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光亮出現在了天邊,驅散了黑暗。
黃土高原上一座原本不知名的小山,現在被命名為祖神山。
山西巡撫石顯,在山上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廟宇。
主祭的是大禹。
陪祭的是山西戰神關羽。 .🅆.
名為祖神廟。
廟宇主殿內,供奉著大禹、關羽塑像。牆壁上由技藝精湛的畫師,畫的大禹治水故事的壁畫。
廟宇內種著許多樹木。
一條用石頭鋪設而成的道路,從山腳直達廟宇。道旁種著許多小樹。
大禹治水既是歷史故事,也是神話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具體是怎麼回事,無人知道。
但是大漢皇帝治理黃河、黃土高原,則從這座祖神山開始。
不久後,大批大批披甲執銳的大內侍衛沿著山道上了祖神廟。豎槍叉腰,三步一崗,嚴加戒備。
廟宇內的廟祝,穿上了華麗的衣裳,開始為祭祀做準備。
鐘聲、鼓聲悠揚。
「噠噠噠。」
在山上準備好後,大批大批的人馬,簇擁著天子鑾輿來到了山腳下。除了文武大臣、大內侍衛、太監之外,還有許多百姓。
其中大部分都是孫亭和、孫虎臣等,山西各座村莊的頭面人物,地方上有影響力的大小鄉紳。
也有不少得知消息,主動參會的人。
如太原書生劉敏知、張匡。
就連已經解甲歸田的朱忠國得知消息後,也是上書吳年,請求前來參會。
到達山腳下後,大內侍衛、太監開路。吳年身披皇帝冕服,頭戴十二旒冠冕,率眾登上祖神廟。
上山後,天子先在廂房小坐,文武大臣留在院內,隨從百姓則在廟外參加祭祀。
直到太監進入廂房啟稟天子,吉時已到。
吳年才起身出了廂房,來到主殿。
鐘聲、鼓聲響起。
天子以太牢之禮,祭祀華夏祖神之一大禹,副祭關羽。
吳年心悅誠服的跪倒在大禹王色彩鮮艷的塑像前,誠心叩拜,心中念著。
「禹王治水,功在千秋。寡人不才,今日學禹王治理黃河。希望諸事順利。」
「有朝一日。黃河水清,黃土高原,變成青山高原。」
主殿外。文武大臣跪了一地。
廟宇外,無數百姓跪在地上。
在禮官的指揮下,對祖神行叩拜之禮。所有人都十分虔誠,祈求黃河清澈,山川披上綠色。
「請祖宗保佑。關聖仙靈。我大漢朝海晏河清。」劉敏知一邊叩拜,一邊心中默念道。
「請祖宗保佑,皇帝治水順利。」張匡心中暗道。
「請禹王護佑,我大漢建武皇帝,治好黃河。像您一樣建立大功業。」孫亭和心中暗道。
「有點無聊。」孫虎臣一邊叩拜,一邊想著。
等祭祀完畢之後,文武大臣,以及部分百姓,進入廟宇後院,觀看天子種樹。
其中就包括孫亭和、孫虎臣、劉敏知、張匡。
吳年取下了天子冠冕,解開了天子冕服,換上了一件束袖錦袍,拿著一把鏟子,在一個事先建好的花壇中挖了
一個大坑。
兩名大內侍衛抬著一株小榆樹,放入了坑中。吳年用鏟子把土埋好,又從一名大內侍衛的手中,接過了水桶,往花壇內澆上了水。
做完後,吳年把鏟子與水桶交給了大內侍衛。回頭對廟祝道「你要好好打理這座廟宇,不可荒廢了。」
「還有這座光禿禿的山。」
「等十年二十年後,寡人希望山上能草木豐茂。」
「是。」
廟祝立即跪下來,叩拜道。
吳年微微點頭,然後與參加祭祀的文武大臣、百姓、大內侍衛在山上吃了午飯休息一會,率眾離開了祖神山。
祭祀結束之後,孫亭和、孫虎臣等人往四面八方散去,回到了自己的村莊、城鎮,為治水、治山的工作出力。
劉敏知、張匡等有志向的讀書人,自薦為水官、山官,參加工作。
至此。
吳年在山西的工作,全部完成了。剩下工作由山西巡撫石顯主持。
天子統率大軍離開太原,向東經太行山,往都城返回。
他在祖神廟內種下的小榆樹,自此之後,便被稱作皇帝樹。
每日裡,都有人員澆水照料。
這座祖神廟,也因為治水一事,而香火旺盛,前往山上祭拜的山西人,絡繹不絕。
人們祭拜祖神之後,也必定去參觀皇帝樹。
古代的交通,實在是不便。
尤其山西這地方的水泥路還在鋪設,大部分地方都還是土路。漢軍人馬又多,輜重更多,走的極慢。
但是出了太行山,到達平地後,漢軍
就走上了水泥路,行軍速度大大增加了。
吳年出都城的時候,天氣還寒冷。
回來的時候,又是寒冬。
大道兩旁的農田,收割了莊稼,光禿禿的一片,看起來十分荒涼。
鑾輿內。
暖爐散發著溫暖,熊皮毛毯蓋在身上十分暖和。
吳年盤腿而坐,因為太熱而面色發紅。他推開了車窗,一陣冷風灌入,讓他打了一個激靈,卻也涼爽了起來。
他探頭看向旁邊田畝,臉上露出了微笑。
今年大漢朝疆域。北至外興安嶺,南到黃河,東到扶桑,都是風調雨順,今年糧食大豐收。
如今大漢朝的地盤大,人口極多,產出極多。
今年收上來的糧食稅收可不要太豐厚,明年後年都不需要為軍糧擔心了。
吳年心滿意足的看了一會兒自己打下的江山,然後關上了車窗,把毛毯蓋在臉上,沉沉睡去。
隨著年紀增加,這長途跋涉也變得艱難起來。
他有點懷念年輕時候,可以不眠不休戰鬥廝殺的日子了。
天子回到都城,兵馬各有各的去處。只有大內侍衛,簇擁著天子鑾輿,進入都城。
吳年特地下旨,命內閣不必率領文武百官迎駕,很是低調。
經過一年時間的治理。
漢軍兵強馬壯,基本討平了河北各地的亂兵、流寇、土匪,在河北的根基漸漸雄厚。
社會秩序井然有序。
商業往來,源源不斷。
大漢朝注入的活力,讓河北的百姓過上了好日子。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