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父子夜談,南撫夷越(求追)

  第146章 父子夜談,南撫夷越(求追)

  諸葛喬聞聲抬頭,入眼所見的是劉禪那肉嘟嘟的圓臉。🐸👊  ♞💲

  這成都城,會以「阿喬吾兄」來稱呼諸葛喬的,唯有劉禪一人了。

  諸葛喬大笑:「阿斗,好久不見!」

  城門衛不敢怠慢。

  前將軍主簿諸葛喬,對城門衛而言可是個大人物!

  說是驗明身份,城門衛也只是來走走流程。

  連世子劉禪都跟著來了,諸葛喬難道還能是假的?

  「身份無誤,請主簿入城!」

  城門衛小心翼翼的將證明諸葛喬身份的符玉遞還。

  剛一入城,劉禪就小跑著下了城樓,在城內駐足迎接。

  諸葛喬翻身下馬,將韁繩遞給王平,自懷中取出一個小竹筒扔向劉禪:「可要藏好了,這可是蛐蛐中的絕品,號稱敗盡江東鼠輩的江陵大將軍。」

  「阿喬吾兄!」劉禪歡呼。

  下一刻,劉禪的腦門兒就遭受暴擊:「說白話!」

  劉禪捂著腦袋:「兄長,再敲就傻了啊!」

  諸葛喬大笑。

  一旁的霍弋,看向劉禪的眼神有些羨慕。

  諸葛喬目光看向霍弋,微微打量:「聽大王說,阿斗身邊有個伴讀,為人至淳至孝,乃是昔日梓潼太守霍仲邈之子。」

  霍弋連忙上前行禮:「小輩霍弋,見過主簿。」

  諸葛喬笑道:「不必如此拘禮,霍太守忠貞為國,乃是當世少有的俊傑。」

  「大王曾言,若無昔日霍太守死守葭萌城,就無今日橫跨荊益的偉業。」

  「霍太守雖然不幸早逝,但有子霍弋繼承遺志,亦是天道垂憐,漢室之幸。」

  「若你不嫌棄,以後就跟阿斗一樣,喚我兄長即可。」

  霍弋對霍峻本就自幼欽佩,聽得諸葛喬對霍峻褒讚有加,這內心對諸葛喬就多了九分的好感。

  方才又對諸葛喬寵溺劉禪心生羨慕,當即就拜道:「愚弟霍弋,拜見兄長!」

  諸葛喬解下腰間的佩劍,遞向霍弋:「你既認我為兄,今後便是一家人了。」

  「此劍名為德劍,乃是家父昔日所贈。」

  「家父曾言: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今日贈予你,希望伱能秉承霍太守遺願,扶危救難,匡扶漢室,不辱霍太守威名。」

  霍弋又驚又喜,恭敬的舉過雙手:「謝兄長贈劍!」

  諸葛喬見霍弋舉止有度,又不失豪邁之氣,對霍弋更是欣賞。

  眾人一路說笑,同往軍師府。

  劉禪似乎是要將這半年多的際遇全都說給諸葛喬聽,一路滔滔不絕。

  諸葛喬沒有半點兒的不耐煩,不僅仔細的聆聽,更是時不時的給出點評,讓劉禪極為興奮。

  霍弋的話不多,但偶爾也會附和幾句,平添了幾分趣味。

  軍師將軍府邸。

  黃月英坐在火盆旁,一針一線的繡著鞋墊。

  一旁的侍女青衣有些不忍:「夫人,這種粗活讓我來就行了。天太冷,別凍傷了手。」

  黃月英淡然一笑:「你尚未嫁人生子,不知這當阿母的替兒女繡鞋墊,就沒有粗活一說。」

  「阿喬腳勁大,尋常的鞋墊穿不了多久就壞了,也就我繡的鞋墊能多用些時日。」

  侍女青衣年幼,不太能聽得懂黃月英的話。

  粗活就是粗活,能有什麼不同?

