊,是你這奸佞誤國葬送我大明五十萬將士,汝罪惡滔天,饒你不得,吾為天下誅此賊。」

  「將軍不可!」

  樊忠銅錘狠狠的砸下,僅僅是奮力一擊,樊忠就將土木堡之變罪魁禍首給砸死!

  叫門天子朱祁鎮,一時間呆若木雞!

  看著自己心腹太監冰冷的屍體,眼神空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王振死後,樊忠也因為寡不敵眾而戰死!

  叫門天子見沒有辦法突圍出去,乾脆自己跳下馬來,面向南方盤膝而坐。

  本來瓦剌兵想過來剝取英宗的衣甲,但又見英宗的衣甲與眾不同,

  實在不敢輕舉妄動,便和幾個人將英宗押到了也先之弟賽刊王那裡。

  在賽刊王斥問英宗的時候,英宗不僅沒有回答,還反問賽刊王的身份。

  這一下賽刊王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英宗,又將他送到了也先那裡。

  也先見到叫門天子之後,立即向英宗行了個君臣禮,然後又獻上各種野味美食,等清點完所有繳獲的物資之後,開始挾持朱祁鎮向北京進發。

  由於土木堡之變的發生,明廷內外矛盾被明顯激化,並且日趨嚴重,而大明朝的統治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在這場變故之後,明廷不得不面臨以下幾個慘烈結果:

  武勛貴族被全殲;

  文武系統全滅;

  三大營整個覆滅。

  在這些陣亡的武勛貴族中,不乏軍事才能非常出眾,堪稱明軍支柱的存在。

  也是因為武勛貴族的大面積凋零,使得明朝文官開始坐大。

  可以說從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就很難再湧現出軍事才能異常出眾的良將,在後期的對外戰爭中,明朝也逐漸變得越來越被動。

  明朝與蒙古的戰爭起因,也是由明英宗寵幸的宦官王振所引起。

  <center>

  </center>

  蒙古和明朝雖然說有亡國讎恨,但是時間是抹平傷痛最好的解藥,所以到了英宗時蒙古其實和明朝建立了貿易往來,相互之間互通有無。

  而蒙古人到明朝進行商貿活動,一般都需要對王振進行賄賂。

  可是久而久之,也先卻覺得每年要給王振送大量金銀珠寶實為憋屈,所以他減少了給王振的賄賂,這使得王振內心極度不滿。

  也先不願在一直給王振賄賂,他決定出兵攻打明朝邊境。

  也先率領瓦勅軍隊分兵四路對中原發動進攻,分別突襲中原遼東,甘肅,宣府,大同。

  就此引發了蒙古騎兵分為四路,從四個不同的方向對大明帝國分別發動了進攻。

  其中第一路攻擊遼東,第二路攻擊甘肅,第三路攻擊宣府,最後一路由也先自己統領,攻擊大同!

  戰爭就此全面爆發。

  明英宗朱祁鎮覺得自己為天朝上國,便親自御駕親征。

  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迎戰敵人!

  行軍作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必要的條件。

  一場戰爭比拼到了最後還是對於國力的比拼。

  王振做為大軍實際統帥,他本人對於文化知識略懂一二,對於行軍作戰卻一概不知,這其實也註定了明軍會失敗。

  這也就是為何于謙怒斥英宗皇帝,為賊爭取公道,這一切的源頭都壞在了王振身上!

  畢竟當年于謙向太祖敬獻的軍策:互開邊市,公平公正,可當百萬大軍!

  可這一切都毀在了貪婪的王振手上!

  明軍主力在土木堡覆滅的事情還沒有傳到京師,眾人還在看著天幕,絲毫沒有察覺威脅到來。

  天幕之上!于謙多年征戰的畫面一閃而過,直接來到朱棣駕崩之後!

  仁宗皇帝的靈堂內,

  「皇上,你要到哪裡去,你要去哪?

  現在所有的藩王都回到京師之中,你敢在靈前動刀,不出三月全國皆反!」

  「他們兩個不會臣服於我!」

  「放屁!」

  天幕之上,不僅出現了于謙硬懟太宗,甚至出現了于謙怒懟宣宗皇帝的事情!

  大明這些大臣這才明白,他于謙於大人!居然敢當著皇帝的面罵對方放屁!

  勇!

  太勇了!

  不愧是國朝第一狂士啊!

  孫太后幽幽的看著于謙,輕笑著說道:

  「于謙,你的膽子可真大,連我都不知道,先帝在你這裡吃了這麼大的虧呢!」

  于謙確實毫不畏懼,雖然身上穿著破爛的窯工衣服,可他的氣質卻高如萬丈深山,深谷幽蘭,不卑不亢!

