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下潛到三千五百多米深的時候,終於屏幕上出現了地面,不,確切的說,應該是海床!
這裡的海床有些特殊,在燈光的照射之下,呈現出了猶如鹽巴一樣的小顆粒狀的沙子,就好像海底的沙灘一般,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大的岩石,以及奇奇怪怪的植物,甚至還有兩條腿行走的奇葩動物。
他以前一隻以為這麼深的海底肯定是沒有植物沒有動物的,可是現在看起來,現實狠狠抽了他一個巴掌啊,這地球上的很多事兒,真得是不能按照人類的常識去判斷的。
「老闆,已經到海底了,不過並沒有發現沉船的位置,您確定這裡沒錯嗎?」。
「不要著急,輸入命令,讓獵龍號朝著他的正前方繼續前進,如果之前的勘測數據沒錯的話,沉船應該就在那個位置,而且不止一艘。」張天元吩咐道。
「知道了。」
因為獵龍號屬於智慧機器人,所以只要輸入一條命令,它就可以根據周圍的情況判斷來做出別的事情。
比如保持多塊的速度前行,比如要開啟前照燈還是還是全部穿透燈等等,這些都是由獵龍號的電腦自己做出判斷的。
當然了,智能也不是萬能的,為了確保發生變故的時候可以及時進行調整,獵龍號關鍵時候還是可以使用人工遙控的,算是雙保險吧。
張天元所說的那個方向,肯定有沉船,這一點他百分之百肯定,可究竟是什麼年代的沉船,究竟船上有什麼東西,在沒有看到之前,他還真無法確定的。
所以其實別看他十分淡定,實際上他此時心裡頭也是蠻緊張的。
獵龍號很快開啟了前方的三個穿透力極強的遠光燈,距離大概達到了二十米左右,將前方照得一片通透。
眾人都能看到,大白鯊就在這獵龍號的身旁,這傢伙還真夠盡職盡責的,一直按照張天元的要求保護著獵龍號,照這個節奏看,真沒必要給獵龍號配備電擊武器了,有大白鯊在,那真是沒什麼危險的。
「嗯?好像有東西,那是海底巨獸?岩石?還是說沉船?」
張天元眼睛尖,很快就發現了獵龍號前方有一個龐然大物,不由頓時緊張了起來。
「船,是一艘沉船,不會錯的!」
指揮艙里有人歡呼了起來,他們雖然按照張天元的命令來尋找沉船,可是實際上根本就不相信能找到什麼沉船,但是現在他們信了,因為沉船已經出現在了顯示屏上,而且非常清晰。
「不是木船,上面怎麼感覺好像有日本海軍的標記啊?」展飛到底是軍人,所以對於這些軍事標記十分敏銳。
「的確是日本船,好像是『飛天丸』號!這是一艘鋼鐵艦船啊,據說就是在這一代海域被美軍擊沉的。」
「飛天丸」,一艘令全世界所有打撈者魂牽夢繞的沉船。
傳說中,那是一座重達40噸的金山。
1945年3月28日,「飛天丸」在新加坡裝載了從東南亞一帶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駛向日本。4月1日午夜時分,「飛天丸」航行至南中國海附近海域,被正在該海域巡航的美軍潛水艦「皇后魚」號發現,遭到數枚魚雷擊沉。
據美國《共和黨報》1976年11月號特刊報導,「飛天丸」上裝載有黃金40噸,白金12噸,大捆紙幣,工藝品、寶石40箱。
據估計,最低可打撈貨物價值為49億美元,所有財富價值高達50億美元。
除了這些金銀財寶,「飛天丸」沉船上很可能還有一件無價之寶:據稱,「bj人」頭蓋骨化石有可能在「飛天丸」上。
中方曾於1977年對「飛天丸」沉船進行過打撈,未發現傳言中的40噸黃金與「bj人」頭蓋骨。
然而有學者認為,因為那次打撈不完整,無價的珍寶也許仍靜躺在海底。
這個事兒張天元是知道的,他聽聶老爺子說過,當是因為技術原因,飛天丸號根本就沒有撈上來,他們打撈的其實是另外一艘艦船,跟飛天丸號屬於雙胞胎。
想到這裡,張天元就不由得激動了起來。
別的不說,光是bj人頭蓋骨,就已經足以震驚中國了啊。
1929年冬天,考古學家開始在周口店挖掘,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bj猿人,也叫bj人頭蓋骨,後正式名稱為「中國猿人bj種」,現在在科學上常稱之為「bj直立人」,屬舊石器時代。
1941年,bj人頭蓋骨被移交給即將離開bj撤回美國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同年12月5日,該部隊所乘火車駛往秦皇島,但由於隨後珍珠港事件爆發,日本軍隊俘虜了帝都、津城等處的美國兵,bj人頭蓋骨從此下落不明。
這東西失蹤之後,有過很多猜想,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找到,其中有個說法就是在沉沒的飛天丸上。
如果真得有的話,張天元倒是不介意把這頭蓋骨化石捐獻給國家,反正他要那東西也沒意義,留個頭蓋骨在家裡也怪嚇人的,他只需要別的東西就足夠了。
「等等,好像不止一艘船啊,旁邊還有一艘更大的!這個好像是木船,居然沒有腐爛!」又有人驚呼了起來。
「應該是明代的船隻,這大小,感覺不比鄭和寶船差了,天啊,不知道船上會有些什麼!」
飛天丸號的發現,已經足夠讓張天元震驚了,他只是沒想到居然旁邊還有個比飛天丸號還要整整大兩倍的龐然大物,這究竟用什麼木頭做的,居然看起來保存如此完整。
至於怎麼判斷是明朝的,其實對現在的張天元來說實在太簡單了,不說別的,單純龍相就能準確斷定這沉船是那個時代的了。
中國的航海歷史是十分悠久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不過那個時候文字記載有限,而且也不算真正的航海,畢竟工具都比較簡陋,一直到戰國末期,中國的海上交通頗有發展,沿海地區設置了一系列港口,沿海島嶼與大陸間的聯繫日益增進,對鄰國如朝鮮、日本、越南等的海上交通逐漸增多。
秦始皇重視航海,統一全國後,曾五次巡視各地,包括渤海沿岸的一些港口,在芝罘刻立石碑。他最後一次巡視是從鎮江附近乘船出海,揚帆北上,再次到達芝罘。秦朝有幾次較大規模的航海活動,徐福東渡日本,就是其中的一次。
不過這些基本都只是沿岸航行。
(未完待續。)
第二二四二章兩艘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