  看了眼天色,侍女青衣又道:「夫人,這個時辰城門也關閉了,喬公子今夜應該入不了城。你不如先去用膳吧。」

  黃月英輕輕搖頭,嘴角含笑:「不急!喬兒說了今日入城,就一定會今日入城。」

  話音剛落。

  侍女黃衣匆匆而來,氣息有些喘:「夫人,城門口有消息傳回。喬公子入城了,正與世子同行。」

  黃月英語氣一緊:「還有多久抵達?」

  侍女黃衣不假思索:「約莫兩刻時辰。」

  黃月英起身,氣質瞬間從普普通通的繡鞋婦女變成了雷厲風行的大家主婦。

  「速速準備熱水衣物,給喬兒接風洗塵;青衣,你隨我去廚房。」

  整個軍師將軍府的侍女護衛都知道,只要是涉及跟諸葛喬有關的,就不能有半點兒的怠慢。

  回到熟悉的庭院,諸葛喬亦是心中百感交集。

  「阿母在何處?」諸葛喬問向門口的侍女黃衣。

  侍女黃衣道:「夫人吩咐,請喬公子先沐浴更衣;夫人正在廚房中準備膳食。」

  諸葛喬微微點頭:「給阿母說一聲,多準備三個人的飲食。」

  侍女黃衣點頭:「夫人早知世子等人與喬公子同行而來,早有吩咐,也給王將軍準備了熱水衣物。」

  諸葛喬大笑:「阿母知我心啊!」

  王平連忙推辭:「末將只是粗人,豈敢勞煩?末將先去尋個地方洗換後再來。」

  諸葛喬制止道:「如今天色已晚,又是冬日,哪有地方給你洗換。」

  「你跟我見什麼外,黃衣,帶王將軍去沐浴更衣,莫要怠慢了。」

  王平心中感動,遂不再推辭。

  夜宴盡歡而散。

  諸葛喬讓王平護送劉禪和霍弋返回世子府,隨後陪黃月英在火盆前閒聊,等待諸葛亮返回。

  劉備避開群臣私下調兵去荊州的事,在成都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

  尤其是漢中王傅許靖,更是氣得託病不出,壓力自然就落到了軍師將軍諸葛亮身上。

  劉備離開這段時間,諸葛亮既要處理軍政諸務,又要安撫人心,吃睡幾乎都在公署。

  若不是陸口盟約和漢水劃界傳回西川穩定了部分人心,諸葛亮得更累!

  「喬兒在江陵城,可否見過君侯虎女?」黃月英輕輕撥弄炭火,如大部分年底催婚的父母一樣,對子女的婚姻大事頗為關心。

  諸葛喬言簡意賅:「鳳姬品行賢淑,是個良配。」

  黃月英欣慰道:「喬兒若是喜歡,年後就挑個吉日娶過門吧。」

  諸葛喬道:「我有意挑在正月,請阿母決斷。」

  黃月英點頭:「明日我就去測問吉凶。」

  到了半夜。

  諸葛亮才拖著疲憊的身子返回,黃月英心疼不已,忙去跟諸葛亮準備夜宵飲食。

  見到諸葛喬,諸葛亮精神一振:「喬兒,來與為父對弈一局。」

  名為對弈,實際上是在詢問諸葛喬在荊州的諸事。

  諸葛喬有問必答。

  這次荊州行,雖然最終取得了斐然的戰績、實現了全據漢水的戰略,但諸葛喬犯的錯誤卻是不少。

  其中最兇險的就是江陵保衛戰。

  這一戰,諸葛喬的部署雖然周全,但卻過於依賴各部兵馬協同作戰。

  若不是趙雲完勝李異謝旌,給了劉備奇襲破陸遜的機會,想讓呂蒙退兵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次能贏,運氣占了很大的成分。

  諸葛亮一邊問,一邊將諸葛喬荊州行的錯誤一一羅列。

  羅列這些錯誤不是為了指責諸葛喬,而是為了讓諸葛喬今後能以此為戒。

  看了諸葛亮的戰事總結,諸葛喬也是驚出冷汗。

  哪怕是有先知先覺,諸葛喬依舊有很大概率丟了江陵城;可想而知,若諸葛喬不介入,關羽面臨的困境壓力有多大!

