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
孫權打了一輩子,都沒有攻占的地方。
當然,此刻的合肥城,不是三國時候的合肥城。
連地址都不一樣。
這時候的合肥城,守將叫李俊澤,有守兵二萬人。城中已經沒有百姓,只有戰兵鎮守。
而且戰兵也日漸減少。
都翻越城牆離開了,或投奔漢軍,或流落民間。
隨著蚌埠城被攻克的消息傳來,城中的戰兵逃離情況,更加嚴重了。
上午。
天色陰沉,似乎要下雨,但是遲遲沒有雨水落下。還留在城中的戰兵,或垂頭喪氣,或心不在焉。
城東城頭上。
城池很高,城牆很堅固,城門樓很雄偉。
合肥將軍李俊澤,巡視完城牆之後,抬頭看向天空。遲來的雨水,終於落下,打在了他的臉上,讓他打了一個激靈。
淋了一會兒雨之後,他起身進入了城門樓中,讓親兵為自己解甲,並送來酒菜。
等酒菜上來後,李俊澤把所有人趕了出去,獨自喝悶酒。
「該如何選擇呢?」
來到合肥上任,他只帶來了長子,幾個同族子弟,家眷與宗族都在南方。如果投降,則可能要牽連宗族。
如果不投降,那他的生命也到了盡頭。
與楚國一起滅亡。
「我真的不想做什麼忠臣啊。局勢如此,無力回天,憑什麼我來陪葬?但我只能陪葬啊。」李俊澤喝著喝著,忽然大叫道。
但過了一會兒,他又冷靜了下來,心中有了一個主意。
「就這麼辦。」李俊澤目中精芒閃爍,一掃頹廢之氣,恢復了精氣神。
三天後。
將軍府書房內。
<font color=red>#每次出現驗證,請不要使用無痕模式!</font>
李俊澤接見了漢廷的使臣,名叫李礦的學士。
這樣的使臣,李俊澤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見。但是這一次是特殊的,地點選在了書房,而且四周沒有外人。
「李學士。我願意降。只是能不能請陛下答應我一件事情?」
李俊澤讓所有人離開之後,抬起頭來,不等李礦說話,主動說道。
李礦愣了一下,實在是江淮這些將軍一個頂一個的硬骨頭,主動投降的李俊澤是第一個。
但他很快反應過來,走上前去,低聲問道:「什麼事情?」
雖然現在局勢,對大漢朝大大有利。但合肥這樣的堅城,越早平定越好。
只要事情不是很離譜,他都能答應下來。
不必請示吳年。
「等天子來到合肥,我就讓人偷偷打開城東門投降。但請天子對外宣布,我是戰敗被俘,或是戰敗被殺。」
「這樣就能保證,我在楚國的家眷安全。」
李俊澤的目光有些閃躲,臉色有點紅。
李礦卻是毫不猶豫的點頭說道:「好,我代替陛下答應了。」
「多謝李學士。」李俊澤長呼出了一口氣,露出了解脫之色,站起來對李礦深深一禮道。
「李將軍言重了。」李礦擺了擺手道。
二人達成了共識,李礦便沒有在合肥久留,出了城池,往蚌埠而去。
五天後。
吳年率領八萬馬步軍到達合肥城外。
李俊澤果然開城投降,吳年也按照約定,對外宣布殺了李俊澤,並派人厚葬。
弄的很像是一回事。
隨著合肥到手,江淮防線的西線,就只剩下了壽縣、六安。
而且,它們的戰略作用,已經完全的失效了。整個江淮防線,已經七零八落。
現在的它們,只能說是敵後的孤城而已。
下午,合肥城北。
吳年身上穿著甲冑,率領文武站在城頭,眺望北方。看了許久後,他轉頭對北條氏政道:「派人前往六安、壽縣。」
「往城中射箭信,信上寫著。如果他們再不投降,等寡人城破,就殺光將軍、軍官。」
「是。」北條氏政神色肅然,躬身應是。
「快結束了。」吳年笑了笑,又繼續看了北方許久,這才率領了文武下了城牆,來到了城中臨時行宮內住下。
吳年猜測,這二城必定會不攻自破。因而便率領八個萬戶的馬步軍,待在合肥,不動如山,等待消息。
果然。
只過去了五日。
六安、壽縣就相繼傳來了消息。
都是一個情況。
城中亂兵作亂,殺了主將,部分將軍。然後一起投降了。
臨時行宮,書房內。吳年得知六安也投降之後,臉上露出笑容,對一名學士說道;「張卿,你去一趟六安,總攝降兵,不要讓他們出亂子。」
「是。」這名學士躬身行禮,立刻起身離開了。
吳年站了起來,對眾人說道:「傳令。盡起大軍,南下揚州。」
「是。」眾文武大聲應是,神色振奮。
終於到揚州了。
只有攻下揚州,才算是飲馬長江啊。
與楚國的
<font color=red>#每次出現驗證,請不要使用無痕模式!</font>
章武皇帝,隔江對峙。
至於淮安?
淮安只是孤城,不管它都沒事。
次日一早。早有準備的漢軍戰兵,裝運著大量的軍需物資,依次出兵,往揚州而去。
經過長途跋涉的行軍之後。
在這日上午。吳年終於來到了揚州城外。
漢軍營門上。吳年身上穿著龍袍,身旁站著皇孫,左右是隨駕近臣。
他抬起頭看向揚州,說道:「這繁華的揚州城,也是衰敗了。不過,它很快就又會繁華起來。」
眾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只要天下一統。
揚州城作為水陸交通樞紐,自然會繁華起來。
「來到揚州,寡人應該吃什麼?」吳年忽然來了食慾,興致勃勃的問道。
「這!」近臣多數都是北方人,聞言都是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上來的。
還是北條氏政派人去問,這才得知。
「好。就吃大煮干筍、蟹粉獅子頭、揚州鹹水鵝,總之,上揚州菜。我們好好吃一頓。」吳年的臉上露出笑容,對眾人說道。
「是。」
眾人躬身應是。
皇帝興致高昂,當然得捨命陪皇帝。很快,眾人便跟隨吳年一起下了營門,回到了中軍大帳內。
就是廚子很是無語。
有專門的官員,去找來了揚州廚子,各種食材。讓揚州名廚出手,御廚打下手,做了許多桌揚州菜。
大漢皇帝與文武,入鄉隨俗。
天寒地凍的,在軍中大帳內,吃上了熱騰騰的揚州菜。
與對面的章武皇帝,形成了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