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鳴和林軒對著這硯台琢磨了半天,還是沒理出個頭緒。近代的制硯名家不少,但這塊硯台上沒留名號,硯雕又是根據石材紋路形狀臨場發揮,很難根據風格鎖定雕刻師傅。
最後還是林軒拉下臉,又嬉皮笑臉的湊到了吳天豐身邊,對著吳老肩膀一陣輕錘後,語氣討好的道:
「吳叔~嘿嘿,您給講講唄,這硯台是什麼路子?我倆眼拙,實在看不出來。」
「呵~」
要不怎麼常說老小孩呢,面對林軒的討好,吳天豐斜昵他一眼,唇角勾起打趣道:「呦~我這就又成你吳叔了?」
「嗐,吳叔,您可是看著我長大的啊。這話不是打我臉嘛。」說著,林軒手上的動作更快。
這下子,吳天豐作為長輩的那股子派頭也端不住了,連連擺手,叫停:「停,你小子手上再重點,就該我送走了,我老胳膊老腿的,可經不起你折騰。」
說完,他伸手抄起了那硯台,抓在手上,目光複雜的看了半晌,反問道:「你們知道廣東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麼嗎?」
齊鳴和林軒立刻陷入思考,廣東是華夏最早富起來的那一批,收藏玩的又都是錢,所以好東西著實不少。
不過吳老既然這麼問,兩人都意識到那這鎮館之寶肯定跟硯台有關。
這次,林軒反應更快,一分鐘不到,他眼神一亮,已經是有了比較靠譜的猜測。
只是他正要開口,吳天豐卻已經等不及,自顧自的道:「廣東肇慶是端硯的發祥地,所以他們把最能代表地方特色的一方端硯,當成了鎮館之寶。」
「千金猴王硯!」林軒迫不及待的插話,搶答道!
吳天豐讚賞的點點頭。
這下,房間裡四個人,就剩齊鳴一臉懵懂,華夏博物館那麼多,好東西更數以萬計,他還真沒聽說過有這方硯台。
林軒見他這樣,心裡舒坦了,心裡暗戳戳的想:原來也有你不知道的。
「呵呵,看來小齊對此不甚了解,那小林子,你給他講講吧。」
吳天豐說完,抬起茶盞,淺淺抿上一口,用行動表明將這表現的機會讓給了林軒。
林軒也不客氣,機會難得啊!總是齊鳴在他面前侃侃而談,弄得自己好像小學生一樣,今天怎麼都要找回點場子,他清了清嗓子,才道。
「晚清名臣張之洞你肯定認識。他的愛好之一就是硯台。後來他被任命兩廣總督,這兒可是端硯的原產地,近水樓台先得月,他自然不會放過這種機會。
所以一上任,他就以替皇室準備供品的名義,下令石匠進山采硯。為此還專門讓人刻了石碑,以作記錄。
張之洞自己畢竟是兩廣總督,也不可能就盯著別人挖坑。所以他把挖石造硯的事兒,交給了自己的手下一個叫何蓬洲的幕僚。
何蓬洲領命後,盡心盡責,每次開採到好的端石,他就讓工匠製成好硯送給張之洞。後來有一天,他去硯坑視察,有人通報挖出了上好的端石,而且一次挖到三塊。
何蓬洲喜不自勝,立刻過去查看,果然見到三塊花紋絢麗的端石珍品。而且,這三塊端石上的花紋,一方像猴,一方像鶴,一方像牛,未經任何雕飾,就有這種效果,世所罕見。在那個年代,這種的可以被稱作祥瑞。
何蓬洲不敢耽誤,立刻將這三方端石送到了肇慶制硯世家郭家傳人郭蘭祥那,製成了三方硯台。
不過,這次的三方硯台太過珍貴,何蓬洲動了私心,悄悄藏了起來。直到張之洞過世,清王朝勢微,三方硯台才被他的後人拿出,<何家三硯>一下子就名動全國。
後來,三方硯台里的,千金猴王硯和岩華四象硯,被廣東省博物館珍藏,唯獨最後的青牛硯不知所蹤。吳叔,難道您手上的就是~」
林軒看向吳天豐和他手上的硯台,眼神既好奇又驚異。
→
齊鳴也沒想到來路這麼猛,這若要真是那方失傳的青牛硯,那用上數十萬的紫檀木盒,還真不算辱沒。
