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九章 德國客人

  福勒開門見山地就提到要買東西,連咖啡都不肯喝。|2

  都說美國人說話直,其實德國人才是真得直。

  「哦?不知道福勒先生準備出多少錢呢?」

  張天元笑了笑問道。

  「我沒有錢!」

  福勒說的更乾脆。

  張天元正在喝水,差點將一口水直接噴到了福勒的臉上。

  沒錢來買東西?

  雖然自己不缺錢,可也沒習慣這樣去做慈善啊,這是不是有點太不把自己當外人了?

  「沒錢嗎?福勒先生就直說吧,你總不能想要白從我這裡得到這件東西吧?」

  張天元問道。

  「我可以拿東西換!」

  福勒說著話,將自己手裡頭拿著的手提箱直接打開了,裡面放了兩個盒子,裡面應該裝著什麼東西。

  「不知道張先生是不是同意呢?」

  「先讓我看看東西吧,如果合適的話,交換也無妨。」

  張天元現在暫時還不缺錢,再說了,他有了錢也是想要購買中國的古董。

  如果福勒能拿出讓他滿意的東西,這筆交易也是可以做的啊。

  「您看這個怎麼樣?」

  聽到張天元同意以物易物,福勒打開了一個紙盒子,露出了一件漂亮的紫砂壺。

  仔細觀察此壺,會現壺身釉層下有一行陶刻文字:「飲之清心掃石品題」,是當時十分流行的一種壺銘,內容反映了文人雅士在野外烹泉沏茶、品評題詩的風雅之舉。

  在壺身另一面還刻有一枝梅花。

  這樣的陶刻書畫裝飾已然具備了形式美感和文化內涵,通常不會再畫蛇添足地上釉,一來成本加大,二來釉色也會遮蔽陶刻,所以此壺應是在窯燒過程中出現了瑕疵,所以敷釉來掩飾。

  壺上陶刻內容之後有署款:利用。

  這是宜興著名的紫砂商號,利永公司的前身,民國初年創辦於宜興蜀山,並在上浦設立商鋪。

  利用公司的產品定位比較高,擁有一批紫砂名師高手,如范大生、程壽珍等,1915年公司選送紫砂製品參加美國舊金山「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獲得多項殊榮,程壽珍那枚著名的「八二老人」印章便是在此次博覽會上獲獎後有人刻了贈與他的。

  上世紀2o年代初,利用公司更名為利永公司,並創辦陶工傳習所,公司出品的紫砂器不僅熱銷國內,還大量出口到日本、東南亞等地。

  此壺通高9厘米,造型為竹節式,因紫砂壺中還有一種造型較為高大的竹鼎壺,因而此壺又俗稱竹扁壺。

  竹節壺的身、把、流、鈕都模仿竹子的形態,此壺的造型比例勻稱合度,製作也屬上乘,表現出了竹子那種勁秀挺拔的形態,蓋面貼塑數枚竹葉,簡潔而有生氣。

  打開壺蓋檢視,可見此壺是以團泥製成,壺內顏色淡黃雅致,壺蓋內有一枚方形「義生」名章。

  此壺作者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紫砂藝人:汪春榮,又名汪生義,生於187o年,卒於1927年。

  汪春榮制壺技藝高,擅長花貨竹器製作,利用公司創辦之初,便聘請汪春榮為技師,一邊制壺一邊帶徒弟。

  汪春榮的徒弟可是大大的有名,吳雲根、汪寶根、朱可心都是為後世所敬仰的陶藝名家。

  紫砂器在一般情況下以素色素型示人,呈現出材質的天然美感。

  不過也有一些紫砂器在裝飾上有所變化,這些裝飾的方法或與時代審美有關,或與政治、經濟有關,又或者是有其他目的而為之。

  張天元手裡這件紫砂壺表面呈光亮的黑色,這是上了一層黑釉二次燒成的效果。

  紫砂壺在清三代曾經出現滿彩、爐均,嘉道年間又有包錫等裝飾手法,將壺身通體包裹在彩釉、金屬之中,不見真實面目,那是為了遷就皇家審美和文人書畫刻繪的要求。

  由於喪失了紫砂本真的材質之美和宜茶功能,這些過度裝飾最後都被淘汰,這也充分說明紫砂壺作為一種日用陶器,是以實用為根本目的,違背這一要求便是捨本逐末。

  那麼到了民國年間,為何還有黑釉壺出現呢?

  這或許是為了滿足一種特殊的審美要求,但更大的可能性是為了掩蓋瑕疵而做的補救措施。

  紫砂器在製作完成後,還要經過窯燒,民國以前都以柴窯燒造陶瓷,有許多不為人力所控制的因素會造成紫砂器出現變形、開裂、衝線、火疵、色差等缺陷,重則報廢,輕則外觀受損影響銷售。

  對於那些有衝線、色差和火疵的壺,工匠們會施行一些補救措施,使茶壺不致報廢。

  這些補救的方法有加彩、焐黑、上釉等。

  這就一件民國時期的黑釉紫砂壺。

  東西嘛,是真的沒錯,但是價格上未必見得會有太高。

  張天元搖了搖頭道:「福勒先生,這可不行,雖然你的東西不錯,也是真品,但你這件紫砂壺最多估價一萬美金,甚至可能都上不了,想要換我的名單,那不可能。」

  「果然不行嗎?」

  福勒嘆了口氣道:「我還以為這東西更值錢呢,還好,我還帶了另外一件東西。」

  他鼓足勇氣打開了另外一個盒子。

  這個盒子開啟的時候,張天元眼睛都直了。

  這老外都是傻嗎?

  有這麼好的東西不先拿出來,拿什麼紫砂壺啊,真是腦袋秀逗了。

  盒子裡放著的,並不是一件東西,而是三件。

  是三件玉鳥。

  而且是高古玉的玉鳥啊。

  我國的鳥文化歷史悠久,而且在出土的玉器中玉鳥占的比重也很大,大多是以宗教信仰的形式來表現,再現了遠古先民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印證了古代鳥圖騰信仰,及「鳥神文化」的特質。

  我國古代部落奉鳥為神靈、為始祖者甚多,如東夷少昊族的鷹、商族的燕、或鳳、梟等。

  由於各自的社會環境及文化背景不同,各部族所崇仰的鳥類也不同。《詩經·商頌·玄鳥》中有「玄神之鳥」(即玄鳥生商)之說。

  這裡的「玄神之鳥」並不是單指某種鳥,而是泛指各種鳥神。

  西周玉鳥種類頗多,如展翅飛翔的鷹、曲頸棲息的鶴、長尾下垂的鳳、短尾矯捷的燕等等,可以說應有盡有。

  隨著自然界的變化,盡力誇張其不同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