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很多人說紅碧石是南紅的伴生礦,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真正的南紅的主要產地還是在國內,而紅碧石的產地其實是在世界各地都有,而且兩者的材質是有實質上的區別的。?
坑人排行榜第三位,紅酸枝手串
其實紅酸枝手串,自身是有它的一定價值的,假如認真的清查起來,紅酸枝手串絕對會比市面上的一些某某木料要之前的多。
但是當你把紅酸枝手串冒充成紫檀手串銷售,那就真的是你坑玩家了,畢竟紫檀是一種稀有名貴的木料,而紅酸枝價錢與紫檀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想像一下,當某個玩家買了條紅酸枝手串,天天拿著盤完等著它變紫紅色,那是什麼樣的坑人。
還真別說,這傢伙講得頭頭是道,當真是引來了不少的粉絲,張天元就親眼看到有人路過他的攤位之後,買了幾件東西離開了。
儘管東西並不值幾個錢,但是這就跟那些街頭賣藝的一樣,別人憑東西賺錢,他是全憑一張嘴啊。
張天元走走停停,一晃眼,兩三個小時就過去了,累倒是不累,只可惜這條街上的東西雖然好,也還不錯,但大多都入不了張天元的法眼。
他求的並非頂級的古董,只要是有足夠特色的,可以放到博物館裡展覽的其實都可以。
但即便如此,依然是好貨難找啊。
這裡的東西,絕大多數都是比較普遍存在的大路貨,雖然東西還不錯,可是數量太多,也就上不了台面了。
但這並沒有打消張天元的積極性,這條街很長,他現在逛得還只是攤位,並未到店面裡頭去轉悠,好東西肯定還是有的,只是暫時還沒找到而已。
更何況,他來這裡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買東西,而是為了找人。
逛了一會兒,走得實在累了,張天元就在附近找了家店鋪吃了點快餐。
有人說有錢人就不吃快餐,那是扯淡。
吃什麼,全憑個人興趣,如果有錢的情況下吃什麼還要聽別人的安排,那真得是活得太無聊了。
張天元一直認為,美國的快餐文化比他們的正統餐飲都要出色得多。
漢堡、披薩,吃著總是有獨特的味道。
來一個熱狗,那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兄弟,要不要看看好東西?」
剛吃完東西,張天元打算繼續溜達呢,黑暗的角落裡,一個流浪漢突然沖他喊道。
張天元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詢問對方是不是在問自己。
「沒錯先生,就是你,我手裡頭有好東西,如果感興趣的話,咱們可以談談。」
流浪漢戴著一頂破爛的帽子,看起來像是電視劇里的魯濱遜,聲音低沉沙啞,懷裡頭還抱著東西。
為了吸引張天元的注意力,他特意將這東西露出了一部分給張天元看。
透過那流浪漢的手臂,張天元注意到對方手裡拿著的應該是一件唐卡。
對於唐卡,張天元是再熟悉不過了,他曾經去過雪域高原,知道唐卡的意義所在。
更重要的是,珍貴的唐卡在市面上的價值那可是相當之高啊。
曾經有一件明代永樂年間的唐卡竟然拍到了接近四億人民幣的高價,這可是很多名畫都達不到的水平啊。
念及此處,張天元沒有多想就跟了過去。
那流浪漢拐了幾道彎,最終來到了一處沒人的地方,這才把唐卡取出來給張天元看。
張天元仔細瞅了瞅,心中不由得就抽搐了起來。
乖乖,竟然也是一幅永樂年間的唐卡,寶相!
據專家們考證,這幅佛畫繪製於永樂四年,是永樂皇帝賜給一母同胞的兄弟朱橚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商傳、都博物館研究員黃春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金申、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家鵬、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羅文華等專家分別為這幅佛畫撰文研究賞析,對其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給予高度評價。
明太祖朱元璋子女眾多,皆為妃嬪所出。
如太子朱標、秦王朱樉和晉王朱這三個年齡最長的兒子,都是李淑妃所出,而四子燕王朱棣與五子周王朱橚則是同母兄弟,皆為碽氏所生。
碽氏是位神秘的悲劇人物,當朱元璋與陳友諒相爭最為激烈的時刻,她陪在朱元璋身邊,為他生下兩個兒子,卻在人間蒸,不知所終。
因此也引出許多關於她的傳說,甚至說她本是元帝之妃,被朱元璋所獲,生下兒子即為後來的燕王朱棣,也是元帝之血統,碽氏因此受鐵裙之刑而死。
這些傳說當然不可信,但是碽氏確實沒有任何名分,朱棣與朱橚於是也便成為諸王中沒有生母所依的兩個另類的藩王。
朱棣與朱橚雖然是一母同胞,年齡也僅相差一歲,性格卻迥然不同。
朱橚最初受封為吳王,封國杭城,後來因為蘇杭是國家財賦重地,不宜封王,又改封為周王,封國洛州封城。
看來朱元璋對於這個兒子確實比較關照,封城雖不比江南財富重地,卻是洪武中所定的帝都,並在宋宮基礎之上為周王建府,其地位在諸王中也算突出了。
朱橚在洪武十四年就藩到封城,誰想洪武二十二年,竟然棄國,自作主張跑回到了鳳陽去看望病中的岳丈大將軍宋國公馮勝。
這違背了明朝藩王不得擅離封國的規定,自然讓朱元璋十分惱火。
朱元璋當時已經著手清理功臣,且其封藩目的是讓諸子取代功臣鎮守各地,朱橚的所為自然令他十分失望,一怒之下,將這個不爭氣的兒子遷徙到雲省,後來又把他留在京師,讓周王世子朱有燉代理藩王之事,兩年後朱橚又被命回到封城。
這次處分沒有讓朱橚一改所為,卻引了他對於醫藥的關注,萬一真的謫貶蠻荒之地,能夠有所自救,於是洪武二十四年他讓李恆編寫了八卷,分類匯集了歷代醫家藥方,成為一部極為實用的藥書。
這次風波過後,雖說朱橚在藩穩定了下來,未再生事端,但卻始終也未能如其兄長朱棣那般的成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