「嗯,這就是那方青牛硯。」
吳天豐淡淡點頭,在他看來稀鬆平常的事兒,聽到齊鳴和林軒耳朵里,不亞於平地驚雷。
「當年,有人將三方硯台,送給了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我父親,當時替他們做事,這方硯台,就是當時為了籠絡我父親,他們贈送的。最後,又隨著我們全家,來了日本。」
「難怪,廣州博物館在全國找了幾十年,都找不到呢~」
林軒感慨了句,隨後再次拿起那方硯台,細看之下,硯池中的魚腦凍,還真像一隻盤臥的青牛,牛角牛首,清晰可見。
齊鳴也是沒想到,這件東西居然還跟汪精衛和陳璧君,關聯上了。
這兩位在華夏也是人盡皆知的名人。那名聲可真算得上是臭不可聞,是華夏近代史上的第一漢奸。但早年,這對夫妻可是熱血少年。
汪精衛19歲投身反清大業,24歲就敢拿炸藥,刺殺清王朝的攝政王,最後被捕。此後更是在獄中寫了<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名句,準備以死明志。
他的妻子陳璧君,也是馬來西亞巨富陳耕基之女,是妥妥的富二代。為了反清,為了革命,人家拋棄當時的富貴生活,回國搞刺殺。
只不過,這對夫妻權力欲望太重,加上當時國內軍閥勢力過大,山頭林立。
一二八事變,日軍進攻上海,汪精衛主政南京,對外表態軍事抗爭。只是手握兵權的老蔣在江西剿共,既不聽調,也不聽宣,鳥都不鳥他。
汪精衛又命令張學良出兵抗日,但張學良甩過來一句,他無權干涉華北軍事,就把他給打發了。其後,老蔣和張學良這對結拜兄弟,直接把汪精衛架空,最後把他趕下台。
也是從這以後,汪精衛的態度大變,加上陳璧君的慫恿,兩人徹底倒向日本,從熱血青年,國民黨元老,變成了近代第一漢奸。
當然,他倆結局也不好,汪精衛1944年病死,最後被刨棺,焚屍,揚灰,渣滓都沒剩下。陳璧君則在抗戰勝利後被捕,一直關到死。
死後,他倆喜提石像一對,只不過石像姿勢是跪著的,華夏歷史,上次有這等待遇的還是秦檜夫妻。
齊鳴看著這青牛硯,暗自唏噓,林軒的聲音把他拉回了現實。
「吳叔,這東西也算是您家的傳家寶了吧,這是要轉手?」林軒小心翼翼的問道。
吳天丰神色一暗,嘆了口氣,自嘲道:「唉,什麼傳家寶~這是家族恥辱,一步錯,步步錯,否則我們吳家,也不會在海外飄著,有家不能回啊。
這東西,出了,也算是讓我眼不見心不煩。而且~」
說到這,吳天豐看了看林軒和齊鳴,又感慨了句:「楊朝明,生了個好兒子啊~後繼有人,可是我,沒這福分。
我家裡的兩個小子,都沒走收藏這條路,等我死後,這些東西,大概率也是被賣,反正都是要賣,與其最後流落他鄉,還不如讓它跟著你們回國。」
齊鳴和林軒面面相覷,都沒吱聲,這話不好接。
吳天豐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收藏家都面臨的困境:後繼無人。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也不能指望所有年輕人,都喜歡古董。
「怎麼樣?這東西,敢不敢收?」
吳天豐稍稍感慨了會兒,很快從那種失落的情緒里走出,再次問道。
「吳叔,這東西太貴重,我做不了主,您等我一會兒成不?我這就打個電話問問我爹是個什麼想法。」
林軒站起身,陪著小心開口道。
吳天豐對此也是早有所料,擺擺手示意他自便。
林軒見狀,便起身走向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