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龍化虎變

  第687章 龍化虎變

  太初元年四月底,征討大都督蕭元度統軍進至滄州南部,以何六為先鋒,先下丰南一城。

  有滄州之死敵五部族地配合,一路攻城拔寨有若摧枯拉朽,進展十分順利。

  李泉聞訊後領兵回救的同時飛書譴叔父族兄數人為帥,先行發兵阻擊。

  在連死幾員大將丟失了數個戰略要地後,李泉方才趕至。

  滄州軍方面城池堅固兵馬眾多,李泉又極勇猛善戰,戰事因此變得愈加激烈。

  節節勝利的大宣軍短暫受挫,攻勢被迫中斷,後重整旗鼓,調整戰略、另作部署,李泉敗走。止戰半月,先鋒軍與北融歸樂兩路大軍匯合,李泉又復敗,負傷逃回褒陵。

  逃跑過程中,滄州軍轍亂旗靡、丟盔棄甲,降者無數,隕於崖谷死者又無數。不過到底還是讓李泉給跑掉了。

  此後蕭元度率包括惡夷死囚以及五部族援軍在內合十餘萬軍繼續向北推進,聲勢浩大,志在必得,於七月底逼近滄州治所褒陵所在。

  褒陵城形勢險要,又有重兵把守,從正面進攻極難取勝。

  與麾下諸將合議以後,決定採取聲東擊西避實就虛的戰法。

  於是隔河紮營,並於軍營附近遍插旌旗,還把所有的戰車投石車滾木車等集中於此。白日裡軍士們擂鼓吶喊弄得天震地駭,晚間則火把通明調兵遣將忙個不停。

  褒陵守軍臨此大敵,個個神經繃緊,日夜防範著大宣軍隊從此處渡河。卻哪裡知道,蕭元度早已把主力部隊往另一個方向調動……

  李泉發現後已來不及多做布防,率全部兵力倉促出城迎敵。雙方激戰於褒陵城外的隆盛陂。

  兩軍開戰前蕭元度就有明令在先:後退者即刻處死,前行者封官拜將。是以大宣軍人自為戰,士無反顧之心。

  反觀士氣低落的滄州軍,軍心已然渙散,死戰之志全無。

  最終,大宣軍三戰三捷。

  滄州軍敗散後逃回城內,蕭元度乘勝攻入褒陵,李泉見大勢已去,自縛到中軍帳前,投降大宣。

  李泉投降之後,餘下各郡縣皆不戰而下。

  -

  「王師大捷!王師大捷!!」

  「國君千秋無期!大宣霸業萬載!」

  巋然上出重霄的鎮海樓,登至第五層,全城景像便歸一覽之中。

  微服的姜佛桑此刻就在鎮海樓中,居高以臨下,到處都是吶喊歡呼聲、奔走相告聲,還有不少人喜極而泣。

  這場戰事持續了不到半年,無形的陰雲壓在南州上空便有半年。而今陰雲總算散去,大宣勝了。

  前段時間為安民心以及穩定國內形勢,也曾通過多種渠道有意釋放勝利信號。每有好消息傳至,便讓衛士舉著竹竿,掛著寫有捷報的布,四處奔走、告知天下。

  但當真正的勝利到來,才能感知到那種發自肺腑的激動澎湃之情,也才能換來眼下普天同慶的局面。

  遠不止如此。

  此前埋怨她的有,暗罵她的有,詛咒她的亦有。

  而今朝野間再不聞不滿聲,皆是對她的頌讚之聲。

  也愈發信實了她是天命所歸的君主,註定將帶領南州走向強盛。

  耳邊又響起一道聲音:「篡弒也好,盜國也罷,別人罵就權且讓他罵著。並不是說粉飾無用,而是無論怎麼粉飾,功勞都才是唯一的真理。老百姓其實並非真地在乎那王座上坐著的人究竟是不是名正言順,是順位繼承還是篡位奪權。上位者只要切實施展自己的宏才大略以濟斯民,給黎民帶去希望,讓他們看到實打實的好處,那麼他們自然會心悅誠服,認可你、念你的好,進而服從你的統治……」