  孫子兵法計篇,開篇就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沒有親臨過戰場的人,是很難真正的理解這句話。

  末了。

  諸葛亮將戰事總結放下,問道:「喬兒今後有何打算,是拜師求學,還是去地方歷練?」

  諸葛喬雖然在荊州立了不少的功勞,但尚未及冠,資歷和名望也不足,是不能被直接察舉為官的。

  諸葛喬的前將軍主簿也只是關羽臨時委任,不屬於劉備的正式任命。

  諸葛喬沉吟片刻:「阿母會在正月挑選吉日,讓孩兒與鳳姬完婚。我的去留,待成婚後再決定吧。」

  諸葛亮輕拍額頭:「哎,我竟將此事給忘了。」

  諸葛喬不以為意:「阿父公務繁忙,偶有忘卻,也屬正常。」

  「我觀父親今日面有愁容,不知何事煩憂?孩兒或許能參詳一二。」

  諸葛亮聞言輕嘆:「越嶲郡的大姓豪強,一向囂張跋扈,不服大王政令。」

  「越嶲的夷人,又大抵剛猛兇狠,不敬越嶲的大姓豪強。」

  「越嶲的夷人和大姓豪強時常有衝突,極難調和。」

  「幼常為越嶲太守,近日來信說越嶲的大姓豪強高定,跟越嶲的夷人械鬥。」

  「雙方出動近千人,郡兵不能制止。」

  「幼常希望我能將他調離越嶲,另選賢才出任越嶲太守。」

  「我思慮多日,未有良策,故而煩憂。」

  漢武帝時期,朝廷修築「南夷道」、建立益州郡,曾徵發了內地大批「豪民」、「奸豪」,以及大量犯了律法的人去南中開荒。

  這些「豪民」「奸豪」本就是內地有權勢的人物,到了南中後也迅速得到了發展,成了當地的大姓豪族。

  如永昌的大姓「呂家」,為呂不韋後人;益州郡的大姓「雍家」,就是劉邦最痛恨的什邡侯雍齒後人,因為名聲不好而遷徙去了益州郡。

  大姓豪族鄙視夷人,稱之為蠻夷;夷人覺得大姓豪族搶占了土地,外客欺主,也痛恨這些大姓豪族。

  即便幾百年過去了,漢夷的矛盾也沒能得到有效解決。

  馬謖想離開越嶲,就是覺得越嶲漢夷的矛盾太大,待在越嶲不僅難有政績,還容易因為漢夷矛盾的問題而波及自身。

  一個處理不好,就可能會引發叛亂。

  作為越嶲太守的馬謖,要麼死在越嶲,要麼跟廖立一樣見勢不妙就逃跑。

  不論是哪種,都不是馬謖願意的。

  於是馬謖就寫信給諸葛亮,將越嶲的漢夷矛盾說得很嚴重,又自述不善於處理漢夷關係,希望諸葛亮能念舊日情義幫襯一二。

  諸葛喬暗暗鄙視。

  馬謖這種遇到困境不去想辦法解決只想跑路的行徑,跟昔日棄城而逃的廖立如出一轍。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自袁紹開始,都是這群盛名在外的名仕的通病。

