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出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部隊大院,那裡曾是當年一個鐵道兵部隊駐紮的地方。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到了八十年代,隨著鐵道兵編制的撤銷,這座充滿回憶的大院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湮沒於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
當年走進部隊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位於左側的一座宏偉壯觀的大禮堂。它見證了無數次的集會與慶典,承載著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記憶。再往裡面走,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齊排列的營房和庫房,這些建築雖然略顯陳舊,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當年的肅穆氛圍。
而在大院的右側,則是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寬廣的籃球場上不時傳來陣陣歡呼聲和喝彩聲,那是年輕士兵們揮灑汗水、展現青春活力的舞台;旁邊的衛生所則默默守護著大家的健康,成為戰士們和家屬的堅實後盾。繼續往裡走,就來到了軍屬居住的地方。這裡綠樹成蔭,環境宜人,是軍屬們生活的溫馨家園。軍屬居住的地方不僅有完善的生活設施,還設有專門的託兒所和軍屬工廠。這些配套設施的存在,極大地方便了隨軍家屬們的生活,並為她們提供了就業機會,較好地解決了隨軍家屬的工作問題。
託兒所里環境宜人、設施齊全,有每個幼兒都喜歡的滑滑梯,有能夠讓人覺得可以飛翔的鞦韆,還有可以翹得高高的翹翹板和可以搖搖就讓人快樂的木馬等。託兒所里的教師們也是隨軍家屬擔任,她們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每個孩子都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教育;而軍屬工廠主要是被服加工廠,加工軍隊需要的各類被服裝備。在這裡工作的軍屬們,不論來自城市還是農村,都在那裡學會了踩縫紉機,然後充分發揮自己心靈手巧的特點,為軍隊建設服務,實現自身價值。
這種人性化的安排使得隨軍家屬們在照顧家庭的同時,也能擁有一份穩定且有意義的工作,從而更好地融入部隊大家庭,為軍人丈夫解除後顧之憂。整個軍屬院充滿著和諧、溫馨的氛圍,成為了一個溫暖的港灣。
值得一提的是,大院附近還有兩座波光粼粼的水庫,庫壩兩旁垂柳依依,微風拂過,柳枝搖曳生姿,美不勝收。這片寧靜祥和的景致仿佛將時間定格,讓人心曠神怡。
如今的部隊大院隨著鐵道兵編制的撤銷,已經被高樓大廈取代,淹沒在現代城市化建設之中,再也找不到當年的一點痕跡。
這座部隊大院坐落在如詩如畫般美麗的歷史名鎮——鷹潭鎮(1983 年已改名為鷹潭市)之中。鷹潭鎮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江南大地之上。信江之水猶如一匹碧綠的綢緞緩緩流淌而過,將整座城鎮裝點得如同仙境一般。
鷹潭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它面朝珠江、長江以及閩南三大「三角洲」地區,成為了內陸與東南沿海相連接的關鍵要道之一,因此素有「六省通衢之埠、華東交通樞紐」的美譽。
而李雨那充滿歡聲笑語的童年歲月,便是在這個風光旖旎的江南名鎮裡,以及那莊嚴肅穆的部隊大院和後來的充滿溫馨的軍代表家屬院內度過的。這裡承載著他無數美好的回憶,見證了他成長的點點滴滴。
李雨父母都是四川人,父親在鷹潭車站軍代表處擔任負責人,母親則是一位溫柔賢惠的隨軍家屬。他們的生活簡單而充實,但隨著李雨的降生,給這個軍人小家庭帶來了無盡的幸福和歡笑聲。
時光荏苒,兩年後,家裡又迎來了一個新生命——弟弟李安。這個小傢伙的到來讓原本就熱鬧非凡的家變得更加忙碌起來。父母既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們,又要兼顧繁忙的工作,日子雖然過得有些辛苦,但卻充滿了快樂與溫馨。
在這個小小的世界裡,有父母的關愛,哥倆相互陪伴,共同成長。他們一起度過了無數個快樂的時光,也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困難。但無論遇到什麼,一家人都過得開開心心,他們始終緊緊相依,彼此相伴。
這個軍人家庭雖然忙碌,但卻充滿了愛與溫暖。隨著歲月的流逝,後來小妹妹李晴也來到這個家庭,他們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的茁壯成長,分別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篇章。
每個人都在描繪著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畫卷,而李雨也不例外。他從一個懵懵懂懂、天真無邪的少年,開始了無憂無慮地成長之旅。在那段美好的時光里,他盡情地探索世界,感受生活中的點滴樂趣。
隨著歲月的變遷,李雨步入了青春期,心中涌動著熱血與激情。他懷揣著夢想,樂觀地踏上了社會的舞台。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心愛的人,和芷畫組建了溫馨的家庭,並一同為自己小家庭的未來打拼奮鬥。
時光荏苒,轉眼間李雨已步入中年。此時的他,心態逐漸變得平和穩重。他開始更加專注於事業的發展,同時也肩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儘管生活忙碌,但他始終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態度。
歲月如梭,李雨漸漸變老。如今的他,家庭幸福,兒子出息孝順,讓他已經能夠靜下心來,享受那一抹溫暖的落日餘暉。
回首往事,李雨感慨萬分:雖然成長的每一步都看似簡單平凡,但卻充滿了無盡的幸福與滿足,也有挫折和不如意。但這些都是人生最真實、最珍貴的饋贈。
李雨的故事從鐵道兵部隊大院裡開始,不斷的延續到美麗的西南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