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以瓢飲水的書生,對錯之辯!
舊書樓內。
陳皮皮看向了自家這位三師姐,可謂是大氣都不敢出。
雖然三師姐以天地元氣,阻礙了與陳玄的對話。
但是身為道門的天才,又是夫子親傳弟子的陳皮皮,已然通過唇語。
清晰明了的知曉了,三師姐與陳玄的那一番對話。
那是昊天之下的禁忌,若是放在其他國度中,那番對錯之辯,無異於是大逆之辯。
可這裡是唐國,這裡是書院,所以方才的那番對錯之辯,也就不再大逆。
在遠處觀望的書院學子們,也是紛紛四散而去,他們可不敢惹怒一位書院教習。
在書院的第一堂課上,他們已經學會了書院的道理,恰好教習的拳頭足夠大。
許久之後,余簾重新坐到了椅子上,只是捏著狼毫的素手,再也寫不出一個簪花小楷。
「唉!」
余簾的一聲嘆息,讓一旁的陳皮皮打了個激靈,忙不迭的就要跑下舊書樓三樓。
余簾見此情形,眼神微微一變,看向了神色慌張的陳皮皮,說道:「皮皮,你跑什麼,我有讓人感到害怕嗎?」
陳皮皮停下腳步,看著三師姐臉上未曾消退的寒霜,搖頭道:「三師姐,皮皮可什麼都沒有聽到。」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他就不該來這舊書樓看陳玄的熱鬧,看來看去自己反倒是成了熱鬧。
陳皮皮躲閃著余簾的目光,但神色的慌張,已然出賣了他。
「算了算了,也到正午了,你也該回去給老師做飯了。」
余簾溫和一笑,放過了陳皮皮。
她的心亂了,因陳玄的那句『本無對錯』,可怎會本無對錯呢?
西陵污衊明宗為魔宗,又怎會無錯呢?究竟孰對孰錯呢?
陳皮皮雙手交叉行禮道:「三師姐,那皮皮告退!」
隨後陳皮皮轉身,捏著衣角朝著舊書樓下走下,此時的他不禁感慨起陳玄的神秘。
那番對錯之辯初聽,不覺其中之意,可細細深糾,卻有弦外之音。
待到陳皮皮走後,余簾也是將桌案稍作收拾後,走下了舊書樓。
往來的書院學子,皆是行弟子禮,余簾則是微微點頭,以作回應。
那些在書院待了兩三年的學子,對於這位性情溫和的女教習,早已是很是熟悉。
但是自從前些年發生的那件事後,便再無學子敢對這位女教習,起什麼非分之想。
沒有了非分之想,剩下的自然只有敬畏。💗✎ ➅➈𝓼нυ𝔵.𝓬ᵒM ✌👹
余簾沿著清幽小徑一路行過了書院前院,沿著曲折蜿蜒的山道前行。
走了約莫兩刻鐘後越過了柴門,來到了書院後山。
遠處瀑布自數十丈的山崖上傾斜之下,在下匯聚成了一方清澈湖泊。
湖泊之中有一隻大白鵝,高傲的昂著頭,在湖水中遊走著,像是在巡視自己的領地。
不時還發出「嘎嘎.嘎」的叫聲,著實是有些擾人清靜了。
湖泊對岸的林中不時傳來琴簫合奏之聲,悠揚婉轉且空靈寂靜,可洗滌心靈。
湖畔某塊平滑的青石側,一身破舊棉襖的中年書生李慢慢,隨和的坐在那裡,手中一木瓢中,盛滿了清澈的湖水。
看書以瓢而飲水,知者樂,水;仁者樂;
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不外乎如是也。
余簾走到青石側,看著仍舊以瓢飲著湖水的李慢慢,很是溫和的問道:「大師兄,師妹有惑,不知大師兄,可解否?」
她心中本就有疑惑,與陳玄先是論禮,後論對錯,心中疑惑更甚。
疑惑亦是心魔,心魔既出,已是避無可避。
李慢慢將瓢中湖水飲盡,起身後有些拘束的說道:「三師妹,不知是何疑惑?」
人在一生中總有著這樣那樣的疑惑,或大亦或小,或難亦或易。
其中最大最難的那個疑惑,便是心中之魔,猶如蝕骨之火,燃起之時便不得熄滅。
這也是為何,他這位三師妹,會在舊書樓中,抄寫樂二十多年的簪花小楷。
從當年的一個六七歲的小姑娘,到如今的二八佳人,受人尊敬的書院前院余教習。
余簾看向了微波蕩漾不止的湖面,說道:「旬月前與陳玄論禮,辯難我不及也。」
「書院之禮,非恆也,的確無法駁斥,因永夜懸於人世間。」
「今日卯時一刻,又與陳玄論及魔宗、西陵之對錯。」
「太平道陳玄言『本無對錯?』敢問大師兄,何為本無對錯?」
枯坐舊書樓,抄寫簪花小楷二十年,本以為能祛除心中之魔。
可誰想心中之魔越盛,已到了尾大甩不掉之時,她已然快壓制不住境界了。
李慢慢手中摩挲著那木瓢,最終還是忍住了心中的某個念頭,她平靜的說道:「三師妹,書院之禮,是老師的禮,的確是非恆也,此言無錯。」
「可陳玄入院試七科甲上,已然尊書院之禮而行。」
「至於本無對錯,三師妹這般問題,你若是來問我,也只能得到本無對錯這個答案。」
西陵對嗎?西陵錯嗎?
魔宗對嗎?明宗錯嗎?
孰是孰非,孰對孰錯,本無對錯,執於他人口中對錯,最終難受的只能是自己。
余簾神情激動的問道:「大師兄,師妹仍是不解,為何是本無對錯。」
李慢慢嘆息道:「三師妹,本無對錯,便是本無對錯,執著於此,心魔何時能消。」
這時夫子從二層小樓那裡走了過來,陳皮皮端著一盤美食跟在夫子身後。
夫子一邊吃著陳皮皮做出來的美食,一邊看向了神情激動的余簾,說道:「余簾,伱已在舊書樓,抄寫了二十年的簪花小楷。」
「為何還看不破,陳玄這小子的一句本無對錯?」
「世俗的眼光,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去繼續抄寫簪花小楷,記得少跟陳玄那小子辯難。」
「道門的真修,於辯難之上,少有人能及。」
對錯之辯,本無對錯。
對錯皆是他人所觀之論,他們所觀之論,豈能影響自己所觀所見。
本無對錯,不是真的說沒有對錯,而是要不能聽信他人所觀之對錯。
信,就不要懷疑,自己所修的之道,若自己都不信,那麼何來讓旁人相信。
道門真修,對錯之辯,其心不良啊!
余簾行禮道:「老師,請恕弟子愚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