  馬謖一撂攤子,督益州軍政的諸葛亮就得為此而煩憂了。

  見諸葛亮的眉宇間有愁容也有疲態,諸葛喬心中疼惜,對越嶲的馬謖也就更不滿了。

  沉吟良久,諸葛喬道:「阿父,我有一計,或許可成。」

  諸葛亮點頭:「喬兒既有想法,不妨直言。」

  諸葛喬徐徐而道:「越嶲的漢夷矛盾,究其原因在于越嶲的大姓豪族大肆侵占土地,仗勢欺人,讓越嶲的夷人變得越來越貧窮。」

  「越嶲的夷人為了生存,自然就會與越嶲的大姓豪族起衝突。」

  「越嶲的大姓豪族陽奉陰違,無視大王對越嶲夷人的仁政,又加劇了雙方的矛盾衝突。」

  「越嶲的漢夷矛盾,積弊已深,尋常手段已經無法緩和,只能用一計猛藥。」

  諸葛亮見諸葛喬精準的洞悉了越嶲漢夷矛盾的根源,不由暗暗驚嘆,問道:「阿喬要如何下猛藥?」

  諸葛喬左手托住下巴,嘴角輕揚:「兵法有云:逼則反兵,走則減勢。」

  「阿父可告訴越嶲的大姓豪族,出錢糧金帛招募夷人為部曲,得多者可欒世襲官。」

  「越嶲的大姓豪族,並非鐵板一塊。若聞此訊,定會有大姓豪族為求欒世襲官,大量招募夷人。」

  「只要有一家大姓招募夷人,其餘的大姓豪族就會爭相哄搶。」

  「越嶲的大姓豪族,自恃偏遠,不懼大王委任的越嶲太守;可若是越嶲人來當太守,那就是火燒眉毛,不得不懼。」

  「越嶲的夷人,同樣也不是鐵板一塊。若是聽聞大姓豪族用錢糧金帛招募部曲,定也會有夷人響應。」

  「常言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得了錢糧金帛實惠的越嶲夷人,就會捨不得離開越嶲大姓豪族的部曲。」

  「可越嶲的大姓豪族也不是善人,為了欒世襲官而招募越嶲夷人,必然也會在得了官職後驅逐部曲中的夷人。」

  「騎虎容易下虎難,大姓豪族想過河拆橋,夷人又豈會同意?」

  「矛盾加劇,越嶲夷人必反!」

  「越嶲夷人若反,越嶲的大姓豪族是壓不住的,他們就只能向大王求助。」

  「大王本就厭惡越嶲的大姓豪族陽奉陰違,正好趁這機會向越嶲的夷人宣揚漢室的仁德。」

  「待得時機成熟,則可讓越嶲的大姓豪族拿出錢糧金帛,助大王遷徙越嶲夷人入蜀。」

  「待越嶲夷人入蜀,大王則遣專人教夷人耕田地、蓄六畜、織布錦、識律文等。」

  「越嶲的夷人在蜀中享受到了繁華實力,又厭惡越嶲的大姓豪族舊日的欺壓,就會倍加珍惜在蜀中的生活。」

  「未遷徙的越嶲夷人,若聽聞遷徙到蜀中的越嶲人生活越來越好,就會心生羨慕。」

  「一但有新的遷徙名額,不想一輩子貧窮也不想忍受欺壓的越嶲人,就會爭先恐後的響應遷徙。」

  「以此計,既可削越嶲大姓豪族的勢力,也可令夷人習王化。」

  「漢夷不分家,皆是大漢民。」

  諸葛喬的方案,其實就是諸葛亮在征討南中叛亂後的撫夷方案。

  不同的是。

  諸葛亮是把南中的大姓豪族吊打了一頓後,勒令南中大姓豪族配合執行。

  諸葛喬則是有意加劇越嶲大姓豪族跟越嶲夷人的矛盾,促使越嶲夷人反叛。

  欲使人滅亡,先使人瘋狂。

  打蛇要打七寸。

  雖然撫夷方案的具體細節不同,但兩者都是殊途同歸:先吊打大姓豪族,再談如何撫夷。

  諸葛亮仔細的琢磨了諸葛喬的撫夷方案,對諸葛喬的奇思驚嘆不已:「阿喬此策,可並行於南中諸郡。」

  「此策若成,亦可填補漢中人口的缺失。」

  劉備不缺地,也不缺耕種技術和手工工藝,缺的就是人!

