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大漢天下(五)

  幽燕。

  昔日吳年滅亡高句麗王朝,屠其地為幽燕,又併入部分扶桑土地,才成了現在的幽燕地區。

  當年高句麗號稱小華夏,是小宗,十分的洋洋得意。

  這個地方與華夏也確實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第一個有記載的朝鮮政權,就是箕子朝鮮。

  疆域位於朝鮮半島的北部,包括部分遼東地區。

  箕子是商朝王子,周滅商後率領部分商人移民,遷徙到了高句麗地區。

  建立了箕子朝鮮。

  漢武帝的時候,大漢吞併高句麗地為四郡。 .🅆.

  後來高句麗地區時而背叛華夏王朝,時而臣服華夏王朝。

  可以這麼說,他們自稱是小華夏也沒有錯。因為從血統上來說,他們與華夏人很密切。

  但無論何等強大的華夏王朝,都沒有正式的持續的統治過高句麗。

  更不能完全漢化高句麗。

  因為太偏遠了。統治成本太高了。

  在漢唐時候,華夏的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洛陽、長安。從這兩個地方到達山海關,就已經是千里迢迢了。

  更何況還要出山海關,翻山越嶺到達高句麗。

  而且那個時候還沒有棉花,因為天氣寒冷,而東北人口少。中間一大段路都是沒有人民的,也就沒有補給。

  這個地形,就註定了高句麗是個分離政權。

  直到吳年兼併高句麗,實行非常強力的漢化政策。

  但這其實也不是很穩。

  關鍵還是科技的發展,兩地交流的頻繁。海上交流,鐵路通暢。

  是的。

  現在鐵路已經跨過鴨綠江,已經直達高句麗地區的南部沿海了。

  雖然只有一條鐵路,但就能死死的拉住這小兄弟,緊緊的抓在手中。

  <font color=red>#每次出現驗證,請不要使用無痕模式!</font>

  這大鐵路,還有水泥路組成的交通網絡。

  對高句麗地區的好處不僅如此。原本高句麗是個巴掌大的地方,體量相當於華夏王朝的一個省。

  其位置靠北,天氣比較寒冷。而土地多山區,只有西邊有一些小平原。人口又多。

  又是農業為主,高句麗地區的抗風險能力很弱。

  如果一年乾旱糧食絕收,就很糟糕了。如果兩年,那基本上就是民不聊生了。

  隨著鐵路、水泥路網絡的建立,高句麗不會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比如前年高句麗地區經歷了旱災,糧食大規模欠收,去年又是水災。

  要是放在以前,就是風雨飄搖了。

  但是漢朝的糧食輸入高句麗,官府大力救災,又免民眾稅賦。雖然連年糧食欠收,對農民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但不至於到易子而食的地步。

  平穩渡過了。

  這是漢朝的恩澤。那些吃著從漢朝運送來的大米的舊高句麗人,如何不感激?

  如何不戴德?

  加上漢朝在不斷的漢化,先是從城池,再是平原地區,再是山區。

  這偌大的高句麗地區,無論是天涯海角都有官辦的學堂。鼓勵百姓學習漢話,使用漢話。

  在以前。

  漢文、漢話都是高句麗貴族以及讀書人的特權,漢話、漢文只在小範圍流傳。

  民間有另外一套語言。如今這個情況,被漢朝完全改變了過來。

  二十多年了。

  吳年吞併高句麗已經二

  𝓼𝓽𝓸55.𝓬𝓸𝓶

  十多年了,按照這個時代的結婚生子標準,就是一代半人了。

  百姓吃著從漢朝運送來的大米,過著比以前安定的生活。

  說著標準的大漢官話,寫著漢文。

  而且在科舉上漢朝也一視同仁。高句麗出身的讀書人也參加科舉,並有固定的錄取名額。

  許多人在朝中為官,也有人外放做縣令、知府。

  其中成就最高的就是內閣大臣崔無雙。

  吳年前世網絡上有一句戲言。

  如果加入華夏,那就自動升格成為五常大國了。

  對於現在的高句麗人也是一樣的。他們原本就自稱小華夏,如今加入了華夏,享受到華夏大國的待遇。

  大漢天子雄武過人,漢朝兵鋒北達草原,跨海吞併扶桑,南下也到海邊,西吞西域。

  疆域之廣闊,前無古人。

  他們如何不自豪?

  如何不心向華夏?

  現在整個高句麗地區,已經沒有人懷念高句麗了。就算有人懷念故國,也不敢表現出來。

  怕被人打死。

  總而言之。

  與三漢地區一樣。

  吳年的大漢朝,是真正的,實際上的控制了高句麗地區,並且有極強的凝聚力。

  只要吳年一聲令下,征高句麗兵十萬去征討草原。

  高句麗男子不會抗拒。

  玄菟府治下一座名叫山元村的小山村。

  在其村口,立著一座白色的高大牌坊,正中寫著「山元村」三個龍飛鳳舞的漢字。

  村莊並不富裕,村民大多以務農為生。但蓋了一座青磚瓦房的學堂,有一位名叫劉成的讀書人在學堂教書,享受漢朝俸祿

  <font color=red>#每次出現驗證,請不要使用無痕模式!</font>

  。

  學堂中讀書聲清脆。

  當然,也不是所有村民都把孩子送來讀書的。讀書太麻煩了,很多孩子早早的幫家裡頭幹活了。

  如放牛,如割草等等。

  但他們也基本都說漢話。

  就算一些老人不會說,也聽得懂。

  小山村原本十分寧靜祥和。

  「噠噠噠。」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小山村的平靜。卻是一名身材健壯,腰間繫著紅帶子,騎著一匹駑馬的官差,策馬進入了小山村,並大叫道。

  「三月十八,陛下攻破南京滅亡楚國。海內歸一,大赦天下。」

  「三月十八,陛下攻破南京滅亡楚國。海內歸一,大赦天下。」

  洪亮的聲音,猶如雷聲一般。

  學堂內。

  正坐在主位上看書,時不時抬起頭來看一看有沒有人偷懶的劉成霍然站起,然後大笑道:「海內歸一了。陛下神武。」

  「皇漢千秋萬歲。」

  「哈哈哈哈。」

  正在讀書的小孩少年。小孩都很懵逼,少年卻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海內歸一了。」

  「海內歸一了。」

  他們放下書卷,歡呼道。

  隨即,村中的人奔走相告,都是喜氣洋洋。

  學堂也放假了,學生們都回家去。

  因為劉成要整一壺酒喝上慶祝。

  而小山村的情況,只是整個高句麗,不,是整個幽燕地區的縮影。

  人心所向是皇漢。

  是吳年之下的強力朝廷,是幽燕總督在幽燕地區深耕二十多年的成果。

  盛哉,皇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