  直見他拱手說道:

  「草民,無愧於心!無愧於大明!」

  「好,好你個于謙,那我倒要看看,你如何和人家霍去病相提並論,如何能成為天幕之上的能臣。」

  孫太后壓下怒火,淡淡的開口說道。

  于謙傲然挺立,不自覺的用著他的刀眼瞥著天上的一切,他也非常的好奇,為什麼天幕會播放自己的事?

  天幕之上,赫然又播放了于謙之前頂撞叫門天子的畫面,(就不重複寫了,前面劇情有!)

  大明朝的大臣們面面相覷,好像這一幕就在眼前!

  于謙義正言辭的說道:

  「太后,您要是為了寵愛皇上,就耗費國力去發動戰爭的話,那麼大明就會大禍臨頭,那跟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又有何不同?

  周幽王就是為了博妃子一笑,您現在的做法和他有什麼不同?後世的史官又該如何寫你?」

  「于謙!放肆!」

  「于謙,你真不怕本宮殺了你?」

  「苟利大明,不避斧鉞!」

  ……

  大秦。

  秦始皇嬴政的眉頭微皺,公子扶蘇,卻從對話中得出結論:

  那個少年天子想要發動戰爭,想要為百姓和官吏討回公道!想要用赫赫的戰功證明自己!

  公子扶蘇突然覺得,這個叫朱祁鎮的皇帝,跟自己有點像啊!

  於是他笑著說道:

  「父皇,這于謙怎麼這麼狂妄啊,這些個皇帝和太后全被他頂撞完了,

  這個叫朱祁鎮的少年天子,不就是想建立戰功嗎?何錯有之?」

  秦始皇卻是眉頭微皺,淡淡的分析道:

  「現在還不好說,就看這場戰爭的結果如何,若是這少年天子能夠取勝,那說明這于謙不過是個酒囊飯袋,只會侃侃而談的狂士罷了!

  若是這少年君王不勝不敗,這于謙更是該殺,怎能詆毀君王名聲?

  除非這少年天子敗了,所以這天幕才會宣傳這位叫于謙的……妙人!」

  秦始皇嬴政看著于謙諸多身份,也不好給他下結論,到底是個文臣還是個武將!

  秦始皇哪裡知道?

  這大明的叫門天子,何止是大敗?

  就連大明朝的褲衩子都輸掉了,斷送了精銳的明軍三大營,打光了軍方的武勛,打斷了大明的國運,自此戰過後,大明再也無力北伐!

  大唐。

  李世民笑著說道:

  「魏徵,魏愛卿!此人倒是和你有幾分相像,不知然否?」

  魏徵笑著說道:

  「陛下,此言差矣,臣遠不如這位於大人,這於大人懟過的皇帝皇后可比臣多呀!」

  「哈哈哈!!」

  大唐的君臣們,笑作一團。

  大宋。

  趙九妹激動的幾乎要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有放棄!

  他差點就要下令,徹底放棄這天幕了!

  沒想到,除了諸葛丞相之外,終於又讓他等來了一位文臣!

  好啊,實在是太好了!

  這位鐵骨錚錚的于謙於大人說的好啊!

  就在這麼一瞬間,趙九妹就給他打上了同夥的標籤!

  因為在他眼中:

  少年天子朱祁鎮,居然要親自北伐,還要御駕親征!

  這是什麼行為?這是妥妥的傻子行為呀!

  對於這種做法,他肯定要瘋狂的打壓和壓制!

  至於這位叫于謙的文臣,不僅有才華橫溢,並且直言勸誡,忠貞不二!

  為了阻止「北伐」,甚至不惜頂撞當朝的皇帝和太后!

  這樣的忠貞義士不正就是朕所缺的人才嗎?

  於是咱們九妹衝著宰相秦檜使了個眼色,然後幽幽的開口說道:

  「丞相以為這人言行如何?」

  秦檜會意,立刻拍著胸脯信誓旦旦的說道:

  「官家,妙啊,于謙,絕對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啊!」

  「哈哈哈,朕也覺得如此!」

  ……

  大明,洪武年間!

  太祖朱元璋的臉色已經黑如鍋底,而燕王朱棣則是儘量的把自己的身子壓低,

  整個人匍匐在地上,唯唯諾諾,不敢看人!

  最後還是馬皇后心疼朱棣,在旁邊勸著說道:

  「陛下,棣兒是我從小帶到身邊養大的,要是他真生了什麼謀逆之心,那就都怪我這個養母沒有教好,

  我一向都是視如己出,所以知道他斷不可能是那種隨意造反之人!

  肯定是其中出現什麼變故,再說這事還沒發生呢,咱們也不能因為這種莫須有的事情加罪於他。」

  看到馬皇后替朱棣解釋,朱元璋的氣也消了不少,好歹也是自家兒子,畢竟是親生骨肉!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朕會一直盯著你,老四啊,把兵權交了做個閒散的王爺吧!」

  「是,兒臣遵旨!」

  朱棣出了一身的冷汗,卻是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