  「恭喜大王!」陪侍一旁的商泉陵拱手道賀。

  此戰功成,功標青史,非但萬民歸心,朝臣更無不敬仰畏威,國君的王位再無可撼動,政令也將在舉國上下得到進一步的統一。

  此後王意為尊,令行禁止。先前諸多不敢想,或敢想暫時亦不敢做只有往後無限推延的事,都能夠提早考慮、早日實現了。

  當然,遺憾亦有。

  逢中州大亂,本指望拿下滄州後能夠再進一步,然而差不多就在滄州被攻克的同一時候,中州的動盪也被掃平。

  黃裕率神甲軍起兵以後,各地群起響應。諸路勢力中尤以蕭家為雄。

  蕭家欲過瀚水,受到九牢山阻攔。蕭琥似乎知道九牢山與黃裕的關係,直接派人赴九牢山商談聯軍之事。

  直到年初蕭家才擊退北涼兵馬,黃裕本指望九牢山能夠牽制住蕭家一陣子。

  有馮顥和申屠競在,也的確抵擋了一陣子。然而蕭家在與北涼交戰中雖有損耗,家底還在、兵多將廣,九牢山的那點人馬又豈是豳州軍的對手?

  況且既然都打著勤王討逆的旗號,他們又有什麼理由阻止豳州軍南下?

  南地方面若能速戰速決也倒罷了,偏事與願違。裴遨為政不行,帶兵卻是一流,他帶出的江州軍與京陵兵馬合圍包剿之下,黃裕在南地的進展並不很順。

  時機稍縱即逝,蕭琥也不會有多少耐心……

  那麼究竟是捨身一博,還是選一邊下注?

  黃裕在與申屠競馮顥二人商議之後,認為天不予時,最終還是同意了聯軍。

  蕭家本就勢大,又值此亂局,所謂聯軍其實等同歸順。

  而有了九牢山和神甲軍的助力,豳州軍如虎添翼,挾破竹之勢很快攻至京陵。

  裴遨派兵迎戰,黃裕的大名再加上豳州軍的威猛,京陵駐軍鬥志全無,倉皇出逃的裴遨於江州兵敗被殺,短命的晉朝就此終結。

  少帝被迎回京陵後,封保駕有功居功至偉的蕭琥為齊王,擔任太宰一職,同時都督江州豳州等七州軍事……

  中州的動亂既已落幕,自然也就失去了乘虛北上的良機,反要防著中州那邊派兵收復滄州。

  姜佛桑早便猜到馮顥他們可能要擇一方歸服,果然還是歸服了蕭家。

  紛紛亂世龍化虎變不可端倪,總是推著人往意想不到的方向走。昨日舊友已然站在了彼此對立的一邊,他日再見……

  既成定局、徒思無益,且走且看罷。

  遺憾雖有,也只是感情上。

  理智上,一年之內連經兩次大戰,耗財勞眾,國庫吃緊,國力也需恢復。

  征滄州已是勞師襲遠,師勞力竭的情況下,戰線再度拉長,縱使糧草兵源都能從滄州那邊補足,也難取得大的成果。

  況且滄州剛剛拿下,隨時都有亂起的可能,屆時就是腹背受敵了。

  當初收到消息第一時間選擇出兵,防的就是中州那邊早早平定後派軍來救滄州。眼下其實已是再好不過的局面。

  姜佛桑倒不認為中州會急著發兵滄州。

  蕭家與北涼的一戰,即便不是元氣大傷必然也是傷筋動骨,南下又先後與九牢山以及裴遨的江州軍數次交鋒,兵力急需恢復,現有成果亦需鞏固——京陵水深,蕭琥這個權臣又非出自望族,如不能憑權勢與武力將盤根錯節的世家大族徹底一掃而空,想站穩更得費點心思。

  而且據新近傳回的消息,蕭琥肩傷復發,已是積重難返。豳州軍進駐京陵後的一應事宜都是蕭元胤在坐鎮處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