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君臣生隙

  第579章 君臣生隙

  而對五仁來說,這一切是順手而為,也是不得不為。

  最開始她只把這些當做一場為求存而不得不進行的冒險遊戲。

  但是慢慢地,隨著她與身邊人建立了更多更深入的聯繫,她仍然無法完全融入這裡,卻也再難作為一個純粹的旁觀者。

  因為目之所及,民生疾苦是真、哀鴻遍野是真,她所遇到的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而不是冷冰冰地NPC。他們泣的淚、他們流的血,昨日還鮮活談笑轉眼便逝去的生命,一切都是真實的。

  五仁做不到對這個真實存在著的世界視而不見。

  她覺得,南州需要一位好君王來救這些苦難的人們於水深火熱,而史弼確有那份天資。

  所謂天資,除了武力,再就是流徙途中凡有疾病窮乏者他們兄弟常盡己所能營護振救,這份助危扶困的熱心和對弱小者的憐憫恰是五仁最看重的,所以盡己所能地去輔助他。

  她既知道史弼的長處,自然也知道史弼的缺陷,便想方設法開闊其眼界充實其思想,不讓這些限制他的潛力,成為他致命的弱點。

  她也清楚流民起事的局限所在,保守性、分散性、狹隘性、自私性,基礎薄弱、內部矛盾、管理不力、執政無能,取得一定成果後便貪圖享樂……既然知道,就都可以避開或設法糾正。

  也的確都達成了。

  比起其他那些打到哪算哪、沒有明確目標和長遠規劃的流民軍,他們的隊伍走到了最後。

  比起那些個目光短淺自身水平不高,又不肯請有深厚學識的謀士來為自己出謀劃策,唯恐謀士武將搶了自己風頭的領袖,史弼對她予以充分的信任,肯聽從她的建議廣納人才,且毫不吝於分權。

  可很多事,往往都是猜中了開頭、難以料中結尾。

  不,結尾其實也料中了。

  只是總懷有一份僥倖,覺得自己會是那個例外。

  可這世間既無新鮮事,又哪裡來的例外人呢?

  大成建立以後,史弼以輔國太尉之職許五仁,以報答她輔佐之恩,也是想要她繼續幫自己治理好這個國家。

  拔幽滯、顯賢才,外修兵革、內興官學,勸課農桑、教以廉恥,無罪而不刑、無才而不任……這些只是基本。

  此外五仁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集權、抑制勛貴、發展經濟,不到三年就使得田疇修辟,府庫充盈。

  然就在此時,發生了一件事——史弼突然萌發了稱帝之意。

  坐穩國君之位的史弼,見國內局勢安定,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北邊的燕朝積弱已久、自顧不暇,且宣和之亂以後大越就已不再奉燕稱臣,大成就更不可能再以藩屬國自居,既如此,他何不稱帝而要稱王呢?

  史弼來詢問五仁的意見,五仁自然是勸阻。

  大越開國之君屠佗也曾稱帝,後來還是取消了帝號。

  除了中州君王的和撫之策,還因為那時分裂的中州已經重新一統,南州對中州來說或許棘手,但天無二日,真要惹惱了那邊,等其恢復元氣,想要征服南州不是全無可能。

  而且屠佗是一個很實際的人,他並不認為俯首稱臣是一件丟臉的事。

  反而藉此機會賣給中州天子一個面子,以此換取更多優渥條件,從而大力與中州地區通商,為南州創造了和平的生活環境,也促進了本國的經濟發展。

  大成初立,此時貿然稱帝,無異於宣告要與中州的天子爭奪天下。

  說不定會讓內里矛盾重重的燕王朝團結起來、揮師南下……建國未久、民生初穩,豈能再把百姓拖入戰爭的泥沼?

  史弼卻不肯聽。

  屠佗雖未明著稱帝,在國內卻一直用著帝王的名號,只有派使者赴中州朝見天子時才稱王、接受天子的命令如同諸侯一樣。

  他不屑似屠佗那般偷摸著來,要稱帝也是光明正大。

  自成為君臣以來兩人頭一回爆發了爭吵。

  原本刀槍不入的一面城牆就此有了裂痕。

  既生裂痕,自然有人趁隙而入。

  說來可笑,那人還是起事中途五仁所救的一個流亡的中州文士,名閻檜。

  五仁那時正替史弼延攬人才,見其有些學識,便邀請其加入了隊伍。

  閻檜也一直表現得對五仁很感恩,但這份感激只浮於表面。

  他自認學富五車,亦想遇一明公,於亂世之中成就一番事業。

  史弼雖算得明公,可他身邊已沒了旁人的位置。心腹是五仁、膀臂是五仁,最信任的永遠是五仁,任誰都越不過她去。

  五仁呢,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且成略在胸、良計速出,又胸襟開闊、智慧非凡,讓人不得不佩服,甚至是嫉妒。

  自己絞盡腦汁都難得良策,她眼睛一轉計謀就層出不窮,每當此時閻檜都有種嘔血之感。

  尤其在得知了五仁是女子之身以後,他那敏感的自尊心更難以忍受。

  他竟然輸給了一個女子?

  他竟然處處不如一個女子?!

  閻檜視此為奇恥大辱,不過此人擅於偽裝,心裡再如何嫉恨怨毒,表面依舊恭恭敬敬。

  他像是一隻蟄伏於陰暗處的毒蛇,終於等到了機會。稱帝就是他的諫議。

  君臣二人有了分歧以後,閻檜又開始在史弼耳邊說一些牝雞司晨、女子掌權會如何如何不吉的話。

  「大王有所不知,中州那邊的女子都是關在後院裡的,哪敢對男人的事指指點點?若讓中州的君臣知道,肯定要恥笑大王是靠一個女人才走到今日……而今無論朝中還是民間,五仁聲望極隆,許多人只知五仁而不知大王,她不同意,稱帝之事看來確實還需再議。」

  這些還只是陰風,更有誅心之語在後頭。

  「五仁有謀奪天下之才,幸而對大王忠心耿耿,否則真要後患無窮……」

  除了閻檜,五仁施政期間造福了無數生民,卻也沒少得罪人。

  對那些權勢熏天、樹大根深的新老勛貴,她手段雖已儘量溫和,但要為百姓做成事,很難不觸及其利益。

  他們知道五仁深得國君信任,表面不發作,內里卻找到了競都王史弶……

  在多方作用之下,君臣二人關係益發緊繃。

  這日,五仁因史弶近來動作頻頻,猶豫再三,還是決定提醒一下史弼。

  不料竟惹得史弼勃然大怒,掀翻了御案。還斥問她居心何在,為何要離間他們同胞手足的關係。

  五仁當晚歸府,於院中靜坐了一夜,翌日直接遞了一封奏表,辭任輔國太尉之職。

  史弼拿著那份奏表,沒有駁回,沉默許久,問她有何打算。

  五仁打算了許多,比如開個織繡廠。

  她家裡就是做這個的,自小耳濡目染懂得不少,近來也正打算發展這一塊。卸任以後自己身體力行來帶動百姓也不錯。

  或者徹底放下,無事一身輕,餘生什麼也不做了,就四處走走看看。

  史弼一聽她打算遠走,當即變了臉色。

  閻檜說得沒錯,五仁確有謀奪天下之才,這一點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史弼這些天總忍不住想,如果哪天五仁與他離了心,亦或生了異心,她是不是還能捧出另一個君王來?

  他絕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他不會讓五仁繼續執政,他也不會放五仁離開。

  那麼怎麼安置她才好呢?

  苦思良久,終於想出個他認為屬於五仁的最好的歸屬——後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