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內。【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張世平表情十分的古怪,舉著野山參看,再看,再看看。時不時轉頭看一下吳年。
「我不會看錯的,這就是你需要的參。只是你的運氣,真是逆天了。在城門前救了一個老漢,就得了這個可遇而不可求的寶貝。」
張世平把人參放下,羨慕妒忌恨道。
這種東西,皇宮大內也未必找得到。貴人生病多啊,你吃一片,他吃一片,不管多大的百年野山參,也扛不住被吃個精光。
「這不叫運氣,這叫因果。沒有我看不慣蒙元人欺辱老漢,老漢怎麼會把這個東西給我呢?」吳年搖了搖頭,卻有不同的見解。隨即,他臉上露出後悔之色,說道:「當時我就該看看,否則我就會多給那老漢銀子。我只給了那老漢十兩銀子啊。奸商,都沒我奸。」
當時也沒問那老漢姓名,家住何方。否則,他也可以派人去送銀子,可惜,可惜啊。
「不。十兩銀子是少,但對那老漢來說,卻也差不多了。」張世平搖了搖頭,然後又從茶几上拿起了百年野山參放在眼前觀摩,說道:「看這參的樣子,老漢已經弄到手有一段時間了。可能進出東遠城,也有十幾次幾十次了。但是他沒出手。為什麼?因為如果這參落在奸商手中,他可能連命都沒了。」
「就算遇到好人,給他幾百兩銀子。他在路上,就得去見閻王了。」
「對於老漢來說,他是守不住這人參,以及人參價值的。城門前遇到了你,你給了他十兩銀子。他就一咬牙把參給你了。」
「說是因果是沒錯。但要說十兩銀子,很適合老漢。」
吳年剛才沒想到這茬,聽了張世平的解釋之後,若有所思。然後看了一眼張世平道:「你們人參商人,還真是黑啊。」
「是挺黑的。」張世平坦然點頭。
他平日裡沒做過這種殺人越貨的事情,但是儘量打壓挖參客的價格卻是經常做的,商人嘛。
逐利是本能。
「大人啊。我弄幾根參須,以後可能能救命。你不介意吧?」張世平忽然露出垂涎欲滴之色,眼巴巴的看著吳年道。
這可是百年人參啊,參須就能救命了。
「我們也是共患難過的,客氣什麼。你要是想要,留半根給你也行。」吳年極大方道。
「那不行。這半根就是價值連城了。我就弄一點參須吧。」吳年大方,張世平卻也不占便宜,搖搖頭說道。
說罷了,張世平就往百年人參上,折了五根參須。然後也不圖吳年的便宜,弄了一個精緻且價值不菲的好盒子,裝了人參還給吳年。
「好好保存,不要糟蹋了好東西。」張世平一臉的鄭重。
「嗯。」吳年白了一眼張世平,這點淺薄的道理,我不知道嗎?哪用你教?
過了片刻。吳年便小心翼翼的抱著人參盒子回去了。
時間眨眼過去。這日一大早,吳年準備帶隊回去北山堡。
因為輜重大車極多,還有一些吳年花銀子弄來的擅長製作武器的軍戶。
現在遼東地界又不平靜。土匪、馬賊極多,衛長青派遣了衛雲帶領一千精兵,護送吳年南下。
衛長青、衛襦、張世平等人來到城南送行。
「小吳。你要保重啊。如果事情不對,你就走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這樣的漢子,就算死也要死的轟轟烈烈,不要輕易拋灑自己的命。」
衛長青伸出寬厚的手掌,拍了拍吳年的左肩膀,語重心長道。
吳年明白他的意思。
這位老將軍是打算死在遼東的,與蒙元人死磕到底。
而這一次,可能是二人最後一次說話了。
衛長青的這句話,是對他這個年輕後輩的看重。
吳年沒有說別的,只是重重點了點頭。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諸位。我們告辭了。」吳年深呼吸了一口氣,抬眼看著衛長青、衛襦、張世平三人,抱拳沉聲說道。
「保重。」
「珍重。」
衛長青三人齊齊抱拳一聲。隨即,吳年翻身上馬,拿起了自己的馬槊,與眾人一起往南方而去,漸行漸遠。
三人目送了吳年的隊伍消失在地平線之後,才一起折返了城中。
張世平也不打算在海天城久留,過幾天就要走。
雖然他很尊敬老將軍,但是正因為老將軍的執著,這海天城太危險了。他不可能把家安在海天城。
衛長青帶著女兒回到了指揮使府衙內。
「女兒啊。打仗本是男人的事情。但是你一心想從軍,為父也無可奈何。但有一件事情你要記住。如果我死在了城中,你一定要想辦法逃走。」
「然後打探吳年的下落。為父很看好吳年。就算是全遼東的漢人都降了,他或許會選擇暫避鋒芒,但一定不會投降,而是積蓄力量,東山再起。」
「跟著他。不愁沒有蒙元人可以殺。」
衛長青前腳剛踏入了大門,便回過頭對衛襦語重心長道。
這女兒啊,真的是好女兒。只可惜,他福薄,恐怕看不了多久了。
對於蒙元人今年的攻勢,他心中充滿了悲觀。
衛襦雖然粗枝大葉,但其實粗中有細。聞言鼻頭一酸,但樂呵呵道:「爹。你別說這些喪氣話。蒙元人算什麼。有女兒我手中這一桿馬槊在,他們來一百個死一百個,來一萬個死一萬個。」
「哈哈哈。」衛長青被她給逗笑了,伸手捏了捏女兒的鼻子,然後大踏步走了。
好傢夥。
怎麼事到臨頭,我反而不如女兒堅強豪氣了?
想我衛長青縱橫遼東多年,殺了不知道多少蒙元人。可不能垂頭喪氣。
就像是吳年說的一樣。
一息尚存,戰鬥不止。
只要能戰鬥,那就還有勝利的希望。
北山堡。
秋天的陽光灑落在大地上,給足了農作物養分,使得它們茁壯生長。
今年北山堡的莊稼的種植特別奇特,軍戶們種的是小麥、水稻等傳統農作物,吳年的土地上,則種滿了棉花。
田野間,無數的軍戶、家奴在忙忙碌碌。
也就在這時,吳年帶領了他龐大的輜重大隊,回到了他忠誠的北山堡。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