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近黃昏,夫子親傳,花落寧缺!

  第70章 近黃昏,夫子親傳,花落寧缺!

  暑氣漸遠,金烏西落,只是近了黃昏!

  看台上的朱紫,所坐之處,空出來了不少椅子。

  觀這樣一場登山,又時值暑氣,陛下又不走,自然無人敢先行離去。

  書院後山不得干涉朝堂事務,本就是書院鐵律,已成定例。

  故不少上了年紀的朱紫,沒有挺到黃昏漸近,已然是暈了過去。

  在回春堂的執事照料下,從看台上抬了下去,直奔回春堂而去。

  對此唐王李仲易,並未有過多的苛責,暑氣炎炎扛不住,也是常理。

  書院的教習們,也是落座於椅子上,本該一個時辰,便要傳遞一次消息的書院教習,也未見從山道上走出。

  顏瑟心神已亂,李青山看在眼中,卻也是無能為力。

  若是夫子他老人家不在,他師兄尚可搶一搶,可夫子在山上,誰又敢搶呢?

  不遠處,陳玄陽神復歸於本身,沉寂的識神,亦是於剎那間復甦,只是雜念不起。

  陳玄雙眸微睜,似乎是看到了,山頂大樹下,正在向著夫子行禮的少年郎,說道:「隆慶、江純皆敗,夫子親傳,花落寧缺!」

  暮日黃昏近,看台之上唐王李仲易聽聞此言,愁眉舒展開來。«-(¯`v´¯)-« 6➈丂𝕙Ǘ乂.ςⓄⓜ »-(¯`v´¯)-»

  四公主李漁,眉眼間滿是笑意,軍卒登山,而一步登天,渾圓的王位徹底穩固。

  王后夏天無喜無悲,只有在看向唐王李仲易時,滿眼的溫婉。

  於唐國而言,這也是最好的結果了,夫子親傳,未曾花落隆慶,便是最好。

  邊關軍卒,奮發圖強,考上了書院,又入了書院後山二層樓。

  於唐國百姓而言,便是莫大的激勵,沒有人會去深究,這名邊關軍卒的生平往事。

  只會去關注,這邊關軍卒取得的成就,書院十三先生,其輩分於人世間,已是巍巍之高矣。

  葉紅魚失神道:「隆慶、江純皆敗,唯有一寧缺,登上山頂,拿下那水瓢。」

  「夫子第十三位親傳弟子,可不會靜坐於後山,享寧靜之喜樂!」

  西陵神殿不養廢物,唐天啟元年的舊事,並非是天衣無縫。

  光明大神官衛光明被打落天啟,囚於樊籠之中,唐宣威將軍被滿門抄斬,無一人倖免。

  可對比卷宗上那些人,長安城內近來死了很多人,林零能夠得到的消息。

  如何能夠瞞得過她,寧缺便是當年的漏網之人,可寧缺又是如何活下來呢?

  陳玄側過身子,看向了書院前院的方向,平靜的說道:「執迷而不悟,書院十三,執於其中,尚不曾看清,如何會待在後山,享寧靜之喜樂。」

  「世間不可知之地,觀內也好,寺中也罷,出來行走,旁人敬畏有加,敬畏的是其人,而非是觀主,亦或是講經。」

  「夫子親傳,行走在這人世間,世間修行者見了,要禮讓三分,又要敬畏五分。」

  「可若書院十三,執迷於其中,不得而出,便是夫子之錯!」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而非是徒弟要仗著老師的名頭,於人世間橫行霸道。」

  若是如此,師者,何以稱之位師也!

  又傳了什麼道,授樂什麼業,解樂什麼疑惑呢?

  「阿彌陀佛!」

  「陳施主,所言甚是。」

  黃楊大師宣樂聲佛號後,言道:「如此而位為之,夫子當有錯矣,可無人敢言也!」

  那可是夫子,他來到長安數十年之久,尚未曾見有人言,夫子會有過錯。

  可儒家亦曾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焉!

  夫子已是聖賢,如何會有錯呢?

  一如西陵神國,無人敢言觀主之錯,一如月輪無人敢言講經之錯。

  更如人世間,無人敢言之錯啊!

  陳玄回正身子,雙目看向樂,手握佛珠的慈祥老僧,說道:「大道無形,生養天地;大道無名,長養萬物,不為夫子而存,亦不為觀主,講經而終。」

  「吾先前與書院教習,辯對錯而言本無對錯,夫子本無對錯,可於吾而言,便沒有這樣的道理,於人世間更沒有,這般的道理。」

  若是仗著老師的身份,便可逃避斧鉞之刑,於人世間,寰宇之內,強取而豪奪。

  這般行徑,儼然已失真道,與道絕緣矣!

  黃楊大師神色如常,只是多了些許笑意,說道:「道門真修,除觀主外,無人出陳施主左右。」

  長安城死了很多人,有人認為自己做得天衣無縫,可殊不知其行徑。

  早已是漏洞百出,長安府尹上官揚羽,若是蠢貨何以能,坐上長安府尹的位子數年不倒?

  國師李青山神色凝重,手中那枚精美的雲子上,出現樂道道裂紋。

  暮日黃昏近,金烏西落時,恐怕今日事,難已善了啊!

  顏瑟長嘆一口氣,意味深長的說道:「師弟,我上山去見見夫子!」

  李青山拽住了顏瑟衣袖,言道:「何至於此啊?不該如此啊!」

  顏瑟灑脫道:「我這一輩子,都沒碰見一個良材,今日既見,豈可防手。」

  「今日諸國使臣皆在,神殿中人也在,夫子定不會食言而肥!」

  他從椅子上起身,走下了看台,朝著山道走去,無人敢於上前阻攔。

  依書院的道理而言,在場的書院教習,在輩分或是修為上,不及顏瑟多矣。

  這時山腳下,某位書院教習,奔跑著喊道:「夫子第十三位,親傳弟子為,書院學子寧缺!」

  「夫子第十三位,親傳弟子為,書院學子寧缺!」

  一連數聲,響徹了數座看台,不少人懊惱不以,方才朱紫們,亦是風雅相較。

  如今也是輸了不少珍奇古玩,先前壓了寧缺的那幾位,自然是贏家通吃。

  有了消息,唐國的顏面保住了,本來想要離去的朱紫們,現在卻又坐了回去。

  顯然是事情有變,太史令接過僕從遞過來的文房四寶,就那麼鋪在了椅子上。

  朱紫們間爭鬥頻頻,可卻無人願意去得罪太史令,春秋筆法春秋。

  誰不想死後,有一個好名聲,可就那麼一筆法春秋,好壞便能更易。

  山道處,兩名書院教習,抬著擔架走了下來。

  擔架上的那人,正是書院嶄新出爐的十三先生。

  差了半步的隆慶,失魂落魄的跟在後面,江純則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之神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