  讓南中夷人入蜀,不僅能讓南中夷人習王化且得到實惠,緩解漢夷矛盾,也能讓劉備徵募跟多的勁卒強兵。

  諸葛喬可是記得很清楚,無當飛軍就是諸葛亮遷徙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

  分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

  由於蜀中繁華,南中貧瘠,而南中的夷人又素來敬重勇士。

  故而無當飛軍每有空缺的時候,南中夷人就會奔走相告,刺血踴躍,以加入無當飛軍為榮。

  而南中的戶口,牂牁郡約兩萬戶,建寧郡約兩萬戶,朱提郡約八千戶,興古郡約四萬戶。

  一次性調走了一萬戶能征慣戰的夷人,這夷人少了,這土地引起的漢夷矛盾自然也少了。

  再加上諸葛亮對無當飛軍的器重,南中大姓豪族也不敢再恣意欺壓夷人。

  南中夷人能世代感念諸葛亮,那是因為諸葛亮是真誠的在替南中夷人謀福。

  有了解決南中漢夷衝突的方案,諸葛亮的眉頭也舒展了不少:「喬兒剛回成都,就給我送來如此大禮,我心甚慰啊。」

  「只可惜,喬兒你終究太年幼,倘若能再年長几歲,我必向大王舉薦,讓喬兒你來督辦南中諸事。」

  「這功勞,如今落不到你身上了。」

  諸葛喬笑道:「我有獻策之功就足夠了。我並無實際理政的經驗,若真讓我來督辦,反而會弄巧成拙。」

  「南中策只能由阿父你親自來督辦,才能事半功倍!」

  諸葛亮大笑:「喬兒你莫要妄自菲薄,雖然你不能親自督辦此事,但也不能因此而懈怠。」

  「明日你就跟我去公署,協助我處理益州的軍政諸務。」

  諸葛喬聳拉著臉:「阿父,我剛回成都!好歹讓我休憩幾日啊!」

  諸葛亮一臉笑意:「等你的吉日選定了,我會酌情考慮,許你幾日成婚的假期。」

  諸葛喬仰面長嘆:「早知如此,我就應該跟大王一道歸來!大王可不會讓我如此辛勞。」

  諸葛亮大笑起身,也不理會諸葛喬的長嘆,徑直就走。

  「怪不得歷史上的諸葛喬,也是累死的。」

  「有個工作狂父親,壓力還真是大啊!」

  諸葛喬起身,伸了個懶腰。

  嘴上雖然吐槽,但諸葛喬並沒真的覺得諸葛亮的安排有什麼問題。

  諸葛喬不去幫諸葛亮分擔,那諸葛亮就得更操勞。

  若諸葛亮再因操勞而累死,那諸葛喬就真的難辭其咎了。

  「眼下的時機,正適合解決南中問題。」

  「否則今後北伐,誰知道這群南中的大姓豪族會不會跟孫權勾結,又來個背刺。」

  關羽未死,劉備未死,北伐大業肯定不會再等到曹丕死後。

  那麼在北伐之前,0版本隆中對中「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就得加快進程了。

  尤其是「南撫夷越「,跟是重中之重。

  諸戎目前只能和睦共處,但夷越有前人栽樹,安撫後是可以直接併入大漢版圖的。

  白帝城。

  法正的病情越來越重了。

  張仲景的弟子,醫術並不差,難就難在法正現在有心病。

  心病不除,藥石難醫。

  而導致法正心病難除的,就是孟達的叛變!

  北方已經傳回消息,魏諷密謀誅曹,但因長樂衛尉陳禕向曹丕告密,曹丕令孟達和潘濬引兵平叛。

  魏諷被斬,連坐而死的數十人。

  這其中就有王粲的兩個兒子,劉廙的胞弟劉偉,張繡的兒子張泉,以及宋忠的兒子等等。

  死的人幾乎都是荊州士人!

  而協助曹丕鎮壓的人,其中一個就是法正的好友孟達!

  這讓法正的處境變得極為兇險。

  雖說北方的荊州士人投了曹操,但現在棄暗投明要誅曹操,那依舊是漢室忠臣。

  結果這群漢室忠臣,被孟達和潘濬率兵鎮殺了,讓劉備麾下的荊州士人如何看待法正?

  當初你法正可是信誓旦旦的舉薦孟達,結果孟達不僅讓劉備險些讓上庸三郡得而復失,更是背劉投曹殺害漢室忠臣。

  如今孟達受曹丕器重身居高位,你法正會不會也有反心?

  倘若法正有賈詡那樣的心胸氣量,必然不會受流言蜚語的影響;可法正偏偏就是個睚眥必報的。

  當初得勢的時候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本就得罪了不少人,現在力薦的孟達卻叛變了。

  法正幾乎可以猜到,今後將遭到怎樣的謾罵指責。

  「孝直還是不肯見我嗎?」劉備在院中長嘆。

  得知劉備來到白帝城後,法正自覺羞於見劉備,一直躲著劉備。

  哪怕劉備來到法正床榻,法正也是背著身子面對劉備。

  眼見法正越發的身形消瘦,劉備這心中也如滴血,心中對孟達的恨意也更濃了。

  「孟達賊子!」

  「我誓殺汝!」

  因為沒存稿,第二章現寫,時間發布就,,,寫完就發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