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八章 真假田黃 2

  早年就已有不少福省商家聞風趕到江浙昌化,大量收購昌化田黃了。

  有的商家,一般只在作品說明上標明「田黃」,而不會說明產地,只有懂行的買家詢問,才會問出田黃的來源,這也算得上一個『灰色地帶』吧。

  部分商家能用昌化田黃「魚目混珠」,主要因為兩種石頭外觀極為接近。

  即使多年來經營和接觸各種玉石的專家也自言兩種田黃難以分辨:「以前辨認田黃的標準是有格,但現在發現,有格未必是田黃,田黃未必有格。」

  壽山溪不過是一條一千多米長,兩百多米寬的小溪流,但就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卻是地球上唯一的田黃石出產地。

  田黃石原本就是壽山石,由於地質變遷的原因,導致一部分壽山石從母礦中分離出來,隨著水流埋藏到田間,在特殊環境和特殊條件下,歷經數百萬年的二次生成之後,這些石頭逐漸改變了它原來的形態、色彩和質地,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田黃石那獨具一格的外觀特徵。

  因為壽山田黃石沒有礦脈,加之地貌改變、二次生成的條件完全消失,所以才價值連城。

  所謂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無紋不成田,這些特徵都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中,經過千百萬年的蘊育才能形成,不是其他石頭能假冒的了的。

  當然,昌化田黃石也是品質優良的石種,但它畢竟沒有田黃石那樣的二次生成環境,也沒有田黃石那麼漫長的二次生成歷史,所以昌化田黃石一般都沒有石皮,也沒有正宗田黃石獨有的蘿蔔紋。

  在提及田黃時,很多行家都強調壽山是田黃的「世界上唯一的產地」,更有文章直接稱「所謂田黃就是產於壽山田坑中的黃顏色石材。」

  因此,當「昌化田黃」的叫法出現在市場中時,業內隨之出現爭議。

  在反對昌化田黃的聲音中,一種觀點是田黃產地只有壽山是歷史形成的共識,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田黃」已經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因此,石質再相似也不能稱為田黃。

  另一種觀點是,「田黃」應該是出產於水田中的黃石,而「所謂的」昌化「田黃」卻產於山上,所以名不副實。

  甚至,把它起名叫昌化田黃石本身就是生拉硬拽、牽強附會,就像某種運動品牌起名「喬丹」,實際上卻跟喬丹沒有半分錢關係一樣,無非就是想要借用別人的名氣而已。

  不過昌化田黃石雖然不被承認,可是在壽山田黃石已經開採枯竭的情況下,昌化田黃石的收藏價值還是不低的。

  十萬美金買下來這麼一塊昌化田黃石,依然是划算的,因為及時價值縮水二十倍,依然是賺的。

  想了想,張天元就把這塊昌化田黃石買了下來。

  將東西收起來之後,他又尋摸起了別的東西,很快,一塊灰中帶一點黃的石頭映入他的眼帘之中。

  經過仔細判斷,他不由心中一喜。

  這塊石頭的灰色石皮略顯粗糙,石皮包裹中的原石呈半透明狀,細嫩而凝潤,色艷而迷人,顏色由表皮向裡層逐漸轉淡,石頭的核心處略微有些泛白。

  而整塊石頭並不是完美無瑕的,隱約可以看到裡面有一條條細而密的紋理,這種形狀就像剛剛切開的白蘿蔔纖維,民間俗稱「蘿蔔紋」,也具備了田黃石的典型特徵。

  蘿蔔紋可是鑑定田黃石的關鍵特點,有了蘿蔔紋,基本上可以肯定這就是田黃石了。

  但依著張天元的謹小慎微的性格,這東西肯定還是要用鑒字訣鑑定了一下的。

  畢竟這年頭,造假的人可是本事不小的。

  田黃素有「易金三倍」之說,因其珍稀難覓,價值高昂,所以早在清朝就有商賈以連江黃假冒田黃石。

  如今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給造假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石市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田黃石與某些石種有相似之處的特點,或以次充好,或制假亂真,因此田黃石收藏者必須加以防備。

  一種是利用色澤接近田黃石、肌理似有蘿蔔紋的石材,把它整成卵石狀,並用硬器點鑿或置於硬砂中翻滾,然後沾上土或著色,再加蒸煮,使其顏色外形與無皮的田黃石相似。

  這種假田黃乍看之下,酷似真品,但仔細觀察,其外表鑿痕密布,終不自然。

  只要透過外表悉察肌理,便知其為偽物。

  第二種是假造石皮。

  或用顏料塗染,或用膠水調石粉塗抹其表,或泡藥水高壓加溫,再經磨製,就像緊裹著石皮的田黃石。

  然而,這種假石皮鬆而脆,顆粒粗大,渾濁不透,乾結如疤,難以受刀。

  辨認時,一經摸或加油,不久,其圖文均不見。

  雕刻時也只能刻制組線條景物,而不能精雕細刻。

  第三種是改變別的石種色澤,使它類似田黃石,又「巧妙」地使表層肌質變換成田黃石的「裹皮」,偽造成烏鴉皮田黃石,但其皮層淺薄如紙,這種假品,因皮色過於透明,皮質也過於細柔,所以易於識別。

  還有一種是利用某些質地與田黃石相似的石種進行冒充。

  這種冒品的識別,要求鑑別者必須熟悉幾種與田黃相似的石種的特性,以便進行比較和鑑別。

  如掘性高山石與掘性都成坑石,通常都有蘿蔔紋,但前者石性較松,後者石質微堅,都不如田黃石溫潤。

  又如鱟箕石也屬掘性高山,質松性燥,且外形多不呈卵狀。

  再如舊洞善伯的黃色結晶體,雖可與田黃相比美,但沒有石皮與蘿蔔紋,而且肌理時有金屬砂點,有時還有「花生糕」渾點,與田黃相比,相去甚遠。

  此外,黃色荔枝凍石因偶有石皮和蘿蔔紋,也常被石賈製成方章,冒稱田黃凍,這種冒品要價極高,且因為沒有人工痕跡,所以若非行家,不好識別,但細察之下,還是可以發現這種荔枝凍質地過於通靈,蘿蔔紋也較粗,缺乏田黃的穩重感。

  有關部門在研究田黃的內部成份組成中,用某種科學的方法,改變一些石材的分子結構,使其色澤與內部結構接近于田黃石,但終究不能溫潤其質、絲紋其體,由此可見田黃石的天生麗質並非人工所能牽強達到。

  但有些時候仔細提防一下肯定是不會有錯的,冒冒失失的情況下,